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今夏极端天气将偏多,7月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今夏极端天气将偏多,7月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

华北黄淮区域阶段性高温明显。

浙江湖州:铁路工人冒高温加紧施工。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旭

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

2023年7月4日,中国气象局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介绍,国家气候中心通过研判今年盛夏气候趋势认为,今年盛夏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特别是高温热浪、阶段性强降水等气象灾害,总体来说比较多。

贾小龙介绍,6月我国暖干气候特征突出,全国平均气温21.1℃,较常年同期偏高0.7℃,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2高(仅低于2022年6月的21.3℃)。全国平均降水量86.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5.6%,为2005年以来同期最少。

气温方面,6月高温过程多、极端性显著。贾小龙介绍,6月,我国共发生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其中5月28日至6月5日是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过程,较常年偏早16天,主要影响上海、云南、四川、安徽、广东等15个省市,云南巧家等70个站突破历史极值。6月21-30日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华北地区(京津冀鲁豫)高温极端性强,北京汤河口、天津大港等22个站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

此前在7月2日,国家气候中心发文介绍,今年以来(截至6月30日),我国平均高温(日最高气温≥35℃)日数为4.1天,比常年同期(2.2天)偏多1.9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与常年同期相比,华北东部、华东北部、华南西部、西南地区南部及新疆南部、内蒙古西部等地偏多5-10天,局部地区偏多10天以上。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张芳华此前解释,“从气象角度,造成此次高温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华北、黄淮等地受到较强盛的暖气团的控制,影响的时间也比较长;二是在高空高压的控制下,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太阳辐射增温;三是目前正值夏至节气前后,白昼很长,有利于太阳长时间辐射;四是空气湿度小,天气干燥,有利于气温升高。”

贾小龙指出,具体来看,我国高温天气频繁,连续高温下,多地有人确诊热射病。值得关注的是,从7月5日开始,京津冀等地高温再现,河北大部、北京、天津、山东北部、河南中北部等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9℃至41℃;5日至8日,京津冀等多地的高速公路部分路段路面温度可以达到55℃至62℃。

“预计7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其中内蒙古中西部、辽宁西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中北部、甘肃北部、宁夏、福建南部、台湾、广东、广西大部、海南、四川西南部、贵州南部、云南、西藏东部等地将偏高1-2℃。华北黄淮区域阶段性高温明显。”贾小龙表示,内蒙古中西部、华北、华东北部、华中北部、西南东部、新疆等地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风险较高,建议做好防暑降温、电力调度、户外施工安全保障等应对措施,特别要注意保护户外工作者、体弱者的身体健康,防范高温危害。

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张恒德表示,连日高温将导致用电和能源需求急剧加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升高,在户外活动可能发生中暑或热射病。建议电力部门规划好能源调度,做好用电高峰时段的电力供应保障措施;北京北部、河北东北部等地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建议做好林火防范和监测。

据介绍,受前期降水偏少、高温叠加的影响,内蒙古东部、吉林西部、辽宁西部、河北中北部、山东北部等地均出现了中至重度的气象干旱,内蒙古赤峰、河北承德等地出现了特旱。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今夏极端天气将偏多,7月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

华北黄淮区域阶段性高温明显。

浙江湖州:铁路工人冒高温加紧施工。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旭

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

2023年7月4日,中国气象局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介绍,国家气候中心通过研判今年盛夏气候趋势认为,今年盛夏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特别是高温热浪、阶段性强降水等气象灾害,总体来说比较多。

贾小龙介绍,6月我国暖干气候特征突出,全国平均气温21.1℃,较常年同期偏高0.7℃,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2高(仅低于2022年6月的21.3℃)。全国平均降水量86.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5.6%,为2005年以来同期最少。

气温方面,6月高温过程多、极端性显著。贾小龙介绍,6月,我国共发生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其中5月28日至6月5日是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过程,较常年偏早16天,主要影响上海、云南、四川、安徽、广东等15个省市,云南巧家等70个站突破历史极值。6月21-30日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华北地区(京津冀鲁豫)高温极端性强,北京汤河口、天津大港等22个站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

此前在7月2日,国家气候中心发文介绍,今年以来(截至6月30日),我国平均高温(日最高气温≥35℃)日数为4.1天,比常年同期(2.2天)偏多1.9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与常年同期相比,华北东部、华东北部、华南西部、西南地区南部及新疆南部、内蒙古西部等地偏多5-10天,局部地区偏多10天以上。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张芳华此前解释,“从气象角度,造成此次高温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华北、黄淮等地受到较强盛的暖气团的控制,影响的时间也比较长;二是在高空高压的控制下,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太阳辐射增温;三是目前正值夏至节气前后,白昼很长,有利于太阳长时间辐射;四是空气湿度小,天气干燥,有利于气温升高。”

贾小龙指出,具体来看,我国高温天气频繁,连续高温下,多地有人确诊热射病。值得关注的是,从7月5日开始,京津冀等地高温再现,河北大部、北京、天津、山东北部、河南中北部等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9℃至41℃;5日至8日,京津冀等多地的高速公路部分路段路面温度可以达到55℃至62℃。

“预计7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其中内蒙古中西部、辽宁西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中北部、甘肃北部、宁夏、福建南部、台湾、广东、广西大部、海南、四川西南部、贵州南部、云南、西藏东部等地将偏高1-2℃。华北黄淮区域阶段性高温明显。”贾小龙表示,内蒙古中西部、华北、华东北部、华中北部、西南东部、新疆等地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风险较高,建议做好防暑降温、电力调度、户外施工安全保障等应对措施,特别要注意保护户外工作者、体弱者的身体健康,防范高温危害。

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张恒德表示,连日高温将导致用电和能源需求急剧加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升高,在户外活动可能发生中暑或热射病。建议电力部门规划好能源调度,做好用电高峰时段的电力供应保障措施;北京北部、河北东北部等地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建议做好林火防范和监测。

据介绍,受前期降水偏少、高温叠加的影响,内蒙古东部、吉林西部、辽宁西部、河北中北部、山东北部等地均出现了中至重度的气象干旱,内蒙古赤峰、河北承德等地出现了特旱。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