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人民币汇率波动及资产配置的应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人民币汇率波动及资产配置的应对

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将导致全球资产配置的热潮持续。

一人民币汇率近期波动

最近,人民币汇率成为全球关注热点,短期上看,从11月4日到21日,连续12日调贬,11月21日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8985,比前日上涨189个基点,接近2008年6月金融危机爆发前的1美元兑7元人民币的水平,累计贬值略超2%。而同期间,美元指数创13年来历史新高,连续突破101点位,累计上涨4%。美元指数反映的是美元对全球篮子货币的汇率,因此可以理解为同期间人民币对美元虽跌,相对全球其他货币,实际维持在约2%升幅的水平。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显示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数据也同样支持人民币相对升值结论。从2016年11月4日至18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从93.78上调到94.54,连续两周上涨,同期涨0.76,表明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保持相对稳定。参考BIS和SDR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也均出现上涨。

(注: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主要基于国际贸易得出的权重来衡量人民币兑13种货币的表现。美元权重最高,为26.4%,其次为欧元(21.4%)和日元(14.7%),其他货币篮子还包括港元、英镑、澳元、新西兰元等10种货币。中国外汇交易中心2015年12月11日首次公布了其计算的2015年11月30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指数基期为2014年12月31日,基期指数为100点,目前是1个星期发布一次。)

中期上看,从2015年年初至今来看,美元指数强势上升逾10%,同期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也超10%,但低于美元指数升幅,而欧元和英镑对美元跌幅则分别超过10%和20%。相对而言,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波动幅度相当有限,可以理解为人民币相对全球其他货币在近两年中实际维持在略微升幅的水平。

二人民币汇率历史回顾

回顾一下我国汇率的发展历史,1994年1月1日开始官方价格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与美元非正式地挂钩,人民币与美元间的汇价迅速从5.8左右贬到8.7,汇率只能在8.27至8.28这非常窄的范围内浮动。即使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影响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基本稳定在8.28左右。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开始,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实行更富弹性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IMF认为当时的人民币低估程度为40%,人民币当即升值,2005年人民币总共升幅达2.56%。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首次跌破8.0大关,自此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2006年和2007年升幅分别为3.23%和6.45%。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当时应对危机的对策之一是人民币紧盯美元,在长达24个月的时期内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维持在6.89-6.80区间。之后,央行于2010年6月重启自金融危机以来冻结的汇率改革制度,随即人民币对美元开启了加速升值趋势。2010年和2011年升幅达分别为3.43%和4.49%。2012年以后人民币兑美元经历了几次小幅阶段性贬值,基本保持稳中略升的趋势。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升幅分别为0.60%、2.77%和-0.13%。

2015年8月11日,央行开启了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机制改革(即811汇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初步形成“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形成机制,人民币放弃硬盯住美元而转向盯住一篮子货币,以求实现在一篮子货币上的有效汇率的相对稳定。人民币原先的单边升值趋势被彻底打破,在美元走强的环境下,为保持CFETS一篮子指数稳定,人民币兑美元需要不断走低,从汇改至今已贬值超过10%。

同时,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的美元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历史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从2008年2月起开始接近美元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并于2010年9月起反超美元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在2014年2月差距达到最高值,后逐渐缩小,截止2016年10月底,人民币仍高出美元实际有效汇率指数。

(注: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是经本国与所选择国家间的相对价格水平或成本指标调整的名义有效汇率。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上升代表本国货币相对价值的上升,下降表示本币贬值。由于实际有效汇率不仅考虑了一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的变动,而且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

三对人民币汇率前景的分析

结合以上人民币汇率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我国人民币汇率受到国际政治经济、金融市场、国内汇率改革和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近期短期内出现的连续贬值正是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的市场应对之举。

从外因上看,特朗普的上台和美元的加息预期带来了美元近期的强势上涨,但是强势美元也存在“天花板”。

美元在经过短期强势刺激经济复苏之后,长期的持续走强也会带来负面效应,影响美国的贸易和制造业。美国现有的经济面也难以支撑美元的持续快速加息,因此美元指数强劲走高态势难以持续,长期来看,特朗普执政后政策的不确定性将带动美元指数的波动加大。而只是盯着美元的升值幅度,可能并不足以充分判断人民币汇率的下行空间。811汇改后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引入一篮子货币,使得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而对全球横向市场上的大多数货币小幅升值,人民币指数反而走强,实现了在一篮子货币上的有效汇率的相对稳定。

从上面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对比图还可以看出,2005年7月份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至今,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升值近60%,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近30%,而目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121.06)仍高出美元实际有效汇率指数(114.40),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民币仍然具有贬值空间,在美元强势上涨的趋势下,美元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有很大可能会超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

因此最近的人民币汇率的跌跌不休也可以理解为,在12月美元加息和特朗普1月20日正式上任前,人民币的顺势而为,以提前释放美元加息后带来的冲击和避免被特朗普列为汇率操纵。

从内因上看,我国经济基本面不支持人民币长期大幅贬值

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自由化进程中,要求放松人民币汇率管制,面临全球经济低迷态势和出口压力,人民币承受贬值压力,接受适度贬值成为政府顺应市场的现实选择。短期来看,“811汇改”已使人民币前期积压的贬值压力充分释放。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称,如果人民币具有贬值压力,应该尽快释放而不是缓慢释放这种压力,以早日实现汇率的市场化。

日前,央行发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未来人民币汇率将继续按照既有形成机制有序运行。由于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常项目保持顺差、外汇储备充裕、财政状况良好、金融体系稳健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近期各项主要经济数据都出现了积极变化,加之人民币正式加入SDR后境外投资者增持人民币资产也有助于平衡跨境资本流动,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有条件继续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综合以上的内因和外因分析,短期内人民币仍有贬值空间,原因包括外汇储备的减少,特朗普上台后的新政策,以及市场的购汇需求等等,但长期上我国经济基本面并不支持人民币大幅贬值。在12月美元加息和特朗普1月20日正式上任前这个时期,人民币或许仍将保持快速贬值趋势,之后保持相对稳定的波动性走势。

四资产配置应对:海外资产配置

虽然人民币没有长期大幅贬值的基础,但是从数据上看,目前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4.54,而2015年12月31日该指数为100.94,即人民币对主要贸易国货币价值较2014年年底贬值5.46%,较2015年年底贬值6.4%。人民币在近一年也的确贬值了,只是贬值幅度大大小于其他货币的贬值幅度。

在人民币贬值的现实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和中资企业开始考虑全球资产配置。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将导致全球资产配置的热潮持续。目前,直接购买投资产品仍旧是个人进行海外资产配置最常见的方式,如保险产品和投资类房产。根据波士顿咨询的调研,以往都是身价上亿的富豪才进行全球资产配置,但最近几年,越来越多净资产1亿元以下,600万以上的人群也开始尝试投资海外。从投资的产品看,以往中国人海外投资主要是买房,现在虽然首选投资也是买房,但比例已经下降,而投资固定收益产品、基金和股票的比例正在上升。另外,在全球性经济和风险不确定性加强的趋势下,将资金投资到FOF基金等专业机构进行打理,也是不错的选择,既可以绕开换汇的额度限制,也可以降低面对陌生的海外市场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人民币汇率波动及资产配置的应对

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将导致全球资产配置的热潮持续。

一人民币汇率近期波动

最近,人民币汇率成为全球关注热点,短期上看,从11月4日到21日,连续12日调贬,11月21日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8985,比前日上涨189个基点,接近2008年6月金融危机爆发前的1美元兑7元人民币的水平,累计贬值略超2%。而同期间,美元指数创13年来历史新高,连续突破101点位,累计上涨4%。美元指数反映的是美元对全球篮子货币的汇率,因此可以理解为同期间人民币对美元虽跌,相对全球其他货币,实际维持在约2%升幅的水平。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显示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数据也同样支持人民币相对升值结论。从2016年11月4日至18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从93.78上调到94.54,连续两周上涨,同期涨0.76,表明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保持相对稳定。参考BIS和SDR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也均出现上涨。

(注: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主要基于国际贸易得出的权重来衡量人民币兑13种货币的表现。美元权重最高,为26.4%,其次为欧元(21.4%)和日元(14.7%),其他货币篮子还包括港元、英镑、澳元、新西兰元等10种货币。中国外汇交易中心2015年12月11日首次公布了其计算的2015年11月30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指数基期为2014年12月31日,基期指数为100点,目前是1个星期发布一次。)

中期上看,从2015年年初至今来看,美元指数强势上升逾10%,同期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也超10%,但低于美元指数升幅,而欧元和英镑对美元跌幅则分别超过10%和20%。相对而言,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波动幅度相当有限,可以理解为人民币相对全球其他货币在近两年中实际维持在略微升幅的水平。

二人民币汇率历史回顾

回顾一下我国汇率的发展历史,1994年1月1日开始官方价格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与美元非正式地挂钩,人民币与美元间的汇价迅速从5.8左右贬到8.7,汇率只能在8.27至8.28这非常窄的范围内浮动。即使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影响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基本稳定在8.28左右。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开始,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实行更富弹性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IMF认为当时的人民币低估程度为40%,人民币当即升值,2005年人民币总共升幅达2.56%。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首次跌破8.0大关,自此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2006年和2007年升幅分别为3.23%和6.45%。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当时应对危机的对策之一是人民币紧盯美元,在长达24个月的时期内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维持在6.89-6.80区间。之后,央行于2010年6月重启自金融危机以来冻结的汇率改革制度,随即人民币对美元开启了加速升值趋势。2010年和2011年升幅达分别为3.43%和4.49%。2012年以后人民币兑美元经历了几次小幅阶段性贬值,基本保持稳中略升的趋势。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升幅分别为0.60%、2.77%和-0.13%。

2015年8月11日,央行开启了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机制改革(即811汇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初步形成“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形成机制,人民币放弃硬盯住美元而转向盯住一篮子货币,以求实现在一篮子货币上的有效汇率的相对稳定。人民币原先的单边升值趋势被彻底打破,在美元走强的环境下,为保持CFETS一篮子指数稳定,人民币兑美元需要不断走低,从汇改至今已贬值超过10%。

同时,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的美元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历史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从2008年2月起开始接近美元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并于2010年9月起反超美元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在2014年2月差距达到最高值,后逐渐缩小,截止2016年10月底,人民币仍高出美元实际有效汇率指数。

(注: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是经本国与所选择国家间的相对价格水平或成本指标调整的名义有效汇率。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上升代表本国货币相对价值的上升,下降表示本币贬值。由于实际有效汇率不仅考虑了一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的变动,而且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

三对人民币汇率前景的分析

结合以上人民币汇率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我国人民币汇率受到国际政治经济、金融市场、国内汇率改革和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近期短期内出现的连续贬值正是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的市场应对之举。

从外因上看,特朗普的上台和美元的加息预期带来了美元近期的强势上涨,但是强势美元也存在“天花板”。

美元在经过短期强势刺激经济复苏之后,长期的持续走强也会带来负面效应,影响美国的贸易和制造业。美国现有的经济面也难以支撑美元的持续快速加息,因此美元指数强劲走高态势难以持续,长期来看,特朗普执政后政策的不确定性将带动美元指数的波动加大。而只是盯着美元的升值幅度,可能并不足以充分判断人民币汇率的下行空间。811汇改后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引入一篮子货币,使得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而对全球横向市场上的大多数货币小幅升值,人民币指数反而走强,实现了在一篮子货币上的有效汇率的相对稳定。

从上面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对比图还可以看出,2005年7月份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至今,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升值近60%,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近30%,而目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121.06)仍高出美元实际有效汇率指数(114.40),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民币仍然具有贬值空间,在美元强势上涨的趋势下,美元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有很大可能会超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

因此最近的人民币汇率的跌跌不休也可以理解为,在12月美元加息和特朗普1月20日正式上任前,人民币的顺势而为,以提前释放美元加息后带来的冲击和避免被特朗普列为汇率操纵。

从内因上看,我国经济基本面不支持人民币长期大幅贬值

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自由化进程中,要求放松人民币汇率管制,面临全球经济低迷态势和出口压力,人民币承受贬值压力,接受适度贬值成为政府顺应市场的现实选择。短期来看,“811汇改”已使人民币前期积压的贬值压力充分释放。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称,如果人民币具有贬值压力,应该尽快释放而不是缓慢释放这种压力,以早日实现汇率的市场化。

日前,央行发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未来人民币汇率将继续按照既有形成机制有序运行。由于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常项目保持顺差、外汇储备充裕、财政状况良好、金融体系稳健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近期各项主要经济数据都出现了积极变化,加之人民币正式加入SDR后境外投资者增持人民币资产也有助于平衡跨境资本流动,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有条件继续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综合以上的内因和外因分析,短期内人民币仍有贬值空间,原因包括外汇储备的减少,特朗普上台后的新政策,以及市场的购汇需求等等,但长期上我国经济基本面并不支持人民币大幅贬值。在12月美元加息和特朗普1月20日正式上任前这个时期,人民币或许仍将保持快速贬值趋势,之后保持相对稳定的波动性走势。

四资产配置应对:海外资产配置

虽然人民币没有长期大幅贬值的基础,但是从数据上看,目前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4.54,而2015年12月31日该指数为100.94,即人民币对主要贸易国货币价值较2014年年底贬值5.46%,较2015年年底贬值6.4%。人民币在近一年也的确贬值了,只是贬值幅度大大小于其他货币的贬值幅度。

在人民币贬值的现实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和中资企业开始考虑全球资产配置。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将导致全球资产配置的热潮持续。目前,直接购买投资产品仍旧是个人进行海外资产配置最常见的方式,如保险产品和投资类房产。根据波士顿咨询的调研,以往都是身价上亿的富豪才进行全球资产配置,但最近几年,越来越多净资产1亿元以下,600万以上的人群也开始尝试投资海外。从投资的产品看,以往中国人海外投资主要是买房,现在虽然首选投资也是买房,但比例已经下降,而投资固定收益产品、基金和股票的比例正在上升。另外,在全球性经济和风险不确定性加强的趋势下,将资金投资到FOF基金等专业机构进行打理,也是不错的选择,既可以绕开换汇的额度限制,也可以降低面对陌生的海外市场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