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项目示范 群众致富
桐乡松潘共建产业园点亮松潘农业未来
党的十七大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因此,松潘县立足实际,为有效促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在2021年规划建设了松潘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围绕“一脉·一轴·四心·四区”的功能结构,打造集现代农业科技、生产加工、生态观光、民俗文化于一体的高原生态特色农业产业园,并逐级创建县、州、省、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松潘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东北部,地处川、甘、青三省交界处和四川省西部旅游黄金路线的中心位置,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是岷江和涪江发源地、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县域面积8486平方公里,县城海拨2850米,辖7个镇10个乡、122个行政村12个社区,是以藏羌回汉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
松潘县地广人稀,工业基础薄弱,又位于长江黄河源头自然保护区,因此,农业成为了松潘县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长期以来,松潘县农业还处于农业发展初级阶段,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种养殖模式传统,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农业科技化水平低,结构不平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效应不明显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农牧业靠天吃饭现象突出,农牧民小农经济意识比较突出,对新事物新模式的接受程度不高。如何发展农业经济,改善民生,提高农民收入成为了松潘松潘各族群众的最深切愿望。
农业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农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为了把松潘县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土地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桐乡驻松潘工作组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的工作部署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数字赋能、项目示范、群众致富的发展路径,通过桐乡松潘共建农业产业园,在产业上成功引进桐乡两家知名农业企业,在技术上引入高科技现代化手段,在品种上引进附加值较高的新品种,在带动增收上探索多元化合作的新模式,成功走出了一条高原藏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助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2022年,桐乡--松潘高原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预计产值可达1000万元,带动附近劳动力就业200人次,效益200万元。

五大做法,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1)立足资源,科学研判找准定位
松潘县农业产业基础薄,产业层次低,农民群众发展产业没有方向,没有规模,没有动力,这是目前松潘县农业发展中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要想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必须走出一条创新之路。针对松潘县的农业产业发展问题,同时也为了摸清松潘县农业家底,桐乡驻松潘工作组不畏艰辛,足足花了2个月时间,将足迹踏遍了松潘县17个乡镇,通过走村串户,了解了目前松潘县农业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发现了松潘县独特的农业资源,为接下来制订农业产业方向打下了坚实基础。
(2)多方联动,整合东部优势资源
找准定位后,桐乡驻松潘工作组立即与后方(桐乡)进行了对接与沟通,通过整合后方资源,精准施策,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决定在松潘县川主寺镇共建桐乡--松潘高原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通过引进嘉兴塔金麦智慧农业有限公司和浙江华腾牧业有限公司作为先进农业企业主体,同时引入先进的数字化农业种养殖技术和浙江东部优质新品种,助推松潘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3)政府主导,强化产业引领效应
由桐乡驻松潘工作队提供项目支持资金,嘉兴塔金麦智慧农业有限公司和浙江华腾牧业有限公司负责项目规划及技术输出,松潘县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土地及人力资源,松潘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负责项目实施及协调,四方通过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共同建设桐乡--松潘高原现代农业产业1+X示范园,1为高原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核心区,主要以无土栽培高原高品质水果蔬菜及引育东部新品种为主,X为高原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辐射区,主要包括毛尔盖镇牦牛智慧化养殖基地、镇江关携手奔富水果基地、川主寺镇智慧土著鱼保种及繁育基地及镇坪乡杭白菊种植基地(筹)等,形成了以农业产业为载体,以科技致富项目为依托,以当地合作社和农民为服务对象的有机整体,通过产业示范带动作用,改变松潘县传统农业产业结构。
(4)招商引智,带动松潘农业发展
桐乡--松潘高原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采用目前国内领先的数字农业技术,通过高科技智能化全循环远程操控、无人机巡航,数字芯片等先进技术手段,可以大幅减少人工成本,提升产品品质,提高商品附加值,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效果显著。
松潘智能化无土栽培项目依托于浙江桐乡塔金麦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无土栽培、云农场开发建设并管理的公司。该项目就是基于利用无土浅液流(NFT水培)进行农作物高密度有机栽培,通过引入新一代物联网、5G、云计算、植物生长计算机控制系统(智能种植设备)等技术,进行农作物生产环节的精细化识别、感知,实行精准化控制的植物工厂,主要包括智慧农业种植云平台 、浅液流有机种植系统 、植保和环境控制系统。
通过人工智能对农业生产链中的各个环节产生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控制。相比较传统农业,可实现零排放,对土地无污染,节约人工50%以上,节约生产用水95%以上,植物所需的环境(水、气、肥、光、温等)在线自动检测并控制,对营养液实施精准管理,矿物质水、氨基酸、蛋白质等有机质合理使用,营养成分配比随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而调整,做到按需提供,大大节省营养物质,由于设备自动化程度高,节省大量的劳动力。
智慧牦牛高标准养殖项目依托于浙江华腾牧业有限公司,坚持以生态安全为根本,草畜平衡为基础,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天然草地资源和现有耕地资源,通过种植优质、高产饲草,增加饲草生产总量,并通过饲草加工综合利用,提高饲草利用率,达到草畜基本平衡,实现牦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利用华腾独有的大数据数据中心及智慧养殖系统解决方案,通过最新的物联网技术和RFID技术将智慧养殖生产管理、智慧养殖系统环境监控、智慧专家系统、产品溯源整合为一套完整的系统。
智慧养殖系统可以监测整个过程,实时监测养殖环境变化,根据记录每头牦牛成长中的喂养细节,汇聚成为一个牦牛数据库,为养殖户描绘牦牛养殖最佳的轨迹线。同时通过销售溯源,从牦牛出栏、屠宰场分割、运输配送、超市售卖,每一个环节的信息都记录在案,公开透明,让消费者详细看到每一块牦牛肉的来源,让群众吃得安心。

(5)拓宽销路,保障产品打开市场。
实现产销对接,才能真正助推农民增收致富,也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示范园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创新销售模式,以特色产业为内核,通过完善农产品销售体系,加强基地、市场、渠道各方面的保障,确保产、供、销各环节有序衔接、高效运转,同时借力京东、淘宝等全国性平台,推动电子商务与特色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再借助松潘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旅结合,形成了订单式采购、电商及农旅结合的精准销售模式,探索出一条具有松潘特色农产品销售体系,实现线上线下两翼齐飞。
实现“一地三金”稳定增收 打造松潘“奔富”新模式
(1)数字赋能,尽享科技效益
松潘智能化无土栽培项目的成功,将松潘县农业亩均产值从0.8万元提升到25万元,产值增加30倍,大幅度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一方面能提升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建成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效益高、致富快的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另一方面有利于优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特色蔬菜(水果)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智慧牦牛高标准养殖项目的成功,可以有效提高草地资源利用率,避免因长期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原退化。带动全县牧民改变“靠天养畜”和“逐水草而居”的传统养殖模式,通过半舍饲补饲的养殖方式,既可以使草场植被得到有效恢复,缓解天然草原放牧压力,又能提升牦牛疫病防控能力,提高牦牛出栏率,缩短养殖周期,使4岁左右牦牛成为出栏主体,再加上配套的牦牛奶、牦牛皮、牦牛绒的收购及初加工,可以大幅度提升牦牛养殖效益。

(2)企业运作,创新运营模式
松潘智能化无土栽培项目改变了松潘农业原有模式,首创云运行模式,积极对接桐--松两地农业运营机构合作,浙江桐乡塔金麦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提供全程种植技术支持和远程控制,由松潘县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具体运营,充分发挥农业企业作为独立的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通过两地企业有效合作,给生产经营者吃下“定心丸”,注入“强心剂”。

(3)集体参与,实现共同富裕
通过以园区示范带动引领作用,有效转变农民群众传统的农业耕作观念,将农民手上的土地解放出来,交由村集体统一流转,再由村集体利用项目及流转的土地引入优质的农业企业进行运营,村集体获得分红收益,由此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而村民不仅可以在经营主体合作社内就近就地就业,也可以学到现代农业技术,从而实现“一地三金”稳定增收,打造松潘“奔富”新模式。

总结经验与启示 打造致富新样板
科技投入是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增收致富的根本动力。桐乡驻松潘工作队举全市(桐乡)之力投身于松潘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重,通过有效整合土地、资金、人力、技术等各方资源,使松潘县农业产业走上了数字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道路。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四方联动”,发挥了区域资源优势,创新了土地资本化、利益联结等机制,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结合,是新时期农业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在此基础上探索凝练出来的“松潘模式”具有标准化,且复制快,高产出的特点,其推广应用,必将引领我县乃至全州全省农业产业发展,助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该模式已成功推广,并在我县镇江关镇、镇坪乡、燕云乡和阿坝州茂县落地生根。
(1)政府引导是关键。桐乡驻松潘工作队结合松潘县气候特点,因地制宜,高站位、高标准制订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特色农业产业数字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奔小康构建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实现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工作的有效结合。
(2)企业服务是平台。仅仅依靠农民发展农业特产产业、与市场对接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是十分苦难的。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经济实力强、技术先进等优势,使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平台载体。桐乡驻松潘工作队通过与本地龙头企业合作,并加大扶持力度,切实解决了农民与市场对接失衡的问题,保障了农民的切身利益。
(3)技术支持是保障。农业产业的持续健康规模化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支撑,更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服务队伍。嘉兴塔金麦智慧农业有限公司和浙江华腾牧业有限公司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实施创新举措对本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及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组建了一直专业化、本土化的技术服务团队,不仅降低了技术成本,而且有效解决了“面宽量大不便管理”的问题,更给予农户再就业机会,最终实现双赢。
(4)增收致富是根本。只有特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激活企业、合作社、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如何最大限度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不返贫,使其充分感受到科技农业发展带来的成果尤为重要。桐乡驻松潘工作队在松潘县推进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鼓励农户通过土地资本化、务工、技术指导服务等途径参与,从而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实现了特色产业助推农民奔小康的目标。
来源:推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