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王宝强找到王宝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王宝强找到王宝强

再次成为导演的王宝强,告诉自己「要来真的了」,《八角笼中》长达六年的创作历程,也是他回溯自身经历,放大与角色的共鸣,找回自己初心的过程。

文|新声Pro

访谈 | 张一童

作者 | 郑林御

阔别大银幕已久,王宝强终于交出了一份匹配大众期待的答卷。

由他自编、自导、自演的新片《八角笼中》在7月6日正式上映,成为今年暑期档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仅点映票房就超过4亿。

改编自真实事件,《八角笼中》讲述了前格斗选手向腾辉和一群孩子们的故事。2017年,当王宝强看到这则新闻后,就觉得这是一个电影故事,新闻中的主角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也让他产生了深刻的共情。

向腾辉曾经是充满潜力的格斗新星,却遭受不公,被迫退役,中年陷入困窘。阴差阳错下,他组建俱乐部,教一群孩子格斗,并在带领他们走出大山的过程中,逐渐找回自己的初心。

和导演处女作《大闹天竺》相比,《八角笼中》是一部更加王宝强的电影。

格斗、现实主义、草根奋进等元素上可以被视为王宝强过往银幕大众认知的一种延续。他曾经在少林寺学武,是龙套演员逆袭的代表,留下的经典角色也大多有着质朴、真挚的特点。

与此同时,向腾辉和孩子们两类主要角色背后有着王宝强浓重的个人经历投射。

孩子们是曾经那个在北电门口徘徊,刚刚获得机会走上大银幕的王宝强。《八角笼中》的小演员几乎都是没有拍摄经验的素人,并且其中有很多来自山区。「他们对走出去充满渴望,你看着他们看你的眼神,感觉你就是他们的光,是他们的希望。」

向腾辉是当下的王宝强,他曾经陷入困窘和各种各样的舆论风波,并抱着背水一战的决心,试图抓住一个机会重新证明自己。

《大闹天竺》上映后,王宝强被金扫帚奖评为最令人失望导演,他是第一个在金扫帚奖登台领奖的一线明星,并在领奖词中坦言「欠观众一声对不起」。

《八角笼中》的筹备经历了6年时间,对于王宝强而言,他不仅要面临剧本改编,团队组建等来自创作的困难,还不得不承担投资上的压力。

王宝强坦言,疫情期间的拍摄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之前谈好的投资也有很多临时反悔,在最困难的时候,王宝强自己投钱,甚至向银行贷款,坚持砸锅卖铁也要拍出《八角笼中》,「就算一无所有我也认了,做这件事是值得的。」

事实上,王宝强也曾经想过为自己找一个监制,但聊完很多人之后,大家给他的反馈是,似乎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个故事,更知道自己在这部电影里想要什么。

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王宝强在《八角笼中》真正找到了属于创作者的表达欲。

「你们不用了解王宝强过往是什么样的人,看这个电影就能知道,因为一部电影是隐藏不住他自己内心表达的欲望。」

以下是《新声Pro》(微信公众号ID:xinsheng-pro)和王宝强的部分对话整理:

新声Pro:一般演员转导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被一个题材或者故事刺激,觉得一定要自己来拍;另一种是从长远的规划来看,想把导演作为职业生涯后半段的延续,你更接近哪一种?

王宝强:我可能更接近「这一部必须要拍」。首先这个故事是值得我来拍的,它能表达我这么多年的经历,和我的过去息息相关。而且我觉得当下,观众需要一部有力量的电影,为大家的精神带来能量,《八角笼中》是一个很有故事,很有灵魂的电影。

新声Pro:你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是什么时候,给你的个人触动是怎样的?

王宝强:2017年刚出新闻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是一个电影故事,可以尝试改编。

首先,这个故事特别有话题性和探讨空间,这些孩子的身份很特殊。其次,是主人公人到中年,曾经也是辉煌过的运动员,他的现状和复杂的内心很有意思。

再加上 MMA综合格斗本身,不了解的人会觉得残忍、血腥、暴力,大家也会有误解,三者碰到一起,会形成爆炸性的社会议题。

拍成一部电影,观众会在一个上帝视角来看这些事,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我觉得很有意义。

新声Pro:从一个故事到一个完整的剧本,再到两个小时左右的电影,是有过程的,你开始写剧本的时候,有什么比较难的地方?

王宝强: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其实挺难的,既不能乱写,又不能太实,也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我用了六年去创作,改编的过程是最纠结,也是最痛苦的,方方面面都有枷锁,改了很多稿。

我之前也找过圈内很厉害的编剧,但写出来之后,自己内心又达不到「就是他」的那种感觉。

遇到现在这位编剧我觉得特别幸运,他之前也没写过什么东西,完全是新人,但一看他的剧本,我眼睛就亮了。

之前,有过那么多稿,那么多方向,都走不通,但是这位编剧的文笔、思想,都在我的点上,我们两个就共同创作了这个剧本,创作出来之后真的好开心。

新声Pro: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怎么确定这个故事的整体走向?是更写实,更偏喜剧,还是更燃一些。

王宝强:有过。喜剧也是一种表现方式,也考虑过拍成特别实的,但这又很难让观众有情绪释放。

我后来找到一个准确的方向,既有商业属性,也有艺术属性。它本身就是一个严肃的故事,不能拍的太闹,也不能拍的太运动,如果只是一个体育励志片就太窄了,会把你限制住。

我想要一个能走进老百姓心里的,能和大众产生共情和化学反应的故事,能让大家真正感受到电影带来的能量。

新声Pro:现在这个编剧,他对哪些细节的处理是当时特别打动你的?

王宝强:有一个是他对向腾辉和孩子们开始关系的处理。他不是一上来就要把这些孩子培养成运动员的,而是从教他们打表演赛开始,他以假的方式投入了自己的真情。

当表演赛走不通了,就只有来真的了,就像现在的王宝强,输不起了,我自己走到困境的时候,必须得来真的了。

新声Pro:你从演员转型导演拍一部电影,除了准备剧本,还要做什么学习和准备?

王宝强:我学的东西挺多的,以前拍第一部电影的时候,观众冲着我进电影院,结果很失望,很对不住他们,所以我欠观众一部好看的电影。

这件事一做就是六年,我觉得我是值得观众信任的,我不会轻易去拍,我又害怕输,既然承诺过,就会有责任感,所以我自己也做了很多工作。

凡是现实主义题材相关的我都会看,我拍现实题材,看的就全是这些相关,我是一股脑扎进去的,只要是关于故事情节各方面的,我都会去看好看在哪里,其他类型不看,我就专看这种类型的。

不止电影,包括生活当中观察的每一个人,还包括我们选择每一个角色,哪怕是一个小角色,都是我生活中了解的,才让他们来演,不在于多少,在于都很准。

除了导演,我还去当制片人了。疫情期间拍摄、搭景、交通都是困境,那时候拉投资,之前有说好的,后来都不投了,对我打击也挺大的。

大家说起王宝强要拍戏,评价都特别好,一到投资的时候又不投了,为什么?因为不是喜剧,第二是疫情原因,第三,没有流量明星。最重要的是,投资方对我做导演,抱有很大的质疑,怀疑能不能拍好,这也能理解。

我在绝望的时候,猫眼给了我希望和信任,让我能继续下去,我就觉得砸锅卖铁也得拍下来,我不会让他们失望,所以就算借钱,也得找最好的团队把电影拍好。

我当时觉得,哪怕真的一无所有,我也认,这事值得我来做,我觉得拍这个戏的意义也在这。

新声Pro:选角也很重要,比如肖央、王迅的角色,你是写的时候,已经想到由他们来演了吗?

王宝强:对,每一个角色表现力都很强,都很有力量,包括王迅也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王迅那个角色,而且这里面和他演过的所有角色都不一样,我就不让他戴眼镜,保持最生动最真实的自然感。

新声Pro:选小演员的时候,你有哪些标准?

王宝强:首先要看形象和性格,这些孩子往那一站,你就会有代入感,相信他们是真实的。

还有他们的眼睛,让你感受到,你就是他们的光,是他们的希望,他们想从大山里走出去。

我觉得一定要找到这些孩子最原始的,没有被开发、雕琢过的特质。就像我拍《盲井》《天下无贼》,傻根这个角色出现的时候,观众会觉得,这是在电影中没有看过的一个形象。

我也是这样走过来,到现在当导演,希望观众看到这些孩子的面孔,能感受那种生动和力量。

孩子的选角成功了,电影就成功一半了,我在那么多人中,在大山里找到他们的时候,心里就有底了。

新声Pro:你刚刚也提到选这批孩子,就像你刚进入影视行业拍《盲井》《天下无贼》的状态,处在这个时间节点和这个时代的这些孩子,和你当时有什么区别?

王宝强:现在时代确实好了很多,但是孩子们还是希望可以走出去,以前也一样。

《八角笼中》就像是每个人的初心,曾经的样子慢慢被社会,被经历的种种东西抹掉,会看不到原来的自己。我那时候拍《士兵突击》,观众通过许三多会看到原来的自己,和纯洁的初心,我觉得《八角笼中》也是。

我们讲的是2000年的故事,当我们回过来看的时候,看看自己当年初心是否还在,包括我自己在戏里戏外做的这些事,都是觉得人要不忘初心。

新声Pro:向腾辉其实就是在那些孩子身上找回了初心。

王宝强:他一开始没心思教,就是糊弄,是不经意间用心了,看到这些孩子是有天赋的,是可以走出来的。

但是他不愿意承认自己付出真心了,是王凤在拘留所里和他的对话,一句一句地把他戳中了,所以他自己才要和以前解脱,向未来伸手,也是为了孩子,自己开始培养真正的格斗运动员。

向腾辉因为网络暴力事件,这些练格斗的孩子都被迫解散,他这个人也没有解释,只要孩子们好就行,他给孩子们安排了出路,去打更好的比赛。

但当他看到孩子重操旧业的那一刻时,内心像天上劈雷一样,为了孩子他不能忍受了,他会用一个新的方式帮助孩子解除困境,为了孩子他可以舍命,可以不顾一切。

新声Pro:做一部现实题材电影,你怎么样去考虑真实的边界,比如哪些必须是真实的,哪些可以做戏剧化的处理?

王宝强:向腾辉处于低谷的时候,有一场戏是大街上在表演变脸,那场戏很梦幻,夜晚、灯光、火、变脸,一真一实都是表现他的内心。

包括他接受采访的那场戏,看似是一场戏,但有真的东西在里面,通过这种没有办法的办法,来解救孩子,他说起来的时候,内心是很痛的,所以他也有真情表达。

我觉得我处理的方式,包括泪点和激情点,都没有那么矫情,不会说为了煽情而煽情,都是在不经意中表达的。

新声Pro:你提到不为煽情而煽情,找到这种克制感是否有一个自我沉淀的过程?

王宝强:电影本身的调性,包括角色表演各方面都要有个度,绝对不能过,过了戏一下就失真了,力量感就没了,越这样观众去看的时候才会非常带劲、非常耐磨。

每一场戏,每一个角色,都是在我脑海当中演过很多遍的,我跟编剧边聊边演,首先考虑的就是走心。我以前的表演是外在的张力,这次是内心的语言更多,这部片的类型,就需要用内心去表达。

向腾辉回家见妈妈的那场戏看似简单,却很难拍,我们要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

他坐在那里,但妈妈一直沉浸在过去当中,他也没有正面去看妈妈,要在这些构思上展现人物。

是他导致了妈妈现在这个样子,他好几年不回家,就是无法面对这些、面对自己的过去,所以向腾辉需要从过去跳出来。

我们展现他的痛苦,不是让角色哇哇地哭出来,而是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那种纠结。这是人物的魅力,是一种表达方式,也是我作为演员,希望让观众感受到,这次和以前表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

新声Pro:导演在片场需要有控制力,你和美术、摄影等其他部门如何建立信任感?

王宝强:我虽然是新导演,但并不是娱乐圈的新人,拍戏合作过的人也挺多的,大家都是朋友。

这次来的都是特别有能力的一线团队,他们对电影各方面都是有认知的,也不缺少拍戏赚的钱,他们也想让大家共同看到这个东西,他们有激情、想拍好,会觉得这个戏让他来做,是有意义的。

新声Pro:导演在这时候起什么核心作用?

王宝强:导演首先得清楚自己要讲故事,不该妥协的,绝对不能妥协,但有时候也不能钻牛角尖。要注意和各个部门的沟通方式,同样一句话,可能表达出不一样的效果。

拍完这部戏,我们整个团队都是很好的朋友,来的都是大师,都很真挚,我来做判断,大家都能想到一块,帮我呈现一个有意义的东西,他们给我很多种想法,大家都是共同创作的,其实我的判断力和我的感知是非常准确的。

新声Pro:具体来说,你和美术团队怎么沟通,会跟他们明确你想要什么风格吗?

王宝强:会,他们也会给我提供几种参考和方案。

我特别喜欢这部电影的一点是,它没有花里花哨的镜头,但是每一个画面都有魅力吸引着你。它的场景、影像,还有光影、服装,都是根据故事和人物来的,会吸引你走下去,随便找一个画面,就会让你觉得有故事。

新声Pro:看过电影的观众,都觉得它特别王宝强,你怎么理解你在这个电影上的标签感?

王宝强:你们不用了解王宝强过往是什么样的人,看这个电影就能知道,因为一部电影是隐藏不住他自己内心表达的欲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都有自己的表达。

我没有想好要做导演的话,下一部是什么样的片子,但是我相信再怎么走,肯定不可能脱离自己身上的东西,电影一定会有导演自己内心的东西。

新声Pro:你觉得你内心不会变的那个东西是什么?

王宝强:我觉得不变的一个东西,就是真。

无论拍什么样的类型、风格,我绝对不会失真。我演过那么多角色,观众看每一个角色的时候,都会觉得他真,我演戏以来,没有失过真,你看每一个角色和每场戏的时候,不会觉得我是在装,在演。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王宝强找到王宝强

再次成为导演的王宝强,告诉自己「要来真的了」,《八角笼中》长达六年的创作历程,也是他回溯自身经历,放大与角色的共鸣,找回自己初心的过程。

文|新声Pro

访谈 | 张一童

作者 | 郑林御

阔别大银幕已久,王宝强终于交出了一份匹配大众期待的答卷。

由他自编、自导、自演的新片《八角笼中》在7月6日正式上映,成为今年暑期档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仅点映票房就超过4亿。

改编自真实事件,《八角笼中》讲述了前格斗选手向腾辉和一群孩子们的故事。2017年,当王宝强看到这则新闻后,就觉得这是一个电影故事,新闻中的主角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也让他产生了深刻的共情。

向腾辉曾经是充满潜力的格斗新星,却遭受不公,被迫退役,中年陷入困窘。阴差阳错下,他组建俱乐部,教一群孩子格斗,并在带领他们走出大山的过程中,逐渐找回自己的初心。

和导演处女作《大闹天竺》相比,《八角笼中》是一部更加王宝强的电影。

格斗、现实主义、草根奋进等元素上可以被视为王宝强过往银幕大众认知的一种延续。他曾经在少林寺学武,是龙套演员逆袭的代表,留下的经典角色也大多有着质朴、真挚的特点。

与此同时,向腾辉和孩子们两类主要角色背后有着王宝强浓重的个人经历投射。

孩子们是曾经那个在北电门口徘徊,刚刚获得机会走上大银幕的王宝强。《八角笼中》的小演员几乎都是没有拍摄经验的素人,并且其中有很多来自山区。「他们对走出去充满渴望,你看着他们看你的眼神,感觉你就是他们的光,是他们的希望。」

向腾辉是当下的王宝强,他曾经陷入困窘和各种各样的舆论风波,并抱着背水一战的决心,试图抓住一个机会重新证明自己。

《大闹天竺》上映后,王宝强被金扫帚奖评为最令人失望导演,他是第一个在金扫帚奖登台领奖的一线明星,并在领奖词中坦言「欠观众一声对不起」。

《八角笼中》的筹备经历了6年时间,对于王宝强而言,他不仅要面临剧本改编,团队组建等来自创作的困难,还不得不承担投资上的压力。

王宝强坦言,疫情期间的拍摄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之前谈好的投资也有很多临时反悔,在最困难的时候,王宝强自己投钱,甚至向银行贷款,坚持砸锅卖铁也要拍出《八角笼中》,「就算一无所有我也认了,做这件事是值得的。」

事实上,王宝强也曾经想过为自己找一个监制,但聊完很多人之后,大家给他的反馈是,似乎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个故事,更知道自己在这部电影里想要什么。

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王宝强在《八角笼中》真正找到了属于创作者的表达欲。

「你们不用了解王宝强过往是什么样的人,看这个电影就能知道,因为一部电影是隐藏不住他自己内心表达的欲望。」

以下是《新声Pro》(微信公众号ID:xinsheng-pro)和王宝强的部分对话整理:

新声Pro:一般演员转导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被一个题材或者故事刺激,觉得一定要自己来拍;另一种是从长远的规划来看,想把导演作为职业生涯后半段的延续,你更接近哪一种?

王宝强:我可能更接近「这一部必须要拍」。首先这个故事是值得我来拍的,它能表达我这么多年的经历,和我的过去息息相关。而且我觉得当下,观众需要一部有力量的电影,为大家的精神带来能量,《八角笼中》是一个很有故事,很有灵魂的电影。

新声Pro:你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是什么时候,给你的个人触动是怎样的?

王宝强:2017年刚出新闻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是一个电影故事,可以尝试改编。

首先,这个故事特别有话题性和探讨空间,这些孩子的身份很特殊。其次,是主人公人到中年,曾经也是辉煌过的运动员,他的现状和复杂的内心很有意思。

再加上 MMA综合格斗本身,不了解的人会觉得残忍、血腥、暴力,大家也会有误解,三者碰到一起,会形成爆炸性的社会议题。

拍成一部电影,观众会在一个上帝视角来看这些事,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我觉得很有意义。

新声Pro:从一个故事到一个完整的剧本,再到两个小时左右的电影,是有过程的,你开始写剧本的时候,有什么比较难的地方?

王宝强: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其实挺难的,既不能乱写,又不能太实,也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我用了六年去创作,改编的过程是最纠结,也是最痛苦的,方方面面都有枷锁,改了很多稿。

我之前也找过圈内很厉害的编剧,但写出来之后,自己内心又达不到「就是他」的那种感觉。

遇到现在这位编剧我觉得特别幸运,他之前也没写过什么东西,完全是新人,但一看他的剧本,我眼睛就亮了。

之前,有过那么多稿,那么多方向,都走不通,但是这位编剧的文笔、思想,都在我的点上,我们两个就共同创作了这个剧本,创作出来之后真的好开心。

新声Pro: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怎么确定这个故事的整体走向?是更写实,更偏喜剧,还是更燃一些。

王宝强:有过。喜剧也是一种表现方式,也考虑过拍成特别实的,但这又很难让观众有情绪释放。

我后来找到一个准确的方向,既有商业属性,也有艺术属性。它本身就是一个严肃的故事,不能拍的太闹,也不能拍的太运动,如果只是一个体育励志片就太窄了,会把你限制住。

我想要一个能走进老百姓心里的,能和大众产生共情和化学反应的故事,能让大家真正感受到电影带来的能量。

新声Pro:现在这个编剧,他对哪些细节的处理是当时特别打动你的?

王宝强:有一个是他对向腾辉和孩子们开始关系的处理。他不是一上来就要把这些孩子培养成运动员的,而是从教他们打表演赛开始,他以假的方式投入了自己的真情。

当表演赛走不通了,就只有来真的了,就像现在的王宝强,输不起了,我自己走到困境的时候,必须得来真的了。

新声Pro:你从演员转型导演拍一部电影,除了准备剧本,还要做什么学习和准备?

王宝强:我学的东西挺多的,以前拍第一部电影的时候,观众冲着我进电影院,结果很失望,很对不住他们,所以我欠观众一部好看的电影。

这件事一做就是六年,我觉得我是值得观众信任的,我不会轻易去拍,我又害怕输,既然承诺过,就会有责任感,所以我自己也做了很多工作。

凡是现实主义题材相关的我都会看,我拍现实题材,看的就全是这些相关,我是一股脑扎进去的,只要是关于故事情节各方面的,我都会去看好看在哪里,其他类型不看,我就专看这种类型的。

不止电影,包括生活当中观察的每一个人,还包括我们选择每一个角色,哪怕是一个小角色,都是我生活中了解的,才让他们来演,不在于多少,在于都很准。

除了导演,我还去当制片人了。疫情期间拍摄、搭景、交通都是困境,那时候拉投资,之前有说好的,后来都不投了,对我打击也挺大的。

大家说起王宝强要拍戏,评价都特别好,一到投资的时候又不投了,为什么?因为不是喜剧,第二是疫情原因,第三,没有流量明星。最重要的是,投资方对我做导演,抱有很大的质疑,怀疑能不能拍好,这也能理解。

我在绝望的时候,猫眼给了我希望和信任,让我能继续下去,我就觉得砸锅卖铁也得拍下来,我不会让他们失望,所以就算借钱,也得找最好的团队把电影拍好。

我当时觉得,哪怕真的一无所有,我也认,这事值得我来做,我觉得拍这个戏的意义也在这。

新声Pro:选角也很重要,比如肖央、王迅的角色,你是写的时候,已经想到由他们来演了吗?

王宝强:对,每一个角色表现力都很强,都很有力量,包括王迅也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王迅那个角色,而且这里面和他演过的所有角色都不一样,我就不让他戴眼镜,保持最生动最真实的自然感。

新声Pro:选小演员的时候,你有哪些标准?

王宝强:首先要看形象和性格,这些孩子往那一站,你就会有代入感,相信他们是真实的。

还有他们的眼睛,让你感受到,你就是他们的光,是他们的希望,他们想从大山里走出去。

我觉得一定要找到这些孩子最原始的,没有被开发、雕琢过的特质。就像我拍《盲井》《天下无贼》,傻根这个角色出现的时候,观众会觉得,这是在电影中没有看过的一个形象。

我也是这样走过来,到现在当导演,希望观众看到这些孩子的面孔,能感受那种生动和力量。

孩子的选角成功了,电影就成功一半了,我在那么多人中,在大山里找到他们的时候,心里就有底了。

新声Pro:你刚刚也提到选这批孩子,就像你刚进入影视行业拍《盲井》《天下无贼》的状态,处在这个时间节点和这个时代的这些孩子,和你当时有什么区别?

王宝强:现在时代确实好了很多,但是孩子们还是希望可以走出去,以前也一样。

《八角笼中》就像是每个人的初心,曾经的样子慢慢被社会,被经历的种种东西抹掉,会看不到原来的自己。我那时候拍《士兵突击》,观众通过许三多会看到原来的自己,和纯洁的初心,我觉得《八角笼中》也是。

我们讲的是2000年的故事,当我们回过来看的时候,看看自己当年初心是否还在,包括我自己在戏里戏外做的这些事,都是觉得人要不忘初心。

新声Pro:向腾辉其实就是在那些孩子身上找回了初心。

王宝强:他一开始没心思教,就是糊弄,是不经意间用心了,看到这些孩子是有天赋的,是可以走出来的。

但是他不愿意承认自己付出真心了,是王凤在拘留所里和他的对话,一句一句地把他戳中了,所以他自己才要和以前解脱,向未来伸手,也是为了孩子,自己开始培养真正的格斗运动员。

向腾辉因为网络暴力事件,这些练格斗的孩子都被迫解散,他这个人也没有解释,只要孩子们好就行,他给孩子们安排了出路,去打更好的比赛。

但当他看到孩子重操旧业的那一刻时,内心像天上劈雷一样,为了孩子他不能忍受了,他会用一个新的方式帮助孩子解除困境,为了孩子他可以舍命,可以不顾一切。

新声Pro:做一部现实题材电影,你怎么样去考虑真实的边界,比如哪些必须是真实的,哪些可以做戏剧化的处理?

王宝强:向腾辉处于低谷的时候,有一场戏是大街上在表演变脸,那场戏很梦幻,夜晚、灯光、火、变脸,一真一实都是表现他的内心。

包括他接受采访的那场戏,看似是一场戏,但有真的东西在里面,通过这种没有办法的办法,来解救孩子,他说起来的时候,内心是很痛的,所以他也有真情表达。

我觉得我处理的方式,包括泪点和激情点,都没有那么矫情,不会说为了煽情而煽情,都是在不经意中表达的。

新声Pro:你提到不为煽情而煽情,找到这种克制感是否有一个自我沉淀的过程?

王宝强:电影本身的调性,包括角色表演各方面都要有个度,绝对不能过,过了戏一下就失真了,力量感就没了,越这样观众去看的时候才会非常带劲、非常耐磨。

每一场戏,每一个角色,都是在我脑海当中演过很多遍的,我跟编剧边聊边演,首先考虑的就是走心。我以前的表演是外在的张力,这次是内心的语言更多,这部片的类型,就需要用内心去表达。

向腾辉回家见妈妈的那场戏看似简单,却很难拍,我们要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

他坐在那里,但妈妈一直沉浸在过去当中,他也没有正面去看妈妈,要在这些构思上展现人物。

是他导致了妈妈现在这个样子,他好几年不回家,就是无法面对这些、面对自己的过去,所以向腾辉需要从过去跳出来。

我们展现他的痛苦,不是让角色哇哇地哭出来,而是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那种纠结。这是人物的魅力,是一种表达方式,也是我作为演员,希望让观众感受到,这次和以前表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

新声Pro:导演在片场需要有控制力,你和美术、摄影等其他部门如何建立信任感?

王宝强:我虽然是新导演,但并不是娱乐圈的新人,拍戏合作过的人也挺多的,大家都是朋友。

这次来的都是特别有能力的一线团队,他们对电影各方面都是有认知的,也不缺少拍戏赚的钱,他们也想让大家共同看到这个东西,他们有激情、想拍好,会觉得这个戏让他来做,是有意义的。

新声Pro:导演在这时候起什么核心作用?

王宝强:导演首先得清楚自己要讲故事,不该妥协的,绝对不能妥协,但有时候也不能钻牛角尖。要注意和各个部门的沟通方式,同样一句话,可能表达出不一样的效果。

拍完这部戏,我们整个团队都是很好的朋友,来的都是大师,都很真挚,我来做判断,大家都能想到一块,帮我呈现一个有意义的东西,他们给我很多种想法,大家都是共同创作的,其实我的判断力和我的感知是非常准确的。

新声Pro:具体来说,你和美术团队怎么沟通,会跟他们明确你想要什么风格吗?

王宝强:会,他们也会给我提供几种参考和方案。

我特别喜欢这部电影的一点是,它没有花里花哨的镜头,但是每一个画面都有魅力吸引着你。它的场景、影像,还有光影、服装,都是根据故事和人物来的,会吸引你走下去,随便找一个画面,就会让你觉得有故事。

新声Pro:看过电影的观众,都觉得它特别王宝强,你怎么理解你在这个电影上的标签感?

王宝强:你们不用了解王宝强过往是什么样的人,看这个电影就能知道,因为一部电影是隐藏不住他自己内心表达的欲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都有自己的表达。

我没有想好要做导演的话,下一部是什么样的片子,但是我相信再怎么走,肯定不可能脱离自己身上的东西,电影一定会有导演自己内心的东西。

新声Pro:你觉得你内心不会变的那个东西是什么?

王宝强:我觉得不变的一个东西,就是真。

无论拍什么样的类型、风格,我绝对不会失真。我演过那么多角色,观众看每一个角色的时候,都会觉得他真,我演戏以来,没有失过真,你看每一个角色和每场戏的时候,不会觉得我是在装,在演。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