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7月健康风险提示 | 贤医健康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7月健康风险提示 | 贤医健康说

 

 

7月高温酷暑,本区仍处在梅雨季节,体感潮湿闷热。广大居民需要重点防控高温中暑、食源性疾病、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同时,7月迎来暑假,孩子的假期安全也需要多加关注。

高温中暑

夏季高温 (日最高气温≥35°C)环境下作业易发生中暑,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

中暑的症状可轻可重,轻症中暑可出现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等。一旦发展为重症中暑,则可出现大量出汗、血压下降、晕厥、肌肉痉挛,甚至发生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症状。

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者和户外作业人员如快递员、外卖员及建筑工人等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Q

如何预防高温中暑?

01

应做到大量饮水、适量补盐、饮食清淡、保证能量,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

02

避免正午时段外出,尽量待在开启空调的凉爽室内进行避暑。

03

外出时,应着轻薄、透气、浅色的衣物,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涂抹防晒霜。

04

高温条件下作业和白天需要长时间进行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注意合理休息。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或中毒性。常见的致病菌有沙门氏菌、蜡样芽胞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等。

造成食源性疾病的原因通常是由于贮存不当,放置时间过长、食品没烧熟煮透或感染者加工食品所引起的。多见于熟肉制品、酱卤肉、蛋制品、乳制品和粮食糕点类食品中。

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1

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

2

多数致病菌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约为20-40℃,所以在夏季,饭菜在常温下保存不应超过两小时,及时存放冰箱,在冰箱保存的时间也不要超过1天。

3

不吃生冷、半生的海产品和水产品等食物;吃海鲜、涮羊肉等,要彻底煮熟;少吃或不吃剩饭剩菜,如需食用,需要彻底加热。

4

杜绝潜在的感染风险。餐饮行业从业人员如发生腹泻呕吐、患有化脓性皮肤病,或其它传染性疾病时,应立即离岗。

发生腹泻后怎么办?

1

如果出现腹泻症状,并还有便血、发热、脱水等症状,尤其是老人、小孩敏感性高,须尽快就医治疗。

2

患者须调整饮食,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糖盐水等,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注意腹部保暖。

登革热

7月,蚊媒进入活跃期,登革热是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皮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

伊蚊

登革热

 

 

预防

1

保持内外环境整洁,及时对所在工作居住和生活区域进行积水清除,减少蚊虫孳生场所。

2

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蚊虫叮咬,如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防蚊用品、户外活动时穿长衣长袖、涂抹驱避剂等。

3

从东南亚、南美洲等登革热流行地区返回的入境人员,如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报告社区卫生机构。

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

暑期是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高发期,假期中孩子独自在家和外出游玩的机会明显增加,家长一定要特别关注孩子的人身安全。伤害监测系统数据显示,儿童青少年伤害的主要原因有跌倒和坠落、道路交通事故及烧烫伤等。此外,夏季还容易发生溺水事件。

预防

1

培养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学习自救技能。

2

养成安全的行为习惯,教导孩子不要去危险的地方、不采取危险的行为。不去未开发的景区探险,不在无人看护的河流、池塘或水库游泳,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闯红灯等。

3

排查居室隐患,为孩子营造安全的环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7月健康风险提示 | 贤医健康说

 

 

7月高温酷暑,本区仍处在梅雨季节,体感潮湿闷热。广大居民需要重点防控高温中暑、食源性疾病、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同时,7月迎来暑假,孩子的假期安全也需要多加关注。

高温中暑

夏季高温 (日最高气温≥35°C)环境下作业易发生中暑,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

中暑的症状可轻可重,轻症中暑可出现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等。一旦发展为重症中暑,则可出现大量出汗、血压下降、晕厥、肌肉痉挛,甚至发生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症状。

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者和户外作业人员如快递员、外卖员及建筑工人等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Q

如何预防高温中暑?

01

应做到大量饮水、适量补盐、饮食清淡、保证能量,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

02

避免正午时段外出,尽量待在开启空调的凉爽室内进行避暑。

03

外出时,应着轻薄、透气、浅色的衣物,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涂抹防晒霜。

04

高温条件下作业和白天需要长时间进行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注意合理休息。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或中毒性。常见的致病菌有沙门氏菌、蜡样芽胞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等。

造成食源性疾病的原因通常是由于贮存不当,放置时间过长、食品没烧熟煮透或感染者加工食品所引起的。多见于熟肉制品、酱卤肉、蛋制品、乳制品和粮食糕点类食品中。

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1

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

2

多数致病菌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约为20-40℃,所以在夏季,饭菜在常温下保存不应超过两小时,及时存放冰箱,在冰箱保存的时间也不要超过1天。

3

不吃生冷、半生的海产品和水产品等食物;吃海鲜、涮羊肉等,要彻底煮熟;少吃或不吃剩饭剩菜,如需食用,需要彻底加热。

4

杜绝潜在的感染风险。餐饮行业从业人员如发生腹泻呕吐、患有化脓性皮肤病,或其它传染性疾病时,应立即离岗。

发生腹泻后怎么办?

1

如果出现腹泻症状,并还有便血、发热、脱水等症状,尤其是老人、小孩敏感性高,须尽快就医治疗。

2

患者须调整饮食,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糖盐水等,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注意腹部保暖。

登革热

7月,蚊媒进入活跃期,登革热是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皮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

伊蚊

登革热

 

 

预防

1

保持内外环境整洁,及时对所在工作居住和生活区域进行积水清除,减少蚊虫孳生场所。

2

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蚊虫叮咬,如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防蚊用品、户外活动时穿长衣长袖、涂抹驱避剂等。

3

从东南亚、南美洲等登革热流行地区返回的入境人员,如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报告社区卫生机构。

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

暑期是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高发期,假期中孩子独自在家和外出游玩的机会明显增加,家长一定要特别关注孩子的人身安全。伤害监测系统数据显示,儿童青少年伤害的主要原因有跌倒和坠落、道路交通事故及烧烫伤等。此外,夏季还容易发生溺水事件。

预防

1

培养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学习自救技能。

2

养成安全的行为习惯,教导孩子不要去危险的地方、不采取危险的行为。不去未开发的景区探险,不在无人看护的河流、池塘或水库游泳,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闯红灯等。

3

排查居室隐患,为孩子营造安全的环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