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部电影告诉你,现在的香港到底是座怎样的城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部电影告诉你,现在的香港到底是座怎样的城市?

《你往何处去》整套电影中,观众都以乘客的视角度游车河,目的的则是十三个对香港人有特别意义的地标:天星码头、弥敦道、中环、西九、新机场(赤臘角机场)、九龙城、庙街、大围、荃湾等。

随着近些年的一系列事件,大陆与香港本土的沟壑也越挖越深。许多人因此询问,为何香港这座以“宽容、弹性融合”而出名的城市却会到如此地步?到底现在的香港是个怎样的城市呢?皆因种种,导演杨正帆正是怀揣着这样或那样的心态制作了一套向世人展现当下香港的影片——《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在香港亚洲电影节结束了首次本港首映。导演杨正帆曾凭借《远方》于前新浪潮得奖,而此次的《你往何处去》则是他的第二部长片作品。

杨正帆导演曾在访问中表示,尽管已经定居香港5年,期间更是与大家一同经历了经济、政治及社会的突变,但他总觉得自己还是个格格不入的局外人,而常常因此感到困惑。

《你往何处去》这一套电影在展映期间并未受到特别多的关注,或许是因为同期的其他电影更能受到媒体的青睐,而这套影片的宣传篇幅相对单薄了些,又或许是因为他的拍摄手法与其他的剧情长片不同。他更像是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香港。

导演说,当初由于在这个城市觉得迷茫,所以构思拿着摄影机搭乘的士,整套电影没有用任何专业演员,观众就如同乘客,坐在后座,时而与司机交流,时而与身边的人倾诉。一辆的士,载着整座城市无数的乘客,娓娓道来一段段不同的人生,和在这座城市一段段不同的经历,从白天到黑夜,观众就是坐在这辆的士上,看了一整天香港的众生相。

透过镜头以第一人称视野进入,断断续续又往返重复,让观众与导演一起观看游移中的香港,侧面交织出香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混杂着希望、梦想与恐惧不安的种种,努力尝试用13段不同的车程,思考香港的现状、处境,道出不同身份的人群对于现状的看法。

《你往何处去》整套电影中,观众都以乘客的视角度游车河,目的的则是十三个对香港人有特别意义的地标:天星码头、弥敦道、中环、西九、新机场(赤臘角机场)、九龙城、庙街、大围、荃湾等。

1. 天 星 码 头

电影由天星码头开始,一对内地游客由港岛区上的士,想去尖沙咀的天星码头。就如其他游客,他们一直照着相,偶尔也会忍不住询问是不是被司机兜路了。而终于到达目的地时,司机说因为行李的关系,要多收钱,乘客显得十分不耐烦:“我们那里没有这个规矩!”,司机却回答:“这里是香港啊!”

十分平常的对话,却道出许多香港人对于内地不守规矩或者过来大量购入生活用品的游客的看法,在这座城市,香港市民好像反而为了“主要的少数人”(major minority),本来就不多空间的城市,因为游客的大量涌入,以往生活的轨迹正一点点被打乱。加上有些游客对于港人长期默认的习惯丝毫不予理会,这种无力感和身份上的危机感,导致了香港人失去了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导演借用这段对话,带出了更多故事,试图反思港人内心的矛盾冲突。

2. 赤 臘 角 机 场

这一段的故事是整部电影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这是一个在香港工作七年的英国人,即将离开香港,到上海工作。他与司机聊天,刚来到香港时,一位自己打错了航班回了伦敦。 “Everyone speaks perfect Englishhere(大家都说着一口流利的英文)” ,而当司机问起是否准备好到上海工作时,这名英国人说当然,虽然对于食品、空气污染等问题感到担忧,却也说: “My friends said it is a city you can reinvent yourselves.” (我朋友说这是个你可以重塑自我的城市)这更道出了香港人很固执、循规蹈矩,一直重复说香港是一个“活在过去的城市”。反思香港的现状,或许确实是如此。虽然接收着外来文化,但是骨子里的香港人仍然把传统中国的一切习俗、礼仪当成理所当然。即使外界科技蒸蒸日上,许多香港人不愿把这些东西当成教条,仍然愿意相信更实在的东西。或许随着科技的发展,一部手机已经可以完成所有事情,但是固执的香港人,却没有把这些科技完全套落在生活。

看似灵活变通,实则这样对事物的“执着”令人头疼。也许,正是因为如此,那位英国人才会最后喃喃自语:“Maybe we are the one lived inthe past, but hey, what a lovely past is”,更说“you are right, maybe I should be goback to UK.” (也许我们喜欢活在过去,你知道过去是非常美好的。但你也许是对的,也许我是应该回到英国。)

3. 中 环 夜 晚

年轻一代人在香港出生,对于这里的归属感十分强烈,对于殖民时期、回归之后的种种没有任何自己的话语权,让许多年青一代不可理解。受着西方教育,粘人对于民主的概念早已深入骨髓,并且认为香港就是自己的家,正如这段影片中的儿子,面对父亲因为觉得香港已经变了,不宜长久得生存下去而准备搬家移民。然而儿子却说:“呢度有問題,要解決問題,唔係逃避”“我是這裡的主人”。移民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带来的只是人才流失,与永远失去熟悉的“家”的风险。

对此,父亲说:“你并不是这个城市的主人,而是居民”、“呢個世界輪唔到你地改變,你地冇可能改變世界,只能改變自己!”对于这一套说法,其实年轻人都明白,然而却不愿意走长辈的路,虽然知道机会微小,但仍然希望用自己的行为捍卫香港这座城市,让这里能够继续是一片自有的土壤,渐渐发展出这里的自由。

4. 大 围

“我们有生活吗?”一句话道出了许多香港打工仔的心声。香港连续多年被评为生活压力极高,而幸福指数却垫底的城市。这一对来自内地的打工夫妻,虽然已经在此地生活了5年,但是却忍不住问出了这个香港人自己也经常苛问的话题。“你不觉得很奇怪吗?越来越多的内地人来到这里,越来越多的香港来到内地。”“是啊,可是我们来这里是为了生活,他们北上是为了工作。”“我做电影公司,一个月工资都没有洗碗工多!我们都是打工仔,压力一样的大,我们哪里来的生活?”

这正是香港这些年许多行业的常态,物价上涨,生活各个方面的开支越来越多,但是工资的涨幅却停滞不前,加上种种的规划,对于房屋、教育、医疗等问题也是难上加难。

内部的某些无法言说的力量也被记录在此套影片中,港人的生活不易与从内地跑去香港打工的人的生活不易皆是相同。可幸的是许多人仍然对这座城市有所期许,才愿意走上街头。而导演说虽以局外人看待许多人和物,却又不难看出,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否则不会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描绘了那么多香港人的心理。如果你在香港,或是对于当下的香港有兴趣,这套电影或许能够成为你窥见香港的工具。

本文发于香港电影公众号(hkmovi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部电影告诉你,现在的香港到底是座怎样的城市?

《你往何处去》整套电影中,观众都以乘客的视角度游车河,目的的则是十三个对香港人有特别意义的地标:天星码头、弥敦道、中环、西九、新机场(赤臘角机场)、九龙城、庙街、大围、荃湾等。

随着近些年的一系列事件,大陆与香港本土的沟壑也越挖越深。许多人因此询问,为何香港这座以“宽容、弹性融合”而出名的城市却会到如此地步?到底现在的香港是个怎样的城市呢?皆因种种,导演杨正帆正是怀揣着这样或那样的心态制作了一套向世人展现当下香港的影片——《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在香港亚洲电影节结束了首次本港首映。导演杨正帆曾凭借《远方》于前新浪潮得奖,而此次的《你往何处去》则是他的第二部长片作品。

杨正帆导演曾在访问中表示,尽管已经定居香港5年,期间更是与大家一同经历了经济、政治及社会的突变,但他总觉得自己还是个格格不入的局外人,而常常因此感到困惑。

《你往何处去》这一套电影在展映期间并未受到特别多的关注,或许是因为同期的其他电影更能受到媒体的青睐,而这套影片的宣传篇幅相对单薄了些,又或许是因为他的拍摄手法与其他的剧情长片不同。他更像是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香港。

导演说,当初由于在这个城市觉得迷茫,所以构思拿着摄影机搭乘的士,整套电影没有用任何专业演员,观众就如同乘客,坐在后座,时而与司机交流,时而与身边的人倾诉。一辆的士,载着整座城市无数的乘客,娓娓道来一段段不同的人生,和在这座城市一段段不同的经历,从白天到黑夜,观众就是坐在这辆的士上,看了一整天香港的众生相。

透过镜头以第一人称视野进入,断断续续又往返重复,让观众与导演一起观看游移中的香港,侧面交织出香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混杂着希望、梦想与恐惧不安的种种,努力尝试用13段不同的车程,思考香港的现状、处境,道出不同身份的人群对于现状的看法。

《你往何处去》整套电影中,观众都以乘客的视角度游车河,目的的则是十三个对香港人有特别意义的地标:天星码头、弥敦道、中环、西九、新机场(赤臘角机场)、九龙城、庙街、大围、荃湾等。

1. 天 星 码 头

电影由天星码头开始,一对内地游客由港岛区上的士,想去尖沙咀的天星码头。就如其他游客,他们一直照着相,偶尔也会忍不住询问是不是被司机兜路了。而终于到达目的地时,司机说因为行李的关系,要多收钱,乘客显得十分不耐烦:“我们那里没有这个规矩!”,司机却回答:“这里是香港啊!”

十分平常的对话,却道出许多香港人对于内地不守规矩或者过来大量购入生活用品的游客的看法,在这座城市,香港市民好像反而为了“主要的少数人”(major minority),本来就不多空间的城市,因为游客的大量涌入,以往生活的轨迹正一点点被打乱。加上有些游客对于港人长期默认的习惯丝毫不予理会,这种无力感和身份上的危机感,导致了香港人失去了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导演借用这段对话,带出了更多故事,试图反思港人内心的矛盾冲突。

2. 赤 臘 角 机 场

这一段的故事是整部电影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这是一个在香港工作七年的英国人,即将离开香港,到上海工作。他与司机聊天,刚来到香港时,一位自己打错了航班回了伦敦。 “Everyone speaks perfect Englishhere(大家都说着一口流利的英文)” ,而当司机问起是否准备好到上海工作时,这名英国人说当然,虽然对于食品、空气污染等问题感到担忧,却也说: “My friends said it is a city you can reinvent yourselves.” (我朋友说这是个你可以重塑自我的城市)这更道出了香港人很固执、循规蹈矩,一直重复说香港是一个“活在过去的城市”。反思香港的现状,或许确实是如此。虽然接收着外来文化,但是骨子里的香港人仍然把传统中国的一切习俗、礼仪当成理所当然。即使外界科技蒸蒸日上,许多香港人不愿把这些东西当成教条,仍然愿意相信更实在的东西。或许随着科技的发展,一部手机已经可以完成所有事情,但是固执的香港人,却没有把这些科技完全套落在生活。

看似灵活变通,实则这样对事物的“执着”令人头疼。也许,正是因为如此,那位英国人才会最后喃喃自语:“Maybe we are the one lived inthe past, but hey, what a lovely past is”,更说“you are right, maybe I should be goback to UK.” (也许我们喜欢活在过去,你知道过去是非常美好的。但你也许是对的,也许我是应该回到英国。)

3. 中 环 夜 晚

年轻一代人在香港出生,对于这里的归属感十分强烈,对于殖民时期、回归之后的种种没有任何自己的话语权,让许多年青一代不可理解。受着西方教育,粘人对于民主的概念早已深入骨髓,并且认为香港就是自己的家,正如这段影片中的儿子,面对父亲因为觉得香港已经变了,不宜长久得生存下去而准备搬家移民。然而儿子却说:“呢度有問題,要解決問題,唔係逃避”“我是這裡的主人”。移民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带来的只是人才流失,与永远失去熟悉的“家”的风险。

对此,父亲说:“你并不是这个城市的主人,而是居民”、“呢個世界輪唔到你地改變,你地冇可能改變世界,只能改變自己!”对于这一套说法,其实年轻人都明白,然而却不愿意走长辈的路,虽然知道机会微小,但仍然希望用自己的行为捍卫香港这座城市,让这里能够继续是一片自有的土壤,渐渐发展出这里的自由。

4. 大 围

“我们有生活吗?”一句话道出了许多香港打工仔的心声。香港连续多年被评为生活压力极高,而幸福指数却垫底的城市。这一对来自内地的打工夫妻,虽然已经在此地生活了5年,但是却忍不住问出了这个香港人自己也经常苛问的话题。“你不觉得很奇怪吗?越来越多的内地人来到这里,越来越多的香港来到内地。”“是啊,可是我们来这里是为了生活,他们北上是为了工作。”“我做电影公司,一个月工资都没有洗碗工多!我们都是打工仔,压力一样的大,我们哪里来的生活?”

这正是香港这些年许多行业的常态,物价上涨,生活各个方面的开支越来越多,但是工资的涨幅却停滞不前,加上种种的规划,对于房屋、教育、医疗等问题也是难上加难。

内部的某些无法言说的力量也被记录在此套影片中,港人的生活不易与从内地跑去香港打工的人的生活不易皆是相同。可幸的是许多人仍然对这座城市有所期许,才愿意走上街头。而导演说虽以局外人看待许多人和物,却又不难看出,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否则不会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描绘了那么多香港人的心理。如果你在香港,或是对于当下的香港有兴趣,这套电影或许能够成为你窥见香港的工具。

本文发于香港电影公众号(hkmovi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