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北斗,带给了渔业大变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北斗,带给了渔业大变化

利用假期时间山东科技大学测绘与空间信息学院的一行人来到了积米崖渔村和丁家咀渔村,亲身去体验北斗在渔业方面的应用以及从渔民的口中倾听北斗给渔业带来的变化。

文 | 李治坤

2023年7月24日,山东科技大学测绘与空间信息学院的一行人前往位于黄岛区的积米崖渔村和丁家咀渔村进行走访调研。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想去实地体会我国的北斗给海洋渔业带来的变化。

他们均来自于学院徐莹老师的“北斗星光创客空间”社团,社团主要在组合导航、高精度定位软件开发等方面搭建技术平台,提供创新创业大赛、科技论文大赛等多项大赛技术指导,引导学生向专业型人才迈进。在日常中,指导老师也会与同学们分享当下北斗应用的热门方向以及政府有关北斗发展应用的文件,以此来与同学们一起针对应用来确定研究课题。队员们这次行动是受到青岛市2023年度的一篇名为《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关于青岛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434号提案的协办意见》的政府文件的启发。文件中指出:“明确‘十四五’时期中央财政渔业发展补助资金将支持地方开展近海捕捞渔船和远洋渔船救生通导(包括但不限于北斗卫星终端、“插卡式AIS”终端)等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及渔业信息化有关工作”以及“省、市、县三级渔船主管部门通过监控平台,对以上渔船位置进行动态监控,并通过北斗短信息功能向渔船发送警示信息、接收紧急报警”。这类语句瞬间抓住了正有一个名为“基于北斗短报文的救生设备的研发”研发课题的队员们的眼睛。

于是,队员们为了更加了解北斗在渔业上的发展应用,不“纸上谈兵”,利用假期时间他们来到了积米崖渔村和丁家咀渔村,亲身去体验北斗在渔业方面的应用以及从渔民的口中倾听北斗给渔业带来的变化。

在与当地渔民交流的过程当中,在捕鱼期,渔民们一般会出海2-3天。但是海上并没有信号,因此在北斗未投入使用之前,几乎是与外界断联的状态。在北斗成功组网之后,国家给渔船都进行了北斗设备的组装,包括北斗的定位设备和通讯设备。“自从有了这些设备,定位的精度更高,我们在出海的时候不仅可以和自己的家人联系,而且国家还会通过这些设备向渔民发布天气状况。”一位渔民大哥这样和队员们说。为了进一步了解北斗在渔船上的“样貌”,队员们跟随渔民大哥到了渔船上。队员们首先看到的是安装在船顶部北斗的定位接收设备,在队员们进入到船内部时,渔民大哥便为我们展示了北斗的显示设备,其中包括日常的通讯与天气通知、北斗定位路线图、救援报警系统等。通过这次的实地调研,队员们更加了解了北斗在渔业上所应用的功能以及设备体系,见到了北斗的“真面貌”。同时队员们还发现这套通讯设备是依托船上的太阳能板来供电的,但是针对没有太阳能供电设备的救生设备,如何能够保证通讯设备低电耗、集成小巧成为当下研究“基于北斗短报文的救生设备”的硬件研发的重要问题。

这次队员们走出书本,来到了渔村,认真倾听渔民的亲身感受,来到渔船亲自查看北斗给渔民们带来的安全、定位等各方面的保障,真切感受到了北斗给渔民们带来的变化与便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应用领域广泛,为我国生产、生活及科研活动带来了各种便利,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更加坚定了立足本专业,扎实学好理论基础知识的决心,激发了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研信心,积极为推动北斗系统应用场景的开发和拓展做出积极贡献。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北斗,带给了渔业大变化

利用假期时间山东科技大学测绘与空间信息学院的一行人来到了积米崖渔村和丁家咀渔村,亲身去体验北斗在渔业方面的应用以及从渔民的口中倾听北斗给渔业带来的变化。

文 | 李治坤

2023年7月24日,山东科技大学测绘与空间信息学院的一行人前往位于黄岛区的积米崖渔村和丁家咀渔村进行走访调研。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想去实地体会我国的北斗给海洋渔业带来的变化。

他们均来自于学院徐莹老师的“北斗星光创客空间”社团,社团主要在组合导航、高精度定位软件开发等方面搭建技术平台,提供创新创业大赛、科技论文大赛等多项大赛技术指导,引导学生向专业型人才迈进。在日常中,指导老师也会与同学们分享当下北斗应用的热门方向以及政府有关北斗发展应用的文件,以此来与同学们一起针对应用来确定研究课题。队员们这次行动是受到青岛市2023年度的一篇名为《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关于青岛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434号提案的协办意见》的政府文件的启发。文件中指出:“明确‘十四五’时期中央财政渔业发展补助资金将支持地方开展近海捕捞渔船和远洋渔船救生通导(包括但不限于北斗卫星终端、“插卡式AIS”终端)等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及渔业信息化有关工作”以及“省、市、县三级渔船主管部门通过监控平台,对以上渔船位置进行动态监控,并通过北斗短信息功能向渔船发送警示信息、接收紧急报警”。这类语句瞬间抓住了正有一个名为“基于北斗短报文的救生设备的研发”研发课题的队员们的眼睛。

于是,队员们为了更加了解北斗在渔业上的发展应用,不“纸上谈兵”,利用假期时间他们来到了积米崖渔村和丁家咀渔村,亲身去体验北斗在渔业方面的应用以及从渔民的口中倾听北斗给渔业带来的变化。

在与当地渔民交流的过程当中,在捕鱼期,渔民们一般会出海2-3天。但是海上并没有信号,因此在北斗未投入使用之前,几乎是与外界断联的状态。在北斗成功组网之后,国家给渔船都进行了北斗设备的组装,包括北斗的定位设备和通讯设备。“自从有了这些设备,定位的精度更高,我们在出海的时候不仅可以和自己的家人联系,而且国家还会通过这些设备向渔民发布天气状况。”一位渔民大哥这样和队员们说。为了进一步了解北斗在渔船上的“样貌”,队员们跟随渔民大哥到了渔船上。队员们首先看到的是安装在船顶部北斗的定位接收设备,在队员们进入到船内部时,渔民大哥便为我们展示了北斗的显示设备,其中包括日常的通讯与天气通知、北斗定位路线图、救援报警系统等。通过这次的实地调研,队员们更加了解了北斗在渔业上所应用的功能以及设备体系,见到了北斗的“真面貌”。同时队员们还发现这套通讯设备是依托船上的太阳能板来供电的,但是针对没有太阳能供电设备的救生设备,如何能够保证通讯设备低电耗、集成小巧成为当下研究“基于北斗短报文的救生设备”的硬件研发的重要问题。

这次队员们走出书本,来到了渔村,认真倾听渔民的亲身感受,来到渔船亲自查看北斗给渔民们带来的安全、定位等各方面的保障,真切感受到了北斗给渔民们带来的变化与便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应用领域广泛,为我国生产、生活及科研活动带来了各种便利,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更加坚定了立足本专业,扎实学好理论基础知识的决心,激发了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研信心,积极为推动北斗系统应用场景的开发和拓展做出积极贡献。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