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相比,无论是用户、还是收入或利润,中国联通本就处于较为边缘化的位置,且在4G战略上的失误、内部高管违纪问题等,使得中国联通发展缓慢,因此我们认为混合制可能是中国联通迎头赶上的好机会,但是在战略上已无太大选择空间。
1
首先,看看电信运营商前三季度的业绩,比较下收入和利润、用户三方面。
(1)中国移动实现营收为人民币54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其中通信服务收入为人民币48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8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
(2)中国联通实现服务收入为1827.52亿元,同比上涨1.7%;EBITDA为617.4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6.8%;实现净利润为人民币15.88亿元,同比下降80.6%,但比去年下半年剔除铁塔出售收益后公司权益持有者应占亏损约33.63亿元已有明显改善。
(3)中国电信实现经营收入2638.16亿元,同比上升7.1%;服务收入为2334.94亿元,同比上升5.6%;EBITDA为760.33亿元,同比下降0.6%;实现净利润175.43亿元,同比上升7.2%。
2
对标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我们发现:(1)4G用户数,中国联通已经不到中国移动的1/5;(2)更让人“震惊”的固定宽带用户数,中国移动已经基本和中国联通持平;(3)利润更是不能比,中国移动的净利润已经是中国联通的55倍。
因此我们说,中国联通已经远远落在中国移动的后面,已经不是同一层次的竞争对手。中国联通可是原来的联通和网通合并的呀,那为什么会是这样?小禾智库认为,主要是因为下述原因导致中国联通远远落后于中国移动:
(1)4G战略完全定位失误。在中国移动拿到4G牌照前,中国联通认为WCDMA以及后续的HSPA+可以延迟较长时间,因此没有在4G领域发力。但是等到中国移动拿到4G牌照并通过时间窗口发力后,已经回天无力。
(2)内部的公司文化问题,导致这家公司在很多业务上拓展不利。例如固定宽带,按照道理说固定宽带是中国联通的基础,但是截至到现在仅仅为中国电信的60%用户。在4G和宽带领域分别被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甩下后,这家公司又出现因为内部文化、高层领导等问题,而无法有效组织和推进公司发展,差距越来越大。
(3)组织和人员融合问题。原网通和联通合并这么多年,但是内部的组织体系、人员体系以及岗位体系、流程体系依然存在很大的缝隙,使得在管理上出现很多人为问题,导致公司在公司文化、激励机制等方面出现很多缺失,因此效率低下、边际成本居高不下。
3
对于现在的电信运营商,因为市场环境、用户竞争、利润下降等系列问题,纷纷进入战略转型期。AT&T与中国移动就是典型的代表。
目前,业界普遍认为电信运营商在智能管道外,存在三大战略选择:(1)云计算与云平台;(2)内容平台;(3)物联网。而中国移动已经在2016年聚焦大连接战略,它的核心就是物联网,它已经将物联网作为新一代入口,而不仅仅是业务或技术;AT&T公司,通过收购Direct TV以及时代华纳等内容公司,已经形成电信与内容混合的新巨头。
因此,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要么向智能管道的入口侧转型,要么向智能管道的上游转型。中国移动是典型的向下游转型模式,因为中国在内容方面具有非常强大的管制政策,而AT&T则是典型的向上游转型模式,该公司已经很好的融合电视、互联网内容,并通过电信管道向各种用户提供内容服务。
那么中国联通呢?我们说,中国联通目前根本谈不上战略转型的问题,该公司的核心依然是做好本身智能管道的事情,但是如果这样,未来将可能彻底远离顶尖电信运营商的行列。
4
因此针对目前的情况,不仅在智能管道领域远远落后,更是在转型战略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中国联通只能走混合制改革道路,通过混合制改革引入新的合作伙伴迎头赶上:
(1)努力完成智能管道的事情,在4/5G、固定宽带等领域追赶中国移动等;
(2)通过引入BAT等合作伙伴或新的股东,通过合作方成功的内容、业务和自己的智能管道结合,实现在战略方面的追赶。
目前看,混合制改革是中国联通不得不走的道路,也是中国联通最后的挽救方式,一旦错过,不仅仅在固有的电信领域失去竞争态势,更可能丢失未来的长远发展方向。
固然混合制改革给了中国联通追赶其他电信运营商的机会,但是其在战略选择上基本已无空间。因为中国联通如果选择的BAT公司或其他互联网公司,更多的是在智能管道的上游发展,这些互联网公司更可能提供的是云服务或内容平台或业务系统,从而我们认为中国联通更可能走AT&T的道路。
因此,混合制对于中国联通既是非常好的机会,但是又增加了诸多条件,我们希望中国联通一路顺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