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方卓然
2023年7月7日,2023WAIC商业AI高峰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主题为“商机挖掘发挥数据经济价值,智能决策实现企业降本增效”。
当前,经济复苏伊始,经济仍有下行趋势。全球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经济,影响未来生活。特别是以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瞻技术,为人类开启了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技术路径。
论坛上,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发展部副总监卢雄鹰表示,在资本市场中,AI企业的上市得到了科创板的支持和上交所的助力,不少AI上市企业已经初具规模,与此同时,科创板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他说,目前A股上市企业5223家,其中主板3195家,创业板上市企业1282家,科创板542家,北交所204家,一共市值83.39万亿。经过30年发展,上海股票市场的筹资额和总市值在全球排名第一和第三位。
今年4月10日,沪深交易所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标志着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这也是资本市场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可以说今天的中国企业有多样化的上市选择。”卢雄鹰认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是一场牵动资本市场全局的改革,沪深交易所的主板突出大盘蓝筹定位,重点支持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
他指出,科创板将更加突出硬科技特色,提高对硬科技企业的包容性,创业板主要服务成长性创新创业企业,北交所更加精准的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
今年是科创板开市4周年,经过4年的发展,科创板上市公司数达到524家,总市值6.72万亿,从上市公司的市值来看1000亿以上的企业有4家,市值500-1000亿的企业有11家,市值100亿以上的企业超过三分之一。2022年A股融资额最高的10家公司中,有7家在科创板。
“现在科创板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六大领域,科创板也正成为科技企业的首选地。”卢雄鹰表示。
他透露,科创板公司登陆科创板以后,业绩表现非常好。2022年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突破万亿和千亿。若以2019年为基数,近三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9%和56%,彰显出硬科技企业成长的力量。
另一方面,科创板公司科研投入一直在增加。2022年全年科创板公司的研发投入合计超过1200亿,同比增长28%。这些公司的研发队伍人数超过17万人,平均每家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52项,有90家次公司牵头和参与的项目曾经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奖项。
“科创板的包容性、适应性明显提升。”卢雄鹰说,截止到目前已经有52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结构企业、6家红筹企业等特殊类型登陆科创板。
同时,科创板的设立促进了创新资本高效循环,打通了创投在科技创新企业“募投管退”的全环节,大约97%的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创投机构的投资,投资有效推动企业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激发企业创新的活力。
统计显示,自2016年起,先后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把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瞄准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
卢雄鹰表示,人工智能是科创板重点支持的六大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子领域,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也是科创板的重要使命之一。
在政策支持和市场机遇下,人工智能企业正在科创板集聚发展,科创板人工智能上市公司已包括了数据、算力、算法、场景应用等多个领域。
例如,虹软科技是一家为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物联等提供视觉软件的企业,也是第一家在科创板上市的人工智能企业。去年,国内先进微处理器领先企业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科创板,如今市值达到1775亿,科创板排名第三。
“目前科创板企业从受理到上市平均用时5个多月,跟全球主要资本市场水平接近。”卢雄鹰表示,科创板审核主要突出重大性和针对性,对于人工智能行业,交易所的关注点除了在发行人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核心技术的竞争优势、行业地位等方面外,也关注数据的合规性、个人信息保护、伦理规范等问题。同时,针对行业和企业的特殊性,交易所还将进行有针对性的审核。
卢雄鹰认为,人工智能企业拥抱资本市场竞争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商业模式不够成熟,可以落地的商业化场景尚未完全形成,要能够产生持续的收入和利润。在论证人工智能企业技术先进性方面,也比较难通过纯粹的技术指标来判断科创属性。
“科创板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效,当今和今后,交易所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来支持人工智能在内的硬科技企业,利用科创板做优做强做大。”卢雄鹰表示。
卢雄鹰透露,上交所将研究进一步完善适应科技创新企业股权激励、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相关制度,不断优化发行定价机制,助力降低科创企业融资成本。
上交所还将支持和鼓励更多硬科技企业上市,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更好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和重点支持领域,推动更多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企业融资,持续完善发行上市审核标准,不断优化硬科技企业的筛选机制,增强包容度,深入推进开门办审,进一步提高发行上市审核的公开透明和可预期水平。
未来,上交所将持续优化支持科技创新的市场生态,坚持关口前移,和地方政府、中介机构、投资机构等各方携手并进,共同打造上市、发债、并购、定增、再融资、投资者沟通等资本市场综合服务体系,为科创性、成长性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服务,全力支持更多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