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作为微信的官方阅读应用,自2015年八月上线以来,依靠和微信极强的关系链,在短时间内集聚了大批用户。在提供极致阅读体验的同时,为用户推荐合适的书籍,并可查看微信好友的读书动态、与好友讨论正在阅读的书籍等。微信读书在同类阅读APP中的用户体验几乎是最好的。
在给大家推荐电子阅读工具时,抛开硬件阅读器kindle,在应用软件大类中,微信读书当之无愧是最好的。我最看好的是以下三点:
阅读时间兑换阅读币,激励阅读实际行动;
书籍推广赠一得一、买一赠一强化社交关系;
阅读时间排名、读书动态点赞,互动体验好。
在阅读的功能性和社交性上,微信读书可以说已经做到了同类产品的前列。2016年11月24日,作为微信读书深度用户,突然收到新版内测私信:
微信读书创作平台内测邀请。如下图,
文章发布除了开通了手机端,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登录PC端,如下,
在文章发布后,自动展示在好友动态中,成书效果和微信官方审核出版的电子书无差。如下图——
在阅读APP领域,除了微信读书,还有掌阅ireader、京东阅读、当当读书、豆瓣读书、kindle等市场竞争者,并且后三者还是重要的书籍销售渠道。微信读书专注做技术性的电子阅读文本分发,要想在众多阅读应用竞争者中保持独领风骚的绝对态势,除了不断优化提升原有功能,还得不断扩大社交的丰富性,充分利用好微信这个流量大平台的亲缘优势。
另一条出路就是形成完善的自出版的内容生产包装营销平台,这一方面腾讯系的阅文集团已经试水且控制了产业链的多个端点,可以借鉴学习的成功经验还是有很多。就算是竞品豆瓣阅读的自出版模式,在UGC推广营销曝光上,也有不少可以学习的地方,但后者考自身编辑团队审核作品流程过长、时效性太慢。微信阅读的文集创作在正式上线后,是完全放任用户自主生产还是编辑加自创作结合的模式,在人工编辑和审核标准上的空间还需要谨慎拿捏。
当然,微信读书此次推出创作平台,对标豆瓣自出版。其本身的社交属性,加上和微信极强的关系链,前期推广应该能获得自媒体人的追捧。但微信阅读作为读书软件,更加专注深度阅读的长文本运营,强调时效性和娱乐性的自媒体不适宜加入该创作平台。同理,在内部竞争性上,微信和同宗同源的微信公众号、腾讯媒体号等自媒体平台相比,其媒体性、时效性更弱,但在内容深度、创作IP培养上,应该是其新的开拓方向和深耕领域。
可以看出,豆瓣等以往自出版因为编辑团队的涉入,形成了以作品为中心的推广营销环境,而微信阅读以社交信息流的呈现,则形成了以作者为中心的自创作自推广模式(后期微信读书官方推荐现在还难以预料)。
总之,从内测版看到,目前的微信读书创作平台,还处于带社交属性的自出版自推广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