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接棒邵晓锋 俞永福要带阿里影业走哪些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接棒邵晓锋 俞永福要带阿里影业走哪些路?

对于阿里影业而言,其接下来需要与各业务线之间进行IP的深度合作,未来机遇和挑战并存。

11月21日,阿里巴巴影业集团公告宣布,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董事长兼CEO俞永福即日起接任邵晓锋出任阿里巴巴影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在不久前的11月1日,俞永福发内部信,表示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未来将采用“2+X”业务矩阵,即“两个用户平台引擎(UC,大优酷)+各专业纵队”。

在此“2+X”矩阵模式中,UC和优酷自然是充当内容的连接和服务者,旗下的阿里影业、阿里音乐、阿里文学、阿里游戏等垂直内容机构便可视为各垂直领域的专业纵队。此次俞永福亲自担任阿里影业董事局主席,显然意味着其要从阿里影业开始不断来践行其“2+X”业务矩阵理念。那么,对于阿里影业而言,俞永福掌印之后又将带来哪些变化呢?

其一,内部资源的合理化利用

由于大文娱各业务板块多为收购而来,由于历史原因各版块之间难免有业务上的交叉和重复,合理分配内部资源,降低不必要的损耗为阿里文化娱乐集团成立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合一影业和阿里影业,前者为优酷旗下子公司,承担电影的宣发和制片工作,去年参与了《师父》《解救吾先生》《万万没想到》等热门电影的制作,而后者阿里影业业务范围不仅有传统电影制作,亦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售票平台淘票票以及粉丝众筹平台娱乐宝,阿里影业业务更多倾向于传统影视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但随着优酷全面成为文化娱乐集团业务矩阵的两大引擎之一,优酷在阿里文化娱乐集团的定位已经清晰,合一影业和阿里影业之间也必然要进行新一轮的定位和资源分配。

关于合一影业和阿里影业的定位,铁哥更倾向前者为倾向网剧制作,而后者为打通整个产业链的大银幕制作。

2015年腾讯成立两大影视公司:企鹅影业和腾讯影业。彼时便有媒体观察者认为,由于双方所属部门不同(前者属OMG部门,后者为属IEG部门),造成了部分业务沟通的不顺畅,如为提高收入IEG旗下腾讯影业所出品电影显然更愿意将版权卖给出价更高的外部视频网站,在商业面前内部腾讯视频并非第一选择。

两大影视公司虽然业务逻辑不同,但在调配和消耗大腾讯资源方面却是一致的,1+1在此并不见得会有大于2的效果。

在此之前,阿里影业和优酷之间也是有此风险和隐患的。而随着文化娱乐集团的成立以及“2+X”矩阵的确定,合一影业与阿里影业要打破原有的业务隔阂,成为整个文化娱乐集团生态的有组成部分。

重新对内部多个产品线进行定位和梳理,这也是文化娱乐集团成立的初衷之一。

其二,加强影视IP战略

IP成为近年影视行业的热门词汇,去年至今相当部分高票房电影均属IP性质:《大圣归来》《寻龙诀》《左耳》《魔兽》以及最近正在热映的《我不是潘金莲》,文学、游戏等内容形式融合度明显增强。

换言之,影视行业的生态触角已经向上延伸至文学和游戏等内容领域,游戏和文学内容平台也纷纷成立影视公司以将IP价值挖掘充分,今年老牌游戏公司蓝港也成立蓝港影业,加快游戏IP向影视方向延伸的步伐。

在俞永福的文化娱乐集团版图中,不仅有影视内容制作和发行机构阿里影业,亦有垂直内容的孵化机构阿里文学、阿里音乐以及阿里数娱。这也意味着,在集团负责人坐镇下的阿里影业,接下来会加快相关内容IP的发现和挖掘工作,打通影视IP的上下游,全面提高阿里影业竞争力。

其实IP化运作一直是阿里影业的战略之一,12月23日上映的《摆渡人》便是改变自同名热门小说,原作者张嘉佳担任导演,阿里影业为其匹配了监制王家卫、主演梁朝伟、金城武等,原内容创作者张嘉佳在此深度参与了影视制作的整个环节。

对于阿里影业而言,其接下来需要与各业务线之间进行IP的深度合作,未来机遇和挑战并存。

其三,宣发的产业链的完善

上个周末冯小刚就《我不是潘金莲》微博发文,以潘向金莲口吻向王建林的万达院线诉苦,并掀起与小王总思聪的一轮PK。事情发展至今,万达院线并未因为冯小刚的控诉而抬高电影排期,北京CBD万达厅在11月22日也仅有6个场次排期。

经过此事,电影院以及院线经理仍然掌握着电影核心宣发资源已是毋庸置疑的,这自然意味着此前希望仅靠售票平台来完成影视宣发的规划已基本是难以走得通的。

阿里影业在此处醒悟较早,在2015年,邵晓锋便主导了阿里影业对粤科软件、博纳影业、大地院线的一系列并购。在发行层面,阿里影业已经开始进行全行业的渗透。

当然,当线上售票平台成为用户选择影片的主要通道,线下院线经理对影片的发行的绝对控制权是有所稀释的,毕竟尊重用户喜好,提高上座率才是院线经理考虑的主要问题。但对于影视发行而言,谁能在线上线下乃至整个发行生态中获得足够的资源,谁也才能真正赢得移动互联网格局之下的影视未来。

俞永福掌舵阿里影业之后,其应该会在以下三方面完善发行的产业链布局:1.以高德地图、UC浏览器等强入口平台为流量支持,继续加大淘票票的线上售票市场份额;2.与华谊、光线、博纳等在资本和业务上已多有交叉的院线、宣发公司合作,强化线下发行资源,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完善影视发行生态。

在此次阿里文化娱乐集团的资源整合优化过程中,阿里影业显然是生态融合的既得利益者,随着俞永福亲自操盘阿里影业,阿里影业从中获得全方面的资源配合已是必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阿里影业

2.1k
  • 阿里影业与吉卜力达成战略合作计划
  • 阿里大文娱回应优酷并入阿里影业:假的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接棒邵晓锋 俞永福要带阿里影业走哪些路?

对于阿里影业而言,其接下来需要与各业务线之间进行IP的深度合作,未来机遇和挑战并存。

11月21日,阿里巴巴影业集团公告宣布,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董事长兼CEO俞永福即日起接任邵晓锋出任阿里巴巴影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在不久前的11月1日,俞永福发内部信,表示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未来将采用“2+X”业务矩阵,即“两个用户平台引擎(UC,大优酷)+各专业纵队”。

在此“2+X”矩阵模式中,UC和优酷自然是充当内容的连接和服务者,旗下的阿里影业、阿里音乐、阿里文学、阿里游戏等垂直内容机构便可视为各垂直领域的专业纵队。此次俞永福亲自担任阿里影业董事局主席,显然意味着其要从阿里影业开始不断来践行其“2+X”业务矩阵理念。那么,对于阿里影业而言,俞永福掌印之后又将带来哪些变化呢?

其一,内部资源的合理化利用

由于大文娱各业务板块多为收购而来,由于历史原因各版块之间难免有业务上的交叉和重复,合理分配内部资源,降低不必要的损耗为阿里文化娱乐集团成立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合一影业和阿里影业,前者为优酷旗下子公司,承担电影的宣发和制片工作,去年参与了《师父》《解救吾先生》《万万没想到》等热门电影的制作,而后者阿里影业业务范围不仅有传统电影制作,亦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售票平台淘票票以及粉丝众筹平台娱乐宝,阿里影业业务更多倾向于传统影视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但随着优酷全面成为文化娱乐集团业务矩阵的两大引擎之一,优酷在阿里文化娱乐集团的定位已经清晰,合一影业和阿里影业之间也必然要进行新一轮的定位和资源分配。

关于合一影业和阿里影业的定位,铁哥更倾向前者为倾向网剧制作,而后者为打通整个产业链的大银幕制作。

2015年腾讯成立两大影视公司:企鹅影业和腾讯影业。彼时便有媒体观察者认为,由于双方所属部门不同(前者属OMG部门,后者为属IEG部门),造成了部分业务沟通的不顺畅,如为提高收入IEG旗下腾讯影业所出品电影显然更愿意将版权卖给出价更高的外部视频网站,在商业面前内部腾讯视频并非第一选择。

两大影视公司虽然业务逻辑不同,但在调配和消耗大腾讯资源方面却是一致的,1+1在此并不见得会有大于2的效果。

在此之前,阿里影业和优酷之间也是有此风险和隐患的。而随着文化娱乐集团的成立以及“2+X”矩阵的确定,合一影业与阿里影业要打破原有的业务隔阂,成为整个文化娱乐集团生态的有组成部分。

重新对内部多个产品线进行定位和梳理,这也是文化娱乐集团成立的初衷之一。

其二,加强影视IP战略

IP成为近年影视行业的热门词汇,去年至今相当部分高票房电影均属IP性质:《大圣归来》《寻龙诀》《左耳》《魔兽》以及最近正在热映的《我不是潘金莲》,文学、游戏等内容形式融合度明显增强。

换言之,影视行业的生态触角已经向上延伸至文学和游戏等内容领域,游戏和文学内容平台也纷纷成立影视公司以将IP价值挖掘充分,今年老牌游戏公司蓝港也成立蓝港影业,加快游戏IP向影视方向延伸的步伐。

在俞永福的文化娱乐集团版图中,不仅有影视内容制作和发行机构阿里影业,亦有垂直内容的孵化机构阿里文学、阿里音乐以及阿里数娱。这也意味着,在集团负责人坐镇下的阿里影业,接下来会加快相关内容IP的发现和挖掘工作,打通影视IP的上下游,全面提高阿里影业竞争力。

其实IP化运作一直是阿里影业的战略之一,12月23日上映的《摆渡人》便是改变自同名热门小说,原作者张嘉佳担任导演,阿里影业为其匹配了监制王家卫、主演梁朝伟、金城武等,原内容创作者张嘉佳在此深度参与了影视制作的整个环节。

对于阿里影业而言,其接下来需要与各业务线之间进行IP的深度合作,未来机遇和挑战并存。

其三,宣发的产业链的完善

上个周末冯小刚就《我不是潘金莲》微博发文,以潘向金莲口吻向王建林的万达院线诉苦,并掀起与小王总思聪的一轮PK。事情发展至今,万达院线并未因为冯小刚的控诉而抬高电影排期,北京CBD万达厅在11月22日也仅有6个场次排期。

经过此事,电影院以及院线经理仍然掌握着电影核心宣发资源已是毋庸置疑的,这自然意味着此前希望仅靠售票平台来完成影视宣发的规划已基本是难以走得通的。

阿里影业在此处醒悟较早,在2015年,邵晓锋便主导了阿里影业对粤科软件、博纳影业、大地院线的一系列并购。在发行层面,阿里影业已经开始进行全行业的渗透。

当然,当线上售票平台成为用户选择影片的主要通道,线下院线经理对影片的发行的绝对控制权是有所稀释的,毕竟尊重用户喜好,提高上座率才是院线经理考虑的主要问题。但对于影视发行而言,谁能在线上线下乃至整个发行生态中获得足够的资源,谁也才能真正赢得移动互联网格局之下的影视未来。

俞永福掌舵阿里影业之后,其应该会在以下三方面完善发行的产业链布局:1.以高德地图、UC浏览器等强入口平台为流量支持,继续加大淘票票的线上售票市场份额;2.与华谊、光线、博纳等在资本和业务上已多有交叉的院线、宣发公司合作,强化线下发行资源,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完善影视发行生态。

在此次阿里文化娱乐集团的资源整合优化过程中,阿里影业显然是生态融合的既得利益者,随着俞永福亲自操盘阿里影业,阿里影业从中获得全方面的资源配合已是必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