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存100万单日利息达1500元!被逼疯的银行人靠“网购”存款完成业绩指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存100万单日利息达1500元!被逼疯的银行人靠“网购”存款完成业绩指标

“过重的考核指标和压力之下,基层机构和员工行为容易出现异化。”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安震 曾仰琳

“季末存款真的逼疯人,完不成根本完不成。”一到季度末,社交平台小红书上不乏银行人发帖对拉存款业务进行吐槽。

“手上还有100个(万),有偿存”、“已出100个(万),还剩50个(万),需要联系”、“万15,私信联系”……评论区里,一些资金掮客通过留言与完不成业绩的银行人联系。

在存款利率下调的大背景下,一方面是储户寻找高息存款不得,另一方面则是银行员工为了拉存款而焦虑不已。资金掮客活跃在两方之间,每到月末、季度末、年末就会躁动起来。

100万单日利息1500元

每到月底前一周,资金中介李哥就会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寻找有需求的银行人,撮合需要完成时点任务的银行人和资金方。

评论中提到的“万15”,指的是资金方得到的利息,比如6月30日将100万资金转入银行,7月1日转出,利息1500元。

“贴息价格是一个随时变化的市场,这两天刚过季度末,价格已经降下来了,平时一般在万1左右,季度末和年末上升到万15,也会出现万20以上的情况。”李哥介绍,完成这样的操作需要出资人拥有一类卡,并通过二类账户完成转账,开户时填入银行网点代码或者客户经理的营销代码,完成业绩确认。

银行人通过社交平台“网购”业绩已不是新鲜事,除了通过小红书外,淘宝平台上也有店名中带有“推广”二字的商家宣称能帮忙完成银行拉存款、开信用卡和注册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业务。

界面新闻咨询了其中一个商家,对方表示,月底存款存入银行大约价格“万15”左右,月中存入下个月初转出价格是每天大概“万5”,只需要提供银行网点代码即可,会通过二类户存入,存入后通过截图进行确认。

从淘宝平台提供的销售额情况来看,该商家“信用卡申请进件办理、拉存款”的购买链接月销售额超过8000元。还有另一家同样提供此类服务的商家,拉存款相关的商品月销售量显示超7万件。商品购买评价中,不乏有用户评论给出“好评”,并晒出“完成信用卡开户进件任务”的截图。

“不管是买存款、数字人民币账户、养老金账户还是信用卡申请等等,这样的行为肯定是违规的,每到季度末或者年末,类似违规行为比较容易发生的时候,总行都会排查。”一位国有大行省分行个金条线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

一位银行网点客户经理透露:“这类行为多是员工个人行为,而且可能柜员会相对多一些,好的客户一般都有归属客户经理,柜员如果被下指标要求拉存款,往往会比较难。这种行为不会是自上而下的,没有这样的动机,因为监管机构会考核存款偏移度。”

界面新闻了解到,2014年,为了约束银行业金融机构拉存款冲时点的行为,监管机构推出了存款偏离度指标,计算公式为(月末最后一日各项存款-本月日均存款)/本月日均存款。通过存款偏离度指标来引导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相应的,监管部门也围绕存款“冲时点”的问题进行日常监测。2018年,该指标还进行了一次调整,最低门槛由原来的3%调整至4%。

“网购”业绩风险几何?

银行人“网购”存款、完成开信用卡账户、开个人养老金账户存在哪些风险?

“买存款冲时点其实是基层网点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博弈,有的时候总行或者分行指标定得太激进,业务部门实在没法完成。”一位城商行人士坦言,通过买存款的方式完成业绩,后果就是下个考核周期基数被抬得很高,这样KPI就更难完成了。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界面新闻,第一,这是违规行为,不符合金融监管制度。比如信用卡开户有“三亲见”要求。第二,这样买来的“客户”质量较低,没什么实际意义,反而浪费了奖品礼品。第三,对被“买”的客户来说,将大量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提供给第三方,很容易泄露个人信息。

董希淼表示,“贴息揽储”等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是银行业绩考核体系和指标不合理,基层机构和员工背负过重的考核压力。在过重的考核指标和压力之下,基层机构和员工行为容易出现异化。银行应平衡好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给分支机构下达的考核任务应科学合理,让基层机构和员工“跳起来够得着”。基层机构和员工要端正认识,坚守底线,采取依法合规的方式完成任务指标。

上述城商行人士直言,现在季度末、年末买存款的情况已经比较少了,因为遇到节假日钱会留在银行,银行付出更高成本的同时,日均存款数也会被拉高。结果是,开门红的数据更好看了,但整个一季度都需要给拉高的日均存款埋单。

(应受访者要求,李哥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存100万单日利息达1500元!被逼疯的银行人靠“网购”存款完成业绩指标

“过重的考核指标和压力之下,基层机构和员工行为容易出现异化。”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安震 曾仰琳

“季末存款真的逼疯人,完不成根本完不成。”一到季度末,社交平台小红书上不乏银行人发帖对拉存款业务进行吐槽。

“手上还有100个(万),有偿存”、“已出100个(万),还剩50个(万),需要联系”、“万15,私信联系”……评论区里,一些资金掮客通过留言与完不成业绩的银行人联系。

在存款利率下调的大背景下,一方面是储户寻找高息存款不得,另一方面则是银行员工为了拉存款而焦虑不已。资金掮客活跃在两方之间,每到月末、季度末、年末就会躁动起来。

100万单日利息1500元

每到月底前一周,资金中介李哥就会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寻找有需求的银行人,撮合需要完成时点任务的银行人和资金方。

评论中提到的“万15”,指的是资金方得到的利息,比如6月30日将100万资金转入银行,7月1日转出,利息1500元。

“贴息价格是一个随时变化的市场,这两天刚过季度末,价格已经降下来了,平时一般在万1左右,季度末和年末上升到万15,也会出现万20以上的情况。”李哥介绍,完成这样的操作需要出资人拥有一类卡,并通过二类账户完成转账,开户时填入银行网点代码或者客户经理的营销代码,完成业绩确认。

银行人通过社交平台“网购”业绩已不是新鲜事,除了通过小红书外,淘宝平台上也有店名中带有“推广”二字的商家宣称能帮忙完成银行拉存款、开信用卡和注册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业务。

界面新闻咨询了其中一个商家,对方表示,月底存款存入银行大约价格“万15”左右,月中存入下个月初转出价格是每天大概“万5”,只需要提供银行网点代码即可,会通过二类户存入,存入后通过截图进行确认。

从淘宝平台提供的销售额情况来看,该商家“信用卡申请进件办理、拉存款”的购买链接月销售额超过8000元。还有另一家同样提供此类服务的商家,拉存款相关的商品月销售量显示超7万件。商品购买评价中,不乏有用户评论给出“好评”,并晒出“完成信用卡开户进件任务”的截图。

“不管是买存款、数字人民币账户、养老金账户还是信用卡申请等等,这样的行为肯定是违规的,每到季度末或者年末,类似违规行为比较容易发生的时候,总行都会排查。”一位国有大行省分行个金条线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

一位银行网点客户经理透露:“这类行为多是员工个人行为,而且可能柜员会相对多一些,好的客户一般都有归属客户经理,柜员如果被下指标要求拉存款,往往会比较难。这种行为不会是自上而下的,没有这样的动机,因为监管机构会考核存款偏移度。”

界面新闻了解到,2014年,为了约束银行业金融机构拉存款冲时点的行为,监管机构推出了存款偏离度指标,计算公式为(月末最后一日各项存款-本月日均存款)/本月日均存款。通过存款偏离度指标来引导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相应的,监管部门也围绕存款“冲时点”的问题进行日常监测。2018年,该指标还进行了一次调整,最低门槛由原来的3%调整至4%。

“网购”业绩风险几何?

银行人“网购”存款、完成开信用卡账户、开个人养老金账户存在哪些风险?

“买存款冲时点其实是基层网点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博弈,有的时候总行或者分行指标定得太激进,业务部门实在没法完成。”一位城商行人士坦言,通过买存款的方式完成业绩,后果就是下个考核周期基数被抬得很高,这样KPI就更难完成了。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界面新闻,第一,这是违规行为,不符合金融监管制度。比如信用卡开户有“三亲见”要求。第二,这样买来的“客户”质量较低,没什么实际意义,反而浪费了奖品礼品。第三,对被“买”的客户来说,将大量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提供给第三方,很容易泄露个人信息。

董希淼表示,“贴息揽储”等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是银行业绩考核体系和指标不合理,基层机构和员工背负过重的考核压力。在过重的考核指标和压力之下,基层机构和员工行为容易出现异化。银行应平衡好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给分支机构下达的考核任务应科学合理,让基层机构和员工“跳起来够得着”。基层机构和员工要端正认识,坚守底线,采取依法合规的方式完成任务指标。

上述城商行人士直言,现在季度末、年末买存款的情况已经比较少了,因为遇到节假日钱会留在银行,银行付出更高成本的同时,日均存款数也会被拉高。结果是,开门红的数据更好看了,但整个一季度都需要给拉高的日均存款埋单。

(应受访者要求,李哥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