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嬴秦文化的发源地何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嬴秦文化的发源地何在?

据考证,嬴秦人起源于中国东部嬴水流域,即今泰山东麓的莱芜嬴汶河流域。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帝国,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取得如此成就,不仅有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的功绩,更与秦之先人——嬴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嬴秦”文化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其发源地何在?

据考证,嬴秦人起源于中国东部嬴水流域,即今泰山东麓的莱芜嬴汶河流域。也就是说嬴姓后裔秦始皇的老家是莱芜,即现在的济南市莱芜区羊里街道办事处城子县村的嬴城遗址一带,这里被称为“嬴秦始源”、“秦之先土”、“秦族老家”。

莱芜在春秋时期为嬴邑、牟国、平州地,秦置嬴县,延续至唐贞观元年(627年),长达800多年。莱芜有以嬴为名的地理遗存——“嬴汶河”,是嬴秦远祖少昊降生地。也有以嬴为标志的历史遗存——“嬴城遗址”,是嬴秦先祖伯益首封地,该遗址出土文物涵盖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及龙山文化,2013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统一后在莱芜置“嬴县”,用嬴姓命名一个县必有特殊含义。以上三点均说明莱芜与嬴秦祖源密不可分,这是嬴秦文化研究的重要基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西部(主要是陕西、甘肃)先秦墓葬,特别是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出土的文物、墓葬礼制、图腾(鸟)等证明,秦祖不是源于西部,而是源于东方,源于东夷文化,也就是源于山东,这就以出土文物界定了嬴秦祖源的范围是山东地区。

为什么山东地区能孕育嬴秦文化呢?因为以泰山、蒙山、鲁山、沂山、峄山为中心的山东地区远古时代气候温润,植被茂密,动物繁多,山洞遍布,高度适中(平均海拔200至400米),嬴汶河、大汶河、沂河、沭河、弥河、淄河、泗水等河流皆发源于此,可谓是“百流出其中,千峦环其外”,是古人类孕育繁衍生息的天然摇篮。

在30万年至40万年前,此地就诞生了山东乃至黄河中下游人类的远祖“沂源猿人”(沂源猿人头盖骨化石发现于莱芜以东40公里的沂源鲁山东麓);

2万至5万年前的乌珠台智人化石发现于莱芜以南35公里新泰市刘杜镇;

距今约8000年的后李文化遗址发现于莱芜东北100公里的临淄区;

距今约7000年左右的北辛文化遗址发现于莱芜西南约120多公里的滕州;

距今约6000年至45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发现于莱芜西南70多公里的泰安大汶口;

距今约4000年至3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于莱芜以北50多公里的章丘区。

莱芜本身位于大汶河上游,属于北辛文化的张里街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汶口和龙山文化的嬴城遗址、汶阳遗址(2019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石文化的乔店遗址等遍布莱芜,形成了一个遗址群。以上遗址呈现了山东地区完整的远古文明进化发展链,故山东地区是中华远古文明的重要源头和摇篮,为东夷文化、嬴秦文化的孕育、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先秦时期山东大地上“方国”遍布,其中嬴姓古国就有奄国、嬴国、郯国、费国、莒国、薄姑国、徐国(苏北)、菟裘国等。据史料记载,嬴姓远祖少昊降生于嬴水(嬴汶河)之滨,成为东夷部落首领,是东夷文化、嬴秦文化的重要开创者。嬴姓先祖伯益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舜帝赐嬴姓为嬴族首领,掌管山林鸟兽,发明凿井术,后世称其为“井圣”。大禹晚年曾安排伯益接班,但由于种种原因,结果是大禹的儿子启接班建立夏朝。嬴族在夏不显赫。商灭夏,嬴族是其骨干,商朝嬴族显赫,受重用,有嬴族后裔中潏“在西戎,保西垂”,成为最早到西部的嬴人。

周灭商后,以飞廉为首的嬴姓族群仍紧跟商后裔武庚一起参与“三监之乱”反周。李学勤先生主持解读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二部“系年”记载:为平定三监之乱,周成王在周公辅佐下,率师伐商邑杀武庚,飞廉东逃商奄,成王伐商奄杀飞廉,西迁商奄之民于朱圉,是秦先人。这里的飞廉是嬴族先人,被杀后葬于时为海隅的今山东省广饶县稻庄镇(清康熙《广饶县志》载,此处有飞廉冢),被西迁的商奄之民也就是嬴人即秦的祖先。清华简年代是公元前350年左右,因此这是目前关于嬴秦祖源最权威的史书记载,也是嬴秦起源于东夷地区莱芜一带的铁证。2011年李学勤先生接受采访时指出:商奄就是现在曲阜、泰山包括莱芜一带,这一带有嬴族遗存的只有莱芜,在商代奄国是势力非常强大的嬴姓国。

嬴族西迁后,生存环境异常险恶,与西戎各部展开了生死存亡的斗争,终于艰难立足。至周孝王时迎来转机,周孝王喜欢养马,启用嬴族后裔非子养马,非子养马有功,被封“附庸”。嬴人以此为立业根基,继续在西部打拼,相继被提升为“大夫”、“西垂大夫”、“公”,直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拥护支持率军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有功被封诸侯,秦始立国。立国后,秦国又经560年的变法图强,艰苦卓绝奋斗,终于在公元前221年由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封建帝国,成为千古一帝秦始皇!

嬴秦开创了东夷文化,西迁过程中融合了中原文化,西迁后融合了西戎文化,在统一过程中又吸收了周文化和各国先进文化。秦统一后,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实现了“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为中华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济南市嬴秦文化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嬴秦文化与远古文明全国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嬴秦是中华远古文明的重要开创者,是中华文化大融合的重要推动者达成共识。著名先秦史学家彭曦先生为莱芜题词“秦族老家”并题跋曰:“考古资料和文献充分确证,对中华民族做出最重大贡献的秦人秦族老家是山东的莱芜。”

山东不仅有灿烂辉煌的齐鲁文化,更有闪耀史册、推动中华文明进程的东夷文化、嬴秦文化,因此研究嬴秦文化也是对齐鲁文化的上溯和寻根,更加彰显济南乃至山东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底蕴深厚。嬴秦族的崇法尚武、革新图强、拼搏进取的文化基因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来源:济南宣传

原标题:嬴秦文化的发源地何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嬴秦文化的发源地何在?

据考证,嬴秦人起源于中国东部嬴水流域,即今泰山东麓的莱芜嬴汶河流域。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帝国,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取得如此成就,不仅有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的功绩,更与秦之先人——嬴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嬴秦”文化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其发源地何在?

据考证,嬴秦人起源于中国东部嬴水流域,即今泰山东麓的莱芜嬴汶河流域。也就是说嬴姓后裔秦始皇的老家是莱芜,即现在的济南市莱芜区羊里街道办事处城子县村的嬴城遗址一带,这里被称为“嬴秦始源”、“秦之先土”、“秦族老家”。

莱芜在春秋时期为嬴邑、牟国、平州地,秦置嬴县,延续至唐贞观元年(627年),长达800多年。莱芜有以嬴为名的地理遗存——“嬴汶河”,是嬴秦远祖少昊降生地。也有以嬴为标志的历史遗存——“嬴城遗址”,是嬴秦先祖伯益首封地,该遗址出土文物涵盖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及龙山文化,2013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统一后在莱芜置“嬴县”,用嬴姓命名一个县必有特殊含义。以上三点均说明莱芜与嬴秦祖源密不可分,这是嬴秦文化研究的重要基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西部(主要是陕西、甘肃)先秦墓葬,特别是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出土的文物、墓葬礼制、图腾(鸟)等证明,秦祖不是源于西部,而是源于东方,源于东夷文化,也就是源于山东,这就以出土文物界定了嬴秦祖源的范围是山东地区。

为什么山东地区能孕育嬴秦文化呢?因为以泰山、蒙山、鲁山、沂山、峄山为中心的山东地区远古时代气候温润,植被茂密,动物繁多,山洞遍布,高度适中(平均海拔200至400米),嬴汶河、大汶河、沂河、沭河、弥河、淄河、泗水等河流皆发源于此,可谓是“百流出其中,千峦环其外”,是古人类孕育繁衍生息的天然摇篮。

在30万年至40万年前,此地就诞生了山东乃至黄河中下游人类的远祖“沂源猿人”(沂源猿人头盖骨化石发现于莱芜以东40公里的沂源鲁山东麓);

2万至5万年前的乌珠台智人化石发现于莱芜以南35公里新泰市刘杜镇;

距今约8000年的后李文化遗址发现于莱芜东北100公里的临淄区;

距今约7000年左右的北辛文化遗址发现于莱芜西南约120多公里的滕州;

距今约6000年至45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发现于莱芜西南70多公里的泰安大汶口;

距今约4000年至3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于莱芜以北50多公里的章丘区。

莱芜本身位于大汶河上游,属于北辛文化的张里街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汶口和龙山文化的嬴城遗址、汶阳遗址(2019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石文化的乔店遗址等遍布莱芜,形成了一个遗址群。以上遗址呈现了山东地区完整的远古文明进化发展链,故山东地区是中华远古文明的重要源头和摇篮,为东夷文化、嬴秦文化的孕育、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先秦时期山东大地上“方国”遍布,其中嬴姓古国就有奄国、嬴国、郯国、费国、莒国、薄姑国、徐国(苏北)、菟裘国等。据史料记载,嬴姓远祖少昊降生于嬴水(嬴汶河)之滨,成为东夷部落首领,是东夷文化、嬴秦文化的重要开创者。嬴姓先祖伯益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舜帝赐嬴姓为嬴族首领,掌管山林鸟兽,发明凿井术,后世称其为“井圣”。大禹晚年曾安排伯益接班,但由于种种原因,结果是大禹的儿子启接班建立夏朝。嬴族在夏不显赫。商灭夏,嬴族是其骨干,商朝嬴族显赫,受重用,有嬴族后裔中潏“在西戎,保西垂”,成为最早到西部的嬴人。

周灭商后,以飞廉为首的嬴姓族群仍紧跟商后裔武庚一起参与“三监之乱”反周。李学勤先生主持解读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二部“系年”记载:为平定三监之乱,周成王在周公辅佐下,率师伐商邑杀武庚,飞廉东逃商奄,成王伐商奄杀飞廉,西迁商奄之民于朱圉,是秦先人。这里的飞廉是嬴族先人,被杀后葬于时为海隅的今山东省广饶县稻庄镇(清康熙《广饶县志》载,此处有飞廉冢),被西迁的商奄之民也就是嬴人即秦的祖先。清华简年代是公元前350年左右,因此这是目前关于嬴秦祖源最权威的史书记载,也是嬴秦起源于东夷地区莱芜一带的铁证。2011年李学勤先生接受采访时指出:商奄就是现在曲阜、泰山包括莱芜一带,这一带有嬴族遗存的只有莱芜,在商代奄国是势力非常强大的嬴姓国。

嬴族西迁后,生存环境异常险恶,与西戎各部展开了生死存亡的斗争,终于艰难立足。至周孝王时迎来转机,周孝王喜欢养马,启用嬴族后裔非子养马,非子养马有功,被封“附庸”。嬴人以此为立业根基,继续在西部打拼,相继被提升为“大夫”、“西垂大夫”、“公”,直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拥护支持率军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有功被封诸侯,秦始立国。立国后,秦国又经560年的变法图强,艰苦卓绝奋斗,终于在公元前221年由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封建帝国,成为千古一帝秦始皇!

嬴秦开创了东夷文化,西迁过程中融合了中原文化,西迁后融合了西戎文化,在统一过程中又吸收了周文化和各国先进文化。秦统一后,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实现了“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为中华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济南市嬴秦文化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嬴秦文化与远古文明全国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嬴秦是中华远古文明的重要开创者,是中华文化大融合的重要推动者达成共识。著名先秦史学家彭曦先生为莱芜题词“秦族老家”并题跋曰:“考古资料和文献充分确证,对中华民族做出最重大贡献的秦人秦族老家是山东的莱芜。”

山东不仅有灿烂辉煌的齐鲁文化,更有闪耀史册、推动中华文明进程的东夷文化、嬴秦文化,因此研究嬴秦文化也是对齐鲁文化的上溯和寻根,更加彰显济南乃至山东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底蕴深厚。嬴秦族的崇法尚武、革新图强、拼搏进取的文化基因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来源:济南宣传

原标题:嬴秦文化的发源地何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