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电厂|我们与五位「斜杠青年」对话,寻找返校季创意指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电厂|我们与五位「斜杠青年」对话,寻找返校季创意指南

​​​​7 月 13 日起,苹果正式在 Apple Store 教育商店等平台上线今年的「返校季」优惠活动。

7 月 13 日起,苹果正式在 Apple Store 教育商店等平台上线今年的「返校季」优惠活动。

在返校季活动正式开始之前,Apple 官方微信公众号曾发布过一篇名为《用 Mac 的斜杠青年,杠上开了什么花?》的推文,其中介绍了五位在校学生的多重身份,以及他们与 Mac 之间的故事。《电厂》记者也与这些同学在线下进行交流,从他们的故事中,探寻他们过去在不同领域探索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与改变他们的契机。

李金颐是一位目前就读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建筑学的本科学生,虽然她是一位建筑学学生,但仍然选择做一位「少数派」,在入学时选择入手了 MacBook Air 作为自己的工作笔电。

在伦敦大学学院研读建筑学学科的三年中,李金颐不仅用 MacBook Air 完成了业内的作业与项目,同时还在 macOS 的基础上探索出了独属于自己的工作流:其中包括已经适配了 Apple silicon 芯片的 Rhino 8 完成建模和渲染工作,用 Adobe InDesign 排版,同样支持 Apple silicon 的 Blender 也是李金颐会用到的专业工具之一。

同时,李金颐也像许多热爱记录生活的人一样,拿起相机拍下了许多生活 vlog。不过,李金颐开始拍视频以及学习视频剪辑的契机其实源自自己的一次课堂作业。不过,缺少经验的她拍摄的第一条 vlog,也成为了不少朋友的笑料;但她转念一想,自己的作品具有娱乐能量,能够带给人欢乐,似乎也是一件挺好的事。

毕业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经济学学士郭泽融则通过视频拍摄工作 180 度转变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时值大二参加微电影创作营活动期间,郭泽融为众多同龄学生创作的微电影作品所震撼,并且爱上了电影创作这项工作,非科班出身的他也想试试,自己能不能把这份爱好转变为事业。

最初学习影视创作阶段,郭泽融就用课堂中会用到的各种 app 来辅助工作。比如用思维导图 app 完成剧本大纲,用提醒事项 app 列好拍摄清单,用 Keynote 处理动画后期工作。而现在,Final Cut Pro 则成为了郭泽融剪辑更高规格的 4K 视频、切换多项目任务的调度中心。

到目前为止,郭泽融已经举办过多次个人作品的线下展映,导演作品《英雄专访》登上了 Apple 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去年,郭泽融拍摄的作品还入围了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三届金鸡手机电影计划。

与前两位「斜杠青年」不同,就读于清华大学的人工智能方向博士生张黑黑则是将自己的专业优势进一步拓展,充分发挥了专业优势。你也许已经看过他通过「虽然但是张黑黑」这个账号发布的一些视频,比如关于 M1/M2 系列芯片、Apple silicon 设备的深度解析,也有对 iPhone 计算摄影、 Vision Pro 等相关话题制作的深度解读视频等。

在张黑黑创作的这些视频作品中,Keynote 同样是他制作动画辅助讲解的得力助手,张黑黑也会用到 Mac 上的台前调度功能,在工作时让窗口更加井然有序,实现快速切换。张黑黑也对 Mac 系列产品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ARM 架构在 Mac 电脑中给人的印象就是『人狠话少』」,张黑黑这样告诉我们。

就读于上海商学院的马嘉弈曾经是 iOS Club 社团的成员,也正是在此点亮了他对 App 开发设计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找到并坚定了自己下一个阶段的目标 —— 成为一名独立开发者,通过 macOS 学习 Swift 开发语言,他成功地开发出了一款古书画修复 App ,能借助 Apple 芯片中的神经网络引擎,以每秒最高 15.8 万亿次的运算速度,让脏污、破损的古迹重现。

「靠着 App 内购买,几个人的团队就能过的不错,而且随着产品迭代,还能实现可持续经营,这就是我想成为的开发者」马嘉弈在对话中如此表示。

曹张仪可能是所有对话同学中最有「品牌主理人」意识的那位,她同时还兼具着桂林大学材料学硕士以及博主等多种身份;在学生与创业者的身份之间切换,她最常用的反而是 iPhone 与 Mac 之间的「隔空投送」功能,方便自己在各种设备之间传输已经修改完成的文件并快速进行编辑,然后发送给同事。她同时也提到借助 MacBook 屏幕的精准色彩,帮自己省下了不少用于校色的时间。

通过几位同学的分享也能看到,Mac 面对这些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学生创意工作者们,都能以灵活的姿态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在不同的领域之中发挥自我创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电厂|我们与五位「斜杠青年」对话,寻找返校季创意指南

​​​​7 月 13 日起,苹果正式在 Apple Store 教育商店等平台上线今年的「返校季」优惠活动。

7 月 13 日起,苹果正式在 Apple Store 教育商店等平台上线今年的「返校季」优惠活动。

在返校季活动正式开始之前,Apple 官方微信公众号曾发布过一篇名为《用 Mac 的斜杠青年,杠上开了什么花?》的推文,其中介绍了五位在校学生的多重身份,以及他们与 Mac 之间的故事。《电厂》记者也与这些同学在线下进行交流,从他们的故事中,探寻他们过去在不同领域探索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与改变他们的契机。

李金颐是一位目前就读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建筑学的本科学生,虽然她是一位建筑学学生,但仍然选择做一位「少数派」,在入学时选择入手了 MacBook Air 作为自己的工作笔电。

在伦敦大学学院研读建筑学学科的三年中,李金颐不仅用 MacBook Air 完成了业内的作业与项目,同时还在 macOS 的基础上探索出了独属于自己的工作流:其中包括已经适配了 Apple silicon 芯片的 Rhino 8 完成建模和渲染工作,用 Adobe InDesign 排版,同样支持 Apple silicon 的 Blender 也是李金颐会用到的专业工具之一。

同时,李金颐也像许多热爱记录生活的人一样,拿起相机拍下了许多生活 vlog。不过,李金颐开始拍视频以及学习视频剪辑的契机其实源自自己的一次课堂作业。不过,缺少经验的她拍摄的第一条 vlog,也成为了不少朋友的笑料;但她转念一想,自己的作品具有娱乐能量,能够带给人欢乐,似乎也是一件挺好的事。

毕业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经济学学士郭泽融则通过视频拍摄工作 180 度转变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时值大二参加微电影创作营活动期间,郭泽融为众多同龄学生创作的微电影作品所震撼,并且爱上了电影创作这项工作,非科班出身的他也想试试,自己能不能把这份爱好转变为事业。

最初学习影视创作阶段,郭泽融就用课堂中会用到的各种 app 来辅助工作。比如用思维导图 app 完成剧本大纲,用提醒事项 app 列好拍摄清单,用 Keynote 处理动画后期工作。而现在,Final Cut Pro 则成为了郭泽融剪辑更高规格的 4K 视频、切换多项目任务的调度中心。

到目前为止,郭泽融已经举办过多次个人作品的线下展映,导演作品《英雄专访》登上了 Apple 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去年,郭泽融拍摄的作品还入围了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三届金鸡手机电影计划。

与前两位「斜杠青年」不同,就读于清华大学的人工智能方向博士生张黑黑则是将自己的专业优势进一步拓展,充分发挥了专业优势。你也许已经看过他通过「虽然但是张黑黑」这个账号发布的一些视频,比如关于 M1/M2 系列芯片、Apple silicon 设备的深度解析,也有对 iPhone 计算摄影、 Vision Pro 等相关话题制作的深度解读视频等。

在张黑黑创作的这些视频作品中,Keynote 同样是他制作动画辅助讲解的得力助手,张黑黑也会用到 Mac 上的台前调度功能,在工作时让窗口更加井然有序,实现快速切换。张黑黑也对 Mac 系列产品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ARM 架构在 Mac 电脑中给人的印象就是『人狠话少』」,张黑黑这样告诉我们。

就读于上海商学院的马嘉弈曾经是 iOS Club 社团的成员,也正是在此点亮了他对 App 开发设计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找到并坚定了自己下一个阶段的目标 —— 成为一名独立开发者,通过 macOS 学习 Swift 开发语言,他成功地开发出了一款古书画修复 App ,能借助 Apple 芯片中的神经网络引擎,以每秒最高 15.8 万亿次的运算速度,让脏污、破损的古迹重现。

「靠着 App 内购买,几个人的团队就能过的不错,而且随着产品迭代,还能实现可持续经营,这就是我想成为的开发者」马嘉弈在对话中如此表示。

曹张仪可能是所有对话同学中最有「品牌主理人」意识的那位,她同时还兼具着桂林大学材料学硕士以及博主等多种身份;在学生与创业者的身份之间切换,她最常用的反而是 iPhone 与 Mac 之间的「隔空投送」功能,方便自己在各种设备之间传输已经修改完成的文件并快速进行编辑,然后发送给同事。她同时也提到借助 MacBook 屏幕的精准色彩,帮自己省下了不少用于校色的时间。

通过几位同学的分享也能看到,Mac 面对这些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学生创意工作者们,都能以灵活的姿态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在不同的领域之中发挥自我创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