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舆情综述
11月24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以《P2P——新规之后 规矩没?》为题,再次对行业做了专题报道,重点关注了暂行办法出台后P2P网贷的合规情况,时长接近15分钟。
报道重点对华赢凯来、象山天申投资、借贷宝三家公司存在的合规问题进行了揭露。相关问题在业内属于老生常谈,并无新的暴光点,主要涉及自融自担、伪造证书、承诺保本保息、承诺高收益、归拢出借人资金、线下交易、超额借贷、赚利差等。
除了P2P,目前渐热的消费贷款、数字货币等亦被节目关注,批评一些平台借热门概念挂羊头卖狗肉,与伪劣P2P乃一丘之貉。
二、报道背景
这已非焦点访谈第一次关注P2P行业。该栏目还分别于2015年12月30日、今年3月26日、8月24日,以《网络借贷将出新规》、《P2P:为何乱象丛生》、《新办法让P2P走稳走好》为题做了专题报道。
从报道内容可以看出,焦点访谈对P2P行业的关注是一以贯之的,即重点关注行业的合规建设,并未特意针对某家平台、某起事件而加以关注。此次也是,关注的是P2P行业在暂行办法出台后的合规情况,华赢凯来、借贷宝等仅是被拿来说事的案例。
不到一年之间,焦点访谈四次聚焦P2P行业,如此高频次投以关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网贷行业问题的严重性。事实上,经过几年来媒体的披露和渲染,P2P一词已广为人知,话题性十足,这也反过来促成媒体有针对的策划报道。
三、问题揭示
(一).华赢凯来
1.理财公司华赢凯来自称“信用等级评价AA级企业”,但是证书上难寻华赢凯来的任何信息,记者联系到颁证机构,后者亦回应并未查到华赢凯来的信息。
2.记者调查发现,华赢凯来某项目的转让方、债务方、担保方三方实际控制人很有可能是同一人,涉嫌自融自担。
3.华赢凯来单方面强制顺延投资者到期投资,投资者的钱难以按期兑付。
4. 华赢凯来没有开通网上支付通道,也就不存在银行存管。
(二).天申投资
1.业务人员承诺年化收益最高能达到15%,并且绝对保障收益。
2. 客户投资的钱会转到公司账户上去。
3.P2P借贷必须在网上进行,天申网站早已关闭,成为一家僵尸平台。
4.没有公司网站,银行存管无从谈起。
(三).借贷宝
1.平台借款金额超过暂行办法规定的借款上限,平台工作人员自称暂行办法对公司没有约束力。
2.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设立初衷,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普惠金融。可是借贷宝借入资金的没有任何公司企业,全是个人。
3.内部人员透露,借贷宝平台参与者大多数都是个人,都在利用这个平台做着借入借出赚利差的生意。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表示,类似借贷宝这种违规操作模式风险巨大,相关部门应及早介入。
4.资金直接划拨,没有银行存管。
四、平台回应
11月25日晚间,借贷宝发布声明称,公司已于早前研究决定取消“赚利差”功能,并下调借贷额度,并承诺会在监管给出的12个月过渡期内实现合规。
对于未有存管的质疑,借贷宝声言,平台已实现第三方存管。已与银行签订了第三方存管协议,由银行提供第三方存管,第三方支付公司作为支付通道提供在途资金监管。
不过,在存管这个问题上,借贷宝的回应显得模糊、无力。报道质疑平台并未进行银行存管,而借贷宝回应的是已实现第三方存管,自称已同银行签订存管协议,又称由银行提供存管,第三方支付公司作为支付通道。从回应内容来看,借贷宝的存管模式应是已被暂行办法否决的联合存管模式。
报道中被曝露的另外两家公司目前尚未作出公开回应。
五、可能的影响
焦点访谈此次披露的问题在业内早已司空见惯,并无新的问题揭露。不过,一年时间里这家影响力巨大的栏目不惜资源,四次聚焦P2P网贷规范发展,可见行业合规调整工作之艰巨、进程之缓慢。
当前,新规落地工作面临时间紧、情势迫切的现状,虽然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第二阶段的清理整顿已近尾声,但摆在P2P平台面前的合规问题依然繁多。
网贷暂行办法给出的12个月过渡期,对于多数平台来讲,实现顺利过渡绝非易事,尤其银行存管这一项合规工作,几乎会淘汰大半的平台。此次焦点访谈报道后,行业新一轮合规整改的工作,势必会在各地监管部门的督导下加快推进。
这也正是焦点访谈节目广泛影响力对网贷行业的合规建设产生的助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