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啤酒节即将到来之时,青岛放了一个大招。
7月10日,青岛市发改委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第33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对部分区域住宿业价格实行涨幅控制的通知”。
核心内容是,在规定时间和范围内,住宿业不得随意涨价,上涨幅度不得超过60%——
适用范围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西海岸新区(中心城区)范围内宾馆酒店客房等住宿业。
控制时限为2023年7月12日至8月8日。
违反规定的,以哄抬价格行为论处,并列入失信黑名单,性质恶劣的将予以公开曝光。
在旅游旺季,这是青岛首次出台这样不同寻常的举措。区域、时间、处罚举措都一一明确。
最近,青岛迎来旅游高峰。在线旅游平台“去哪儿”数据显示,青岛与北京、上海、成都、广州、重庆、西安、杭州、深圳、长沙等城市成为热门目的地。
再加上啤酒节的加持,可以肯定的是,暑期的青岛不会缺少客流。所以,这一政策愈发彰显出青岛待客的诚意。

今年的啤酒节,对青岛非常关键。在经济承压之时,各地将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青岛亦不例外,啤酒节则是很多城市羡慕不来的抓手。
其对城市的贡献,透过疫情之前的数据就能体现出来。
2019年,仅仅是主会场的金沙滩啤酒城就接待了海内外游客720余万人,最多一天近50万人,创下了历届青岛国际啤酒节之最。
再前一年,2018年青岛国际啤酒节参节人数为630万人次,这个成绩甚至写进了2019年的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
更为重要的是,参加青岛啤酒节的游客,外地人居多。之前青岛媒体曾报道,外地游客占六成。
而疫情三年,青岛啤酒节少了往年的热闹。以2021年为例,共聚游客207.06万人,与之前的数据差距甚大。
今年,线下畅饮全部放开,叠加之前的消费需求,啤酒节的参与人数很有可能创新高。
根据活动安排,今年设置两大主会场,西海岸新区会场将于7月14日至8月6日在金沙滩啤酒城举办,为期24天。崂山会场将于7月21日至8月20日举办,为期31天。
此时,更需要释放好的政策,将服务做到位。
一方面会打消游客的顾虑,为城市聚来更多人气。另一方米,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毕竟,人们都愿意到环境友好的城市消费。今年以来,“控制涨价”已成为多地争夺游客的利器。这种做法是由淄博率先开始的。
4月份,淄博烧烤大热之后,面对可预计的蜂拥而至的“五一”客流,淄博没有头脑发热,经过理智分析后,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对宾馆酒店客房价格实行涨价幅度控制措施。
这一“反向操作”赢得了无数网友的心,大大提升了城市友好度。虽然存在一些争议,但好评之声明显压过了质疑。
最近,旅游市场火爆的新疆,多地也出台住宿限价、对哄抬物价行为处罚等措施,规范住宿市场价格。这背后,是很多地方已经深刻意识到,旅游业健康发展,必须要算长远账,不能盯着短期的眼前利益。赢得好感,细水长流,比赚一笔快钱要重要得多。
前段时间,不少地方把景区围起来,遭到诸多网友抵制,并搬出了杭州运营西湖的景点案例。
数据显示,西湖免费开放后产生了“西湖效应”,杭州旅游总收入从2002年的294亿元,到2022年实现了1298亿元,在2019年甚至达到4005亿元。
而每年“失去”的门票收入和增加的维护成本,与巨大的增收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实际上,包括青岛在内,控制酒店价格涨幅的道理和思路,与杭州的做法类似。
眼光长远,才能行稳致远。希望,在符合相关法规与市场规则的前提下,类似的举措能成为城市常态。
在什么都“卷”的当下,拼的就是服务。
来源:青小岛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关键时刻,青岛严控酒店涨价的考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