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汶川县以“三产”转型升级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生命线”,抢抓发展先机,把握发展良机,找准发展契机,奋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上半年,预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亿元,同比增长6.91%;规上工业总产值52.5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亿元,同比增长14.8%;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8955元、22266元,同比分别增长6%和4.5%。
一组数据的背后是汶川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一州两区三家园”战略新目标为统领,紧盯“四型三园两窗口”和“三高地三中心”建设任务不松劲,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促振兴,惠民生、保稳定,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农业+旅游 “一三”融合发展迈向新高度
汶川是“樱桃之乡”,“甜樱桃基地”,甜樱桃栽种最适宜的区域,世界甜樱桃最优质产区之一。每年五月,汶川县岷江河谷成片的甜樱桃挂满枝头,迎风摇曳,煞是惹人喜爱。如今的汶川甜樱桃,真正成为汶川群众致富奔康的“金果子”。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汶川已将甜樱桃发展成为老百姓的“感恩果、致富果、幸福果”。
甜樱桃成熟季,在海拔1350米的高半山上,漫山的甜樱桃映红整片岷江峡谷。灞州镇克枯村作为甜樱桃主产区,这里生产的甜樱桃已“走”出高原,“飞”出大山,发往全国各地……
“我们发挥甜樱桃产地优势,依托无忧花果山打造,已经形成了家家都是采摘园的格局,每年接待采摘游客约1万人次,田间采摘销售甜樱桃约10万斤,销售额达250万元以上。”汶川县灞州镇克枯村第一书记介绍说,通过以甜樱桃、脆李子特色产业的发展,全村下一步将生态旅游产业作为发展的长效路径。同时,积极争取到汶川县新兴场景业态倍增工程建设,将打造旅游服务集群,带动当地百姓参与到生态旅游产业、新业态发展中来。
这也是农旅融合,一三互动带来的“蝴蝶效应”。在汶川上半区各镇(村)在大力发展特点农业产业的同时,一大批新场景、新业态正在踔厉崛起。
到汶川采摘甜樱桃正在成为都市人的首选目的地。今年的甜樱桃销售有好火爆,汶川市民感受最深,进入五月,连续几个周末,从汶川县城到各乡村道路满是悬挂外地牌照的车辆。甜樱桃采摘季 “堵、堵、堵”已经成为“常态”,游客奔着汶川特色水果而来。也让当地的宾馆饭店人气暴涨。
“生意最火的就是汶川水果‘三宝’成熟上市的季节,可以说是一房难求。”在县城经营一家民宿的刘老板介绍。今天甜樱桃成熟上市的季节自己的民俗天天满房,一到周末至少要提前三天预定。“下个月汶川李子也要上市了,到时客源一定也少不了。”
汶川农业以“闯”的精神,一直立足于全州前来。今年汶川农业再创佳绩。作为阿坝州唯一县被认定为“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汶川樱桃现代农业园区被命名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同时,汶川县健全以“汶川茶、汶川药、汶川竹”等为核心的“6+3”绿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投入资金5000万元,开展汶川县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成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1个、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高温库30座,静态库容3.4万余立方米,静态储存总量达5000吨以上,覆盖全县21个村,辐射理县、茂县多地。制发《汶川县2023年度甜樱桃助农增收综合保障工作方案》等助农增收文件,打造“孵化-直播-电商-供应链整合”全生态的直播服务孵化基地和新型电商人才资源库,设立“一件代发”快递分拨中心、“汶川果果”冷链中心和选品中心,日均发货1.5万件,完成线上销售30万斤。预计今年汶川甜樱桃产量可达1000万余公斤,销售收入达6亿元,以甜樱桃为代表的特色水果销售收入预计突破10亿元,真正实现“小水果大产业、小水果大民生、小水果大增收”目标。
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一片片绿荫生机盎然、一朵朵鲜花争先怒放,走进汶川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汶川儿女和汶川精神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淬炼与升华,并焕发出走向跨越崛起的强大力量与夺目光芒。
“我们现在进入避暑旅游高峰,房间至少需要提前三四天预定。”在耿达镇沐月青岚民俗,进入避暑旅游高峰后这里的客流源源不断,民宿22个房间天天满房。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耿达镇、卧龙镇正在正在成为继三江、水磨避暑旅游的新“胜地”。
现在的汶川人,许多都吃上了“旅游饭”。漫步映秀镇街上,一家名为“老古董”的火锅店外墙上“我在映秀等你”六个大字吸引了我们的目光。火锅店内,董伦瑞、董伟两兄弟正在忙碌地准备下午营业所需的食材。“店内一共有14张桌子,还有4个包间,几乎每天都能坐满前来映秀旅游的游客,最多的一天能带来1万多元的收入。”如今的日子,是过去董伦瑞从来没想到过的。
汶川漩口镇赵公村依山傍水,是避暑休闲度假的好地方。随着近郊游持续走热,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汶川、走进赵公山,这里也被誉为成渝地区人民避暑纳凉的“后花园”。赵公村云里雾里樱花里民宿负责人孙福林与村民合伙打造了现在的樱花里民宿,除了赏花时节,避暑旅游也在蓬勃发展。看着村上人气越来越旺,孙福林开始瞄准了旅游业。“目前一共有22个客房,能够接纳50余人,游客越来越多,计划将独栋小木屋增加至30个。”孙福林说,赵公村当前正借势全力打造集休闲娱乐、住宿、旅游为一体的休闲目的地,加快步入乡村旅游发展快车道。
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大禹文化旅游节、樱桃采摘节、熊猫音乐节等活动常态举办,康养人群逐年递增,是宜居宜游宜养的成渝西花园、多样多元多彩的阿坝百花园,成为成渝地区纵享清凉、心之所向的避暑胜地。连续两年上榜“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荣获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等殊荣。近6年5次获评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如今的汶川,人均GDP突破10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领跑全州。
近年来,汶川先后打造了包括映秀地震遗址、三江生态风景旅游区、水磨古镇在内的1个5A级汶川特别旅游区,包括绵虒、威州、龙溪在内的1个4A级旅游区和包括克枯、雁门等10余个集休闲、餐饮、观赏为一体的旅游村庄,农家休闲屋、旅游精品线路也得到大规模开发。
截至目前,全县共接待游客254.95万人次,旅游收入200649.9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1.06%和53.46%,有力实现旅游节庆活动品牌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
如今的汶川,通过农旅融合发展,已成为了汶川农旅产业版图上的又一张新名片。
工业挑大梁 跑出二产绿色发展“加速度”
除了近年来声名渐盛的文旅产业与特色农业,汶川这些年写就的发展新篇里,也离不开工业经济的强力支撑。汶川工业在艰难转型和重生中,悄然扛起“大梁”。
多年前,汶川的工业产值一直占据整个阿坝州的70%以上,是当地名副其实的工业强县。然而,突如其来的地震使汶川工业遭受毁灭性打击,直接经济损失达139.1亿元。
“后续如何发展振兴,实现产业‘造血’?”是当时汶川面临的艰巨任务。
多地已不适合再发展原有产业,产业结构亟需调整。近年来,汶川对工业布局进行重新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引进先进产能,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调整水磨、漩口和桃关工业园区布局,将大多数高耗能、污染大的工业硅、电石企业全部外迁建设。
走进汶川县漩口工业园区,我们见到神州锆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加紧赶制订单。神州锆业2013年在汶川落地生根,已经成为了汶川工业发展的新亮点。
“我们作为人造宝石生产企业,对环境要求高,公司几经辗转从福建到广西再到四川汶川,是看重汶川水电资源丰富,环境好。”神州锆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国珍说,汶川县委、县政府给予了落户企业优厚的政策支持,加之基础建设不断完善,交通物流越来越便利,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当前公司总共有34条生产线,全线实现自动化满负荷生产,年产量达到7000吨,但订单源源不断增加,早已供不应求。”刘国珍透露,随着市场的不断好转,今年公司将迎来一个新起点,预计可实现年营业收入3亿元。
“目前,我们38条生产线全部投产,今年计划建设的4条生产线各项准备工作也已经完成,预计在11月份将正式投产。”在阿坝州汶川县漩口新型工业集中区,立敦电子(阿坝州)科技有限公司内,38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公司副厂长汤智铭介绍,为抢占市场先机,公司160余名员工正开足马力加快生产。
立敦电子(阿坝州)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台资企业,进驻汶川发展已经16年,公司主要从事电极铝箔、电容器及相关电子零件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加工。作为电极铝箔的专业制造厂,产品为制造高端铝电解电容器的核心材料,主要用于外贸出口。2022年公司产值达到3.8亿元,销售额3.8亿元,作为阿坝州出口大户,创外汇3000万美元,实现税收收入1094万元人民币。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汶川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成效凸显。“一园四区一线+飞地”工业发展布局全面构建,开启了转型发展的新路径。积极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传统工业重镇转变成为了新型工业重点县。大力发展水电、铝、锂、人造宝石等绿色工业,助推电商物流等产业不断集聚延伸,农产品加工工业逐步发展壮大。
截至目前,汶川已成功培育神州锆业科技有限公司、立敦电子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户、汶川杨华珍藏羌织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户、规上企业43户,绿色工业提档升级。2022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1.1亿元,工业化率达到36.4%。新入库规上工业企业4户,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3户,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04.7亿元。
下一步汶川将坚持“育新”与“优旧”并重,用好3000万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阿坝矿业、鸿泰镐业、中胜建材等企业加快完成节能审查和新建项目技改转型。强化“一企一策”帮扶力度,成功培育省级“创新型”企业1户,新入库规上工业企业3户,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达44户。制发《汶川县2023年“一区两地六示范”执行库(第一批)项目台账》,部署项目140个,年度计划投资37.24亿元。建立“四个一批”项目库,储备项目84个,估算总投资810亿元。
今天的汶川,站在新时代新起点,正吹响蓄势发力的集结号,全力推进“一区两地六示范”和“四型汶川”建设,以汶川人的坚强与奋进全力跑向新征程新目标,跑出发展“加速度”。
来源:推广
最新更新时间:03/21 11:3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