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李宁引外援Danskin争冠军宝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李宁引外援Danskin争冠军宝座

年过半百的李宁自2014年底重出江湖掌握公司大权以来,开启了疯狂“刷脸”模式,并帮助三年巨亏31亿元的李宁公司渐入佳境。但失去国内体育品牌龙头宝座太久,李宁要靠什么从安踏手中夺回呢?

作者:Helene

近日一条新闻继“易建联脱李宁鞋”事件后,再一次将李宁公司推上风口浪尖。11月18日,李宁与艾康尼斯公司(ICONIX)达成合作协议,独家经营后者旗下女性专业舞蹈运动服装品牌Danskin在中国内地及澳门地区的业务。据悉,双方合同价格大约是1亿元人民币。这是时隔8年,李宁为其多品牌策略新增的一员。

 

这8年李宁都经历了啥?

时间退回2010年,当年李宁公司销售额为94.78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了巅峰的9.7%,仅比耐克低5个百分点。但同年,李宁也犯了一个革命性错误:将宝押在逐渐长大,有了消费能力的90后身上。公司口号也从“一切皆有可能”改为“让转变发生”。是的,“转变”发生了,但却是“不如期”而至。寄托在90后消费群体身上的希望只是一厢情愿,他们并没有因为新LOGO和那句看起来很酷的口号而为李宁买单。价位虚高、设计无新意、定位不准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李宁公司在3年内落入大量裁员、关店、亏损30多亿元的境地,即使经过几位CEO的迭代,也均未能扭亏。

世界冠军坐不住了!我都还能跑,我司怎能倒?

2014年底,李宁重出江湖,接管公司,之后开启疯狂“刷脸”模式。开微博,每天刷,卖萌,写鸡汤,爆照,与傅园慧、张继科互动,还跑去了里约网络直播奥运。这把知天命的年纪,市场也被李大叔的精神感动了。2015年公司终结了三连亏,净利润达到1430万。2016年中报,李宁持续盈利,实现净利润1.48亿元。连年亏损的李宁,终于健康的回来了。

但是,别高兴的太早!

从营业收入来看,李宁和稳居龙头宝座的安踏之间还差着一个李宁呢,这可不是靠“刷脸”就能解决得了。并且,我们可以看到,其他几家公司的营收虽不及李宁,但净利润均超过李宁,而安踏的净利润更是李宁的十倍之多,完爆李宁。其实,李宁从账面上看,虽实现盈利,但这是包括了缩减行政成本2.81亿元和出售红双喜股权获得1.25亿元等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利润,这些都不是长期的可持续性盈利。要想彻底摆脱亏损的泥潭,甚至重回国内体育用品第一宝座,李宁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擅长讲故事的Danskin如何助李宁一臂之力?

在经历了此前“自我转型”的挫败后,李宁这次将目光转向了“外援”。本次李宁引入的艾康尼斯公司(ICONIX)旗下的Danskin品牌别具特色,而关于她的故事更是“楚楚动人”。

Danskin:女性与舞蹈的故事

Danskin自成立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讲述女性与舞蹈的故事,如今故事塑造成了商业传奇。美国每个跳舞的女孩几乎都有一条Danskin的芭蕾舞裙,她们内心充满了无穷的能量,为了成为故事中的女主角,她们努力奋斗、精致生活,优秀而又健康。这就是Danskin的品牌理念,完美契合现代女性对高品质的追求。当然,除舞蹈服装外,Danskin也衍生出了瑜伽、综训等多个细分品类。

女性运动服装市场目前在国内还处于成长期,现代女性的对运动健康的消费观念才刚起步。据《百货商业女子运动用品消费分析报告》称,男性运动用品市场已成买方市场,而女性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女性运动产品的种类和款式仅占运动品牌产品总量的30%-35%。对于现代女性运动产品这个潜力增长点,李宁表示:“女性运动服装服饰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代理Danskin品牌在李宁公司品牌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在这个市场大放异彩,李宁还找来了一位有力帮手——现任Danskin品牌事业部总经理的闫志刚。这位对将洋品牌嫁接到中国市场有相当经验的同志提出,Danskin门店的主要经营形式集购物和体验于一体,消费者不仅能欣赏到兼具功能性和时尚外观的衣服,在店内还有一小片体验空间,瑜伽大师的体验课、芭蕾文化展览等等。

这种独特经营模式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但Danskin在国内的知名度毕竟有限,短时间内难以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更何况老对手安踏虽稳坐国内体育用品市场龙头位置,但也没闲着。

前任和现任第一:李宁VS安踏

2011年国内体育用品市场遭遇寒冬,并且在国外大牌阿迪达斯、耐克和快速增长的新兴品牌新百伦等双面夹击的情况下,安踏从李宁手中接过了国产第一的位置,并持续至今。除安踏自身品牌之外,其在2009年收购运营权的FILA也为这一结果做出了不少贡献。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就曾表示:“若靠安踏单一的品牌,我们无法超越耐克和阿迪达斯。但当我们实施多品牌战略时,就可能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安踏今年与日本功能运动服装品牌Descente合作以及对英国户外品牌Sprandi的收购就是对这一战略的进一步落实。

再看李宁,旗下有法国艾高、红双喜、意大利乐途等体育用品品牌,加上这次交易的Danskin,不难看出李宁走的也是多品牌策略这条路。不过好在,这两老对手切入的细分市场不尽相同,所以还不至于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可生来带着冠军光环的李宁公司又怎么忍下这口气,看着本属于自己第一落入他人手中。刚扭亏为盈就“搞事情”正是李宁体内的不安分因子在作祟,但在进军“互联网+”方面、公司转型方面、行业整体发展方面与安踏相比都没有明显优势,甚至更加落后的情况下,想要翻身再当老大,确实还有老大一段路要走。

晨哨君最后只能说,希望李宁让李宁重新崛起,让“一切皆有可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李宁

3.9k
  • 李宁品牌宣布与淘宝闪购达成合作
  • 李宁试图借奥运赞助在户外市场争抢地盘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李宁引外援Danskin争冠军宝座

年过半百的李宁自2014年底重出江湖掌握公司大权以来,开启了疯狂“刷脸”模式,并帮助三年巨亏31亿元的李宁公司渐入佳境。但失去国内体育品牌龙头宝座太久,李宁要靠什么从安踏手中夺回呢?

作者:Helene

近日一条新闻继“易建联脱李宁鞋”事件后,再一次将李宁公司推上风口浪尖。11月18日,李宁与艾康尼斯公司(ICONIX)达成合作协议,独家经营后者旗下女性专业舞蹈运动服装品牌Danskin在中国内地及澳门地区的业务。据悉,双方合同价格大约是1亿元人民币。这是时隔8年,李宁为其多品牌策略新增的一员。

 

这8年李宁都经历了啥?

时间退回2010年,当年李宁公司销售额为94.78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了巅峰的9.7%,仅比耐克低5个百分点。但同年,李宁也犯了一个革命性错误:将宝押在逐渐长大,有了消费能力的90后身上。公司口号也从“一切皆有可能”改为“让转变发生”。是的,“转变”发生了,但却是“不如期”而至。寄托在90后消费群体身上的希望只是一厢情愿,他们并没有因为新LOGO和那句看起来很酷的口号而为李宁买单。价位虚高、设计无新意、定位不准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李宁公司在3年内落入大量裁员、关店、亏损30多亿元的境地,即使经过几位CEO的迭代,也均未能扭亏。

世界冠军坐不住了!我都还能跑,我司怎能倒?

2014年底,李宁重出江湖,接管公司,之后开启疯狂“刷脸”模式。开微博,每天刷,卖萌,写鸡汤,爆照,与傅园慧、张继科互动,还跑去了里约网络直播奥运。这把知天命的年纪,市场也被李大叔的精神感动了。2015年公司终结了三连亏,净利润达到1430万。2016年中报,李宁持续盈利,实现净利润1.48亿元。连年亏损的李宁,终于健康的回来了。

但是,别高兴的太早!

从营业收入来看,李宁和稳居龙头宝座的安踏之间还差着一个李宁呢,这可不是靠“刷脸”就能解决得了。并且,我们可以看到,其他几家公司的营收虽不及李宁,但净利润均超过李宁,而安踏的净利润更是李宁的十倍之多,完爆李宁。其实,李宁从账面上看,虽实现盈利,但这是包括了缩减行政成本2.81亿元和出售红双喜股权获得1.25亿元等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利润,这些都不是长期的可持续性盈利。要想彻底摆脱亏损的泥潭,甚至重回国内体育用品第一宝座,李宁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擅长讲故事的Danskin如何助李宁一臂之力?

在经历了此前“自我转型”的挫败后,李宁这次将目光转向了“外援”。本次李宁引入的艾康尼斯公司(ICONIX)旗下的Danskin品牌别具特色,而关于她的故事更是“楚楚动人”。

Danskin:女性与舞蹈的故事

Danskin自成立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讲述女性与舞蹈的故事,如今故事塑造成了商业传奇。美国每个跳舞的女孩几乎都有一条Danskin的芭蕾舞裙,她们内心充满了无穷的能量,为了成为故事中的女主角,她们努力奋斗、精致生活,优秀而又健康。这就是Danskin的品牌理念,完美契合现代女性对高品质的追求。当然,除舞蹈服装外,Danskin也衍生出了瑜伽、综训等多个细分品类。

女性运动服装市场目前在国内还处于成长期,现代女性的对运动健康的消费观念才刚起步。据《百货商业女子运动用品消费分析报告》称,男性运动用品市场已成买方市场,而女性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女性运动产品的种类和款式仅占运动品牌产品总量的30%-35%。对于现代女性运动产品这个潜力增长点,李宁表示:“女性运动服装服饰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代理Danskin品牌在李宁公司品牌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在这个市场大放异彩,李宁还找来了一位有力帮手——现任Danskin品牌事业部总经理的闫志刚。这位对将洋品牌嫁接到中国市场有相当经验的同志提出,Danskin门店的主要经营形式集购物和体验于一体,消费者不仅能欣赏到兼具功能性和时尚外观的衣服,在店内还有一小片体验空间,瑜伽大师的体验课、芭蕾文化展览等等。

这种独特经营模式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但Danskin在国内的知名度毕竟有限,短时间内难以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更何况老对手安踏虽稳坐国内体育用品市场龙头位置,但也没闲着。

前任和现任第一:李宁VS安踏

2011年国内体育用品市场遭遇寒冬,并且在国外大牌阿迪达斯、耐克和快速增长的新兴品牌新百伦等双面夹击的情况下,安踏从李宁手中接过了国产第一的位置,并持续至今。除安踏自身品牌之外,其在2009年收购运营权的FILA也为这一结果做出了不少贡献。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就曾表示:“若靠安踏单一的品牌,我们无法超越耐克和阿迪达斯。但当我们实施多品牌战略时,就可能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安踏今年与日本功能运动服装品牌Descente合作以及对英国户外品牌Sprandi的收购就是对这一战略的进一步落实。

再看李宁,旗下有法国艾高、红双喜、意大利乐途等体育用品品牌,加上这次交易的Danskin,不难看出李宁走的也是多品牌策略这条路。不过好在,这两老对手切入的细分市场不尽相同,所以还不至于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可生来带着冠军光环的李宁公司又怎么忍下这口气,看着本属于自己第一落入他人手中。刚扭亏为盈就“搞事情”正是李宁体内的不安分因子在作祟,但在进军“互联网+”方面、公司转型方面、行业整体发展方面与安踏相比都没有明显优势,甚至更加落后的情况下,想要翻身再当老大,确实还有老大一段路要走。

晨哨君最后只能说,希望李宁让李宁重新崛起,让“一切皆有可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