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团队合成了韩国室温超导材料?这一领域再曝数个新消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团队合成了韩国室温超导材料?这一领域再曝数个新消息

华中科技大学团队仅复现了材料抗磁性,是否为零电阻还需要进一步测试。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实习记者 | 高菁

自韩国研究团队宣称合成了全球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LK-99后,室温超导领域新消息不断。

8月1日下午,一位自称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B站UP主发布了一则视频宣布,其所在团队已经成功首次验证合成了可以磁悬浮的LK-99晶体,该晶体悬浮角度比此前韩国研究团队或者的样品磁悬浮角度更大,有望实现真正无异议的无接触超导磁悬浮。

据他所称,其所在团队由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常海欣教授带领,成员包括博士后武浩、博士生杨丽。

该团队发布的视频中可以看到,一个小黑点在显微镜下,随着钕铁硼磁体的移动,不断地倒下或站起无论S极还是N极都有效,代表排斥与磁极无关,显现出抗磁性。

但该团队目前仅复现了抗磁性,是否为零电阻还需要进一步测试。只有同时满足抗磁性和零电阻,才能被称为超导体。

超导即超级导电,这一现象是指电流可以在材料中零电阻通过,且具有完全抗磁性。超导体又称超导材料,指在特定温度下电阻为零的导体,拥有零电阻、完全抗磁性等特征,广泛应用于储能、磁悬浮列车、电力输送、核磁共振等领域。

华中科技大学的实验,是复现了韩国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7月22日,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公司相关研究团队通过论文及视频方式,宣布在常压条件下,一种改性的铅磷灰石(LK-99,以Lee和Kim的首字母命名)能够在400K(127℃)以下表现为超导体。

多位科学家曾表示,LK-99的制备过程较为简易,实现该韩国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复现并验证真伪,最快只需约一周时间。

室温超导,即在常温条件下实现的超导现象。按照凝聚态物理学标准,室温指300K(27℃)。日常所说的室温,范围则相对较广。此前的超导材料,均需要在较低温度下才能进入超导状态。

韩国研究团队声称合成的室温常压超导体的临界温度为127℃。如果该成果被验证为真,人类将进入“超导时代”,能源、交通、量子计算等多领域有望迎来根本性变革。

除华中科技大学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也对韩国团队的研究进行了验证。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队发布的论文显示,他们根据韩国团队合成的材料,没有检测到超导性。

除了复现实验结果,也有学者在进行理论验证。

美国当地时间7月31日,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纳米结构材料理论研究员西妮德·格里芬发表论文称,其已通过计算,为室温常压超导材料LK-99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依据,证明了该材料在理论层面上确实有可能具有“室温超导”的特性。

在韩国研究团队之外,美国也再次曝出室温超导体的新研究成果。

7月30日,美国公司泰吉量子(Taj Quantum)在推特上发布消息,该公司研制出能够在室温以上工作的II型超导体,并已经申请了专利。

该公司还表示:“与最近韩国媒体上的一些报道不同,他们只是在论文标题上标注了‘世界第一’,但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我们的专利经过了两年多的审查,终于在上周公开。”

泰吉量子是一家专注于量子技术、区块链认证系统和超导材料的创新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

该公司8月1日发文称,上述II型超导体能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从约-73℃到约150℃,“这一特征在超导体世界中并不常见”。但更多的实验数据未公布。该公司称,其余信息会在接下来几天或几周内陆续发布。

推特上有网友对此事发表评论称,“这个声称拥有室温超导体的新机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他们此前所有的推文都是在兜售他们的区块链解决方案,他们的职位空缺是区块链工程师。”

目前,业内也有不少科学家韩国团队的研究提出质疑,认为他们的论文及视频都存在问题。

《科技日报》援引南京大学超导物理和材料研究中心主任闻海虎观点,韩国团队所展示的并非超导现象,而是超导假象。他根据数据猜测,可能LK-99材料本身存在非常微弱的抗磁,与重力达到某种平衡以后,形成了一个微软的磁悬浮状态,事实上并非超导磁悬浮。

巴塞罗那自治大学退休教授、磁测量领域知名专家陈笃行发表在“原力超导”公号的文章表示,从韩国团队电阻测量的结果,并不能证明所测样品已进入了超导态。

此前,室温超导领域已出现多起学术乌龙。

1987年,一种名为YBCO的化合物被发现为系列液氮温度以上的高温超导体。之后,研究人员不断寻找室温超导体的蛛丝马迹,但最终发现这些“痕迹”均在仔细观察后消失,曾被寄予厚望的多种化合物都被证实为仅仅是虚幻的“室温超导体”。

今年3月,因为温室超导引发学术风波的Ranga Dias,此前论文曾被撤稿。2020年10月,Dias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宣称将超导临界温度提升至15℃,最终因论文数据处理不合规在两年后被撤稿。

室温超导体是否真的被创造出来仍无定论,但受上述消息影响,资本市场上已开始狂欢。

8月1日,美股美国超导(AMSC)盘前延续涨势,最高涨幅超150%。

国内超导概念股今日午后也集体大涨,12只个股中约83%的股票飘红。其中,中孚实业(600595.SH)、百利电气(600468.SH)、东方钽业(000962.SZ)、永鼎股份(600105.SH)冲高涨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团队合成了韩国室温超导材料?这一领域再曝数个新消息

华中科技大学团队仅复现了材料抗磁性,是否为零电阻还需要进一步测试。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实习记者 | 高菁

自韩国研究团队宣称合成了全球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LK-99后,室温超导领域新消息不断。

8月1日下午,一位自称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B站UP主发布了一则视频宣布,其所在团队已经成功首次验证合成了可以磁悬浮的LK-99晶体,该晶体悬浮角度比此前韩国研究团队或者的样品磁悬浮角度更大,有望实现真正无异议的无接触超导磁悬浮。

据他所称,其所在团队由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常海欣教授带领,成员包括博士后武浩、博士生杨丽。

该团队发布的视频中可以看到,一个小黑点在显微镜下,随着钕铁硼磁体的移动,不断地倒下或站起无论S极还是N极都有效,代表排斥与磁极无关,显现出抗磁性。

但该团队目前仅复现了抗磁性,是否为零电阻还需要进一步测试。只有同时满足抗磁性和零电阻,才能被称为超导体。

超导即超级导电,这一现象是指电流可以在材料中零电阻通过,且具有完全抗磁性。超导体又称超导材料,指在特定温度下电阻为零的导体,拥有零电阻、完全抗磁性等特征,广泛应用于储能、磁悬浮列车、电力输送、核磁共振等领域。

华中科技大学的实验,是复现了韩国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7月22日,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公司相关研究团队通过论文及视频方式,宣布在常压条件下,一种改性的铅磷灰石(LK-99,以Lee和Kim的首字母命名)能够在400K(127℃)以下表现为超导体。

多位科学家曾表示,LK-99的制备过程较为简易,实现该韩国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复现并验证真伪,最快只需约一周时间。

室温超导,即在常温条件下实现的超导现象。按照凝聚态物理学标准,室温指300K(27℃)。日常所说的室温,范围则相对较广。此前的超导材料,均需要在较低温度下才能进入超导状态。

韩国研究团队声称合成的室温常压超导体的临界温度为127℃。如果该成果被验证为真,人类将进入“超导时代”,能源、交通、量子计算等多领域有望迎来根本性变革。

除华中科技大学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也对韩国团队的研究进行了验证。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队发布的论文显示,他们根据韩国团队合成的材料,没有检测到超导性。

除了复现实验结果,也有学者在进行理论验证。

美国当地时间7月31日,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纳米结构材料理论研究员西妮德·格里芬发表论文称,其已通过计算,为室温常压超导材料LK-99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依据,证明了该材料在理论层面上确实有可能具有“室温超导”的特性。

在韩国研究团队之外,美国也再次曝出室温超导体的新研究成果。

7月30日,美国公司泰吉量子(Taj Quantum)在推特上发布消息,该公司研制出能够在室温以上工作的II型超导体,并已经申请了专利。

该公司还表示:“与最近韩国媒体上的一些报道不同,他们只是在论文标题上标注了‘世界第一’,但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我们的专利经过了两年多的审查,终于在上周公开。”

泰吉量子是一家专注于量子技术、区块链认证系统和超导材料的创新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

该公司8月1日发文称,上述II型超导体能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从约-73℃到约150℃,“这一特征在超导体世界中并不常见”。但更多的实验数据未公布。该公司称,其余信息会在接下来几天或几周内陆续发布。

推特上有网友对此事发表评论称,“这个声称拥有室温超导体的新机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他们此前所有的推文都是在兜售他们的区块链解决方案,他们的职位空缺是区块链工程师。”

目前,业内也有不少科学家韩国团队的研究提出质疑,认为他们的论文及视频都存在问题。

《科技日报》援引南京大学超导物理和材料研究中心主任闻海虎观点,韩国团队所展示的并非超导现象,而是超导假象。他根据数据猜测,可能LK-99材料本身存在非常微弱的抗磁,与重力达到某种平衡以后,形成了一个微软的磁悬浮状态,事实上并非超导磁悬浮。

巴塞罗那自治大学退休教授、磁测量领域知名专家陈笃行发表在“原力超导”公号的文章表示,从韩国团队电阻测量的结果,并不能证明所测样品已进入了超导态。

此前,室温超导领域已出现多起学术乌龙。

1987年,一种名为YBCO的化合物被发现为系列液氮温度以上的高温超导体。之后,研究人员不断寻找室温超导体的蛛丝马迹,但最终发现这些“痕迹”均在仔细观察后消失,曾被寄予厚望的多种化合物都被证实为仅仅是虚幻的“室温超导体”。

今年3月,因为温室超导引发学术风波的Ranga Dias,此前论文曾被撤稿。2020年10月,Dias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宣称将超导临界温度提升至15℃,最终因论文数据处理不合规在两年后被撤稿。

室温超导体是否真的被创造出来仍无定论,但受上述消息影响,资本市场上已开始狂欢。

8月1日,美股美国超导(AMSC)盘前延续涨势,最高涨幅超150%。

国内超导概念股今日午后也集体大涨,12只个股中约83%的股票飘红。其中,中孚实业(600595.SH)、百利电气(600468.SH)、东方钽业(000962.SZ)、永鼎股份(600105.SH)冲高涨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