正在阅读:

多家车企做股东、供应商高度集中,芯旺微如何破局MCU市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多家车企做股东、供应商高度集中,芯旺微如何破局MCU市场?

在车规级MCU市场,海外厂商仍占据主导地位。

图片来源:界面

界面新闻记者|陆柯言

近日,上海芯旺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旺微”)向上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冲刺科创板,拟募资17.29亿元。

芯旺微成立于2012年,主要从事车规级和工业级MCU的研发、设计及销售,是一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招股书称,芯旺微是国内少数拥有MCU设计领域完整技术体系的厂商,包括自主指令集设计技术、自主内核架构设计技术、自主开发工具设计技术等。

MCU(Microcontroller Unit)也称单片机,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完整计算机系统,承担系统控制、执行运算等核心功能,是众多电子设备普遍使用的主控芯片,应用范围包括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家电、医疗电子、物联网等。

2020至2022年,芯旺微分别实现营收9834万元、2.33亿元、3.12亿元,复合增长率达 78.23%;净利分别为-2620万元、5103万元、6251.8万元。 

从收入结构来看,2022年,车规级MCU产品收入占比71.23%,工业级MCU产品收入占比23.34% ,AIoT产品收入占比1.76%。

汽车电子及工业控制是MCU的主要应用场景,也是目前芯旺微的主要收入来源。招股书显示,芯旺微车规级MCU已进入安波福、华域汽车、拓普集团、奥特佳、伯特利等多家汽车零部件厂商的供应链体系。

根据Omdia数据,2021年中国MCU市场规模约72亿美元,2022年增长至82亿美元,预计 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约85亿美元。

但在国内,尤其是车规级MCU市场,恩智浦、微芯、瑞萨、意法半导体、英飞凌、德州仪器等国外知名厂商仍占据主导地位。因车规级MCU准入门槛较高,整体国产化程度仍然较低。IC Insights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芯片自给率不足5%,较为薄弱。

与国外MCU厂商相比,公司在业务规模、研发实力、客户积累、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如何突破海外厂商几近垄断的场面,将是芯旺微接下来面临的主要挑战。

2020至2022年间,芯旺微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473.78万元、3887.76万元、6272.86万元,占当年营收比例为14.99%、16.70%、18.79%,在国内其他MCU产品生产商中处于平均水平。

芯片行业普遍受周期影响较大。2020至2022年,芯旺微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8.32%、55.15%和52.47%,去年有所回落。芯旺微称,公司毛利率水平受到行业竞争情况、市场供求关系、产品技术先进性和原材料采购价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界面新闻梳理发现,2022年,芯旺微采购的主要原材料晶圆及封装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价格波动。

2020年至2022年,芯旺微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分别为-0.08亿元、-0.10亿元和-1.34亿元。在招股书中,芯旺微将其归因于备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及预付款项等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

由于芯旺微采取Fabless运营模式(没有制造业务、只专注于设计),对上游的晶圆代工厂产能依赖程度较高。芯旺微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占同期采购金额的比例分别为 98.13%、96.87%及98.23%。

芯旺微也在招股书中提到,在当前半导体产能供给波动加剧、国际贸易局势多变等情形下,若该等供应商因经营发生不利变化、产能受限或与公司合作关系恶化,将会造成公司产品无法稳定供应或者按期交付,对公司后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持股结构方面,芯旺微是一家典型的兄弟企业。招股书显示,创始人丁晓兵、联合创始人丁丁二人合计直接及间接持有芯旺微60.32%的股份,直接并通过控制上海芯韬、上海学芯和南京烨迈间接控制芯旺微电子64.19%股份对应的表决权,系公司的共同实际控制人。

值得一提的是,芯旺微的股东名单中也不乏车企身影。招股书显示,一汽集团控股的一汽投资持有芯旺微1.18%的股份;一汽集团持股34.62%的一旗力合持有芯旺微0.14%的股份;上汽集团金融平台旗下的上汽恒旭则通过旗下公司分别持有芯旺微1.89%和1.82%的股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一汽集团

206
  • 一汽红旗:新款红旗H9正式上市,32.98万起售
  • 一汽富维:选举胡汉杰为董事长、杨文昭为副董事长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多家车企做股东、供应商高度集中,芯旺微如何破局MCU市场?

在车规级MCU市场,海外厂商仍占据主导地位。

图片来源:界面

界面新闻记者|陆柯言

近日,上海芯旺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旺微”)向上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冲刺科创板,拟募资17.29亿元。

芯旺微成立于2012年,主要从事车规级和工业级MCU的研发、设计及销售,是一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招股书称,芯旺微是国内少数拥有MCU设计领域完整技术体系的厂商,包括自主指令集设计技术、自主内核架构设计技术、自主开发工具设计技术等。

MCU(Microcontroller Unit)也称单片机,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完整计算机系统,承担系统控制、执行运算等核心功能,是众多电子设备普遍使用的主控芯片,应用范围包括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家电、医疗电子、物联网等。

2020至2022年,芯旺微分别实现营收9834万元、2.33亿元、3.12亿元,复合增长率达 78.23%;净利分别为-2620万元、5103万元、6251.8万元。 

从收入结构来看,2022年,车规级MCU产品收入占比71.23%,工业级MCU产品收入占比23.34% ,AIoT产品收入占比1.76%。

汽车电子及工业控制是MCU的主要应用场景,也是目前芯旺微的主要收入来源。招股书显示,芯旺微车规级MCU已进入安波福、华域汽车、拓普集团、奥特佳、伯特利等多家汽车零部件厂商的供应链体系。

根据Omdia数据,2021年中国MCU市场规模约72亿美元,2022年增长至82亿美元,预计 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约85亿美元。

但在国内,尤其是车规级MCU市场,恩智浦、微芯、瑞萨、意法半导体、英飞凌、德州仪器等国外知名厂商仍占据主导地位。因车规级MCU准入门槛较高,整体国产化程度仍然较低。IC Insights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芯片自给率不足5%,较为薄弱。

与国外MCU厂商相比,公司在业务规模、研发实力、客户积累、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如何突破海外厂商几近垄断的场面,将是芯旺微接下来面临的主要挑战。

2020至2022年间,芯旺微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473.78万元、3887.76万元、6272.86万元,占当年营收比例为14.99%、16.70%、18.79%,在国内其他MCU产品生产商中处于平均水平。

芯片行业普遍受周期影响较大。2020至2022年,芯旺微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8.32%、55.15%和52.47%,去年有所回落。芯旺微称,公司毛利率水平受到行业竞争情况、市场供求关系、产品技术先进性和原材料采购价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界面新闻梳理发现,2022年,芯旺微采购的主要原材料晶圆及封装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价格波动。

2020年至2022年,芯旺微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分别为-0.08亿元、-0.10亿元和-1.34亿元。在招股书中,芯旺微将其归因于备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及预付款项等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

由于芯旺微采取Fabless运营模式(没有制造业务、只专注于设计),对上游的晶圆代工厂产能依赖程度较高。芯旺微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占同期采购金额的比例分别为 98.13%、96.87%及98.23%。

芯旺微也在招股书中提到,在当前半导体产能供给波动加剧、国际贸易局势多变等情形下,若该等供应商因经营发生不利变化、产能受限或与公司合作关系恶化,将会造成公司产品无法稳定供应或者按期交付,对公司后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持股结构方面,芯旺微是一家典型的兄弟企业。招股书显示,创始人丁晓兵、联合创始人丁丁二人合计直接及间接持有芯旺微60.32%的股份,直接并通过控制上海芯韬、上海学芯和南京烨迈间接控制芯旺微电子64.19%股份对应的表决权,系公司的共同实际控制人。

值得一提的是,芯旺微的股东名单中也不乏车企身影。招股书显示,一汽集团控股的一汽投资持有芯旺微1.18%的股份;一汽集团持股34.62%的一旗力合持有芯旺微0.14%的股份;上汽集团金融平台旗下的上汽恒旭则通过旗下公司分别持有芯旺微1.89%和1.82%的股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