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公主系列第13部电影,海洋奇缘能须写辉煌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公主系列第13部电影,海洋奇缘能须写辉煌吗?

罗恩·克莱蒙兹希望向全球观众展现大洋文化,但中国的观众似乎还没买账。在一些从事电影引进的业内人士看来,《海洋奇缘》有迪士尼的IP,但缺乏爆点。

对2016年全球总票房已经超过60亿的迪士尼来说,《海洋奇缘》将是今年米老鼠继续刷新票房纪录的巨大助力。

不过,作为一部中美同步上映的电影,其在中国市场首周票房仅为8492.4万元,只能说是表现平平。而在北美传统的感恩节档期里,《海洋奇缘》则成为美国史上在该档期周末上映的电影中票房排名第六的作品。

这是迪士尼动画历史悠久的公主系列第13部电影,女主角莫阿娜也是迪士尼史上记入谱册的第14位公主。可以说,相比此前大卖的《疯狂动物城》,这是更具迪士尼历史血统的作品。

从《魔发奇缘》开始,迪士尼的公主就从2D变成3D。如果说《魔发奇缘》是迪士尼公主系列第一次试水3D;《勇敢传说》是皮克斯与迪士尼的错位尝试;《冰雪奇缘》全面吹响了迪士尼在三维动画领域攻城略地的号角;那么《海洋奇缘》就是对迪士尼新时期复苏的一次检验。

事实上,《海洋奇缘》这个项目启动于5年前,还早于《冰雪奇缘》和疯狂动物城。这也是《海洋奇缘》的两位导演罗恩·克莱蒙兹和约翰·马斯克第一次制作3D动画,在此之前,两人搭档制作了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倒数第二部手绘动画《公主和青蛙》。

可以说,这部作品见证了迪士尼动画从2D向3D的变迁以及迪士尼做出的调整,也再次证明了收购皮克斯对迪士尼的发展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正如罗恩·克莱蒙兹在接受数娱梦工厂记者采访时提到从手绘向CG动画转变的挑战:“比如这部电影有80%的剧情涉及到海洋,但我们当时还没有工具来表现的效果。”这获得了来包括皮克斯在内的工作团队的支持,而迪士尼不断制作新电影积累的技术也被慢慢应用到《海洋奇缘》——如果没有这些积累,迪士尼三维动画的篇章将严重缺乏根基。

1、《海洋奇缘》背后:受到皮克斯启发的新阶段

公主系列对迪士尼来说有特殊的意义。1937年,《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诞生开创了动画电影长片的新纪元,也正是从这部电影开始,迪士尼帝国横空出世。但如同花瓶一般的公主角色很快不再吸引美国人,《灰姑娘》与《睡美人》相继扑街,让华特迪士尼30年没有再启动公主系列,直到1989年《小美人鱼》上映,而这正是《海洋奇缘》两名导演的作品。

迪士尼的第一次复兴也从那时候开始,中国观众更熟悉的迪士尼应该就是1990年代的一系列作品,1995 年《狮子王》在中国上映,这也是第一部引进中国的好莱坞动画片。这之后,迪士尼推出了诸如《美女与野兽》、《花木兰》等经典作品。

但2000年之后,迪士尼的动画又陷入低谷,《亚特兰蒂斯》等多部作品在票房与口碑上都失败了,也让迪士尼不得不在2003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裁员。罗恩·克莱蒙兹和约翰·马斯克留了下来,并在2009主导了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倒数第二部2D动画《公主和青蛙》。但在这之后,他们必须改变。

彼时,迪士尼已经以74亿美元收购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这次收购对迪士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包括技术层面的,还有内容和流程层面的。

在技术层面上,皮克斯带来了自行开发的CG动画制作软件、系统,这种技术被整个迪士尼公司共享。有国内3D技术公司的负责人就对数娱梦工厂表示:“《疯狂动物城》里对毛发的体现就是多年积累的证明,他们有庞大的数据库、成熟的算法,国内无法达到那个水平首先就输在时间上。”

在5年前,两位年近60的导演决定从手绘到三维动画转变,开始时毫无头绪,这中间的过渡也是依靠技术团队的支持来完成的,教两名导演重新学习,研发出导演所需要的画面的技术。 “做手绘动画的时候,只需要一张纸和一支笔就可以开工,要简单很多。

但是CG动画就更加复杂,需要为角色建模,测试他们移动和互动的方式。” 罗恩·克莱蒙兹表示,但他们也承认,手绘很难呈现出海洋的质感。最终制作团队解决了技术问题,实际上,皮克斯2016动画短片《鹬》已经初步展现了在表现海洋的技术上的突破。

而在内容上,《海洋奇缘》学习了皮克斯去实地采风的传统,导演与主创团队到斐济采风,并且听从皮克斯的建议,在电影中添加了一些海洋拟人的元素,以及毛伊的纹身等。

2、迪士尼文化如何撬动中国市场

从11月25日在北美上映以来,在包含了北美传统的节假日档期感恩节的5天里,《海洋奇缘》已经获得了8111万美元的票房,在同档期历史首周票房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冰雪奇缘》,而在全部感恩节档期上映的电影历史票房中,也排到了第六。目前烂番茄也给出了高达98%的新鲜度。

不过,相较于在北美市场大受欢迎,《海洋奇缘》在豆瓣上的评分为7.8,低于《冰雪奇缘》的8.3,《超能陆战队》的8.6以及《疯狂动物城》的9.2。截至11月28日晚间,《海洋奇缘》在全球获得了9741万美元票房,其中中国只贡献了约9155万元票房,首周末两天票房为7062.2万元,还不如《海底总动员2》的票房,后者最终在中国的票房止步2.54亿。

罗恩·克莱蒙兹希望向全球观众展现大洋文化,但中国的观众似乎还没买账。在一些从事电影引进的业内人士看来,《海洋奇缘》有迪士尼的IP,但缺乏爆点。

相比跳出公主系列框架的《疯狂动物城》,以及和漫威合作的《超能陆战队》,《海洋奇缘》的内核仍然是迪士尼公主最惯常的寻找自我,只是这部做得更加极致,连真正意义上的王子也消失了。

可以看出,迪士尼近年的作品一直在试图反套路与自嘲,比如《冰雪奇缘》中对王子公主一见钟情的嘲讽,《海洋奇缘》中主动吐槽动不动唱歌。但故事的核心,要展现女性的勇敢、自我,就很难探索更深层次的主题,否则也失去了公主系列的特色。

但这很难戳到更多中国观众的痛点。《冰雪奇缘》有两位公主的互动,比起公主与王子,姐妹CP更受欢迎,《疯狂动物城》除了故事性,还有狐兔CP在社交媒体大热,就连《超能陆战队》,也因男友了爆破的大白而虏获更多女性与情侣观众。

在中国,通常来说,首周末的票房成绩占据全部票房的一半,但迪士尼似乎总有特例,依靠后期这些更“二次元”的萌点,延续了影片票房的生命力。但现在,《海洋奇缘》遇到了有更多热衷于同人创作,在网站上分享的粉丝的《神奇动物在哪里》,这部作品能否复制《疯狂动物城》乃至《冰雪奇缘》的口碑发酵,似乎有些困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迪士尼

4.1k
  • 口述|听当事人亲口讲述,一场中美跨国“奔现”是如何发生的
  • 英伟达与谷歌、迪士尼合作开发Newton物理引擎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公主系列第13部电影,海洋奇缘能须写辉煌吗?

罗恩·克莱蒙兹希望向全球观众展现大洋文化,但中国的观众似乎还没买账。在一些从事电影引进的业内人士看来,《海洋奇缘》有迪士尼的IP,但缺乏爆点。

对2016年全球总票房已经超过60亿的迪士尼来说,《海洋奇缘》将是今年米老鼠继续刷新票房纪录的巨大助力。

不过,作为一部中美同步上映的电影,其在中国市场首周票房仅为8492.4万元,只能说是表现平平。而在北美传统的感恩节档期里,《海洋奇缘》则成为美国史上在该档期周末上映的电影中票房排名第六的作品。

这是迪士尼动画历史悠久的公主系列第13部电影,女主角莫阿娜也是迪士尼史上记入谱册的第14位公主。可以说,相比此前大卖的《疯狂动物城》,这是更具迪士尼历史血统的作品。

从《魔发奇缘》开始,迪士尼的公主就从2D变成3D。如果说《魔发奇缘》是迪士尼公主系列第一次试水3D;《勇敢传说》是皮克斯与迪士尼的错位尝试;《冰雪奇缘》全面吹响了迪士尼在三维动画领域攻城略地的号角;那么《海洋奇缘》就是对迪士尼新时期复苏的一次检验。

事实上,《海洋奇缘》这个项目启动于5年前,还早于《冰雪奇缘》和疯狂动物城。这也是《海洋奇缘》的两位导演罗恩·克莱蒙兹和约翰·马斯克第一次制作3D动画,在此之前,两人搭档制作了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倒数第二部手绘动画《公主和青蛙》。

可以说,这部作品见证了迪士尼动画从2D向3D的变迁以及迪士尼做出的调整,也再次证明了收购皮克斯对迪士尼的发展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正如罗恩·克莱蒙兹在接受数娱梦工厂记者采访时提到从手绘向CG动画转变的挑战:“比如这部电影有80%的剧情涉及到海洋,但我们当时还没有工具来表现的效果。”这获得了来包括皮克斯在内的工作团队的支持,而迪士尼不断制作新电影积累的技术也被慢慢应用到《海洋奇缘》——如果没有这些积累,迪士尼三维动画的篇章将严重缺乏根基。

1、《海洋奇缘》背后:受到皮克斯启发的新阶段

公主系列对迪士尼来说有特殊的意义。1937年,《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诞生开创了动画电影长片的新纪元,也正是从这部电影开始,迪士尼帝国横空出世。但如同花瓶一般的公主角色很快不再吸引美国人,《灰姑娘》与《睡美人》相继扑街,让华特迪士尼30年没有再启动公主系列,直到1989年《小美人鱼》上映,而这正是《海洋奇缘》两名导演的作品。

迪士尼的第一次复兴也从那时候开始,中国观众更熟悉的迪士尼应该就是1990年代的一系列作品,1995 年《狮子王》在中国上映,这也是第一部引进中国的好莱坞动画片。这之后,迪士尼推出了诸如《美女与野兽》、《花木兰》等经典作品。

但2000年之后,迪士尼的动画又陷入低谷,《亚特兰蒂斯》等多部作品在票房与口碑上都失败了,也让迪士尼不得不在2003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裁员。罗恩·克莱蒙兹和约翰·马斯克留了下来,并在2009主导了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倒数第二部2D动画《公主和青蛙》。但在这之后,他们必须改变。

彼时,迪士尼已经以74亿美元收购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这次收购对迪士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包括技术层面的,还有内容和流程层面的。

在技术层面上,皮克斯带来了自行开发的CG动画制作软件、系统,这种技术被整个迪士尼公司共享。有国内3D技术公司的负责人就对数娱梦工厂表示:“《疯狂动物城》里对毛发的体现就是多年积累的证明,他们有庞大的数据库、成熟的算法,国内无法达到那个水平首先就输在时间上。”

在5年前,两位年近60的导演决定从手绘到三维动画转变,开始时毫无头绪,这中间的过渡也是依靠技术团队的支持来完成的,教两名导演重新学习,研发出导演所需要的画面的技术。 “做手绘动画的时候,只需要一张纸和一支笔就可以开工,要简单很多。

但是CG动画就更加复杂,需要为角色建模,测试他们移动和互动的方式。” 罗恩·克莱蒙兹表示,但他们也承认,手绘很难呈现出海洋的质感。最终制作团队解决了技术问题,实际上,皮克斯2016动画短片《鹬》已经初步展现了在表现海洋的技术上的突破。

而在内容上,《海洋奇缘》学习了皮克斯去实地采风的传统,导演与主创团队到斐济采风,并且听从皮克斯的建议,在电影中添加了一些海洋拟人的元素,以及毛伊的纹身等。

2、迪士尼文化如何撬动中国市场

从11月25日在北美上映以来,在包含了北美传统的节假日档期感恩节的5天里,《海洋奇缘》已经获得了8111万美元的票房,在同档期历史首周票房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冰雪奇缘》,而在全部感恩节档期上映的电影历史票房中,也排到了第六。目前烂番茄也给出了高达98%的新鲜度。

不过,相较于在北美市场大受欢迎,《海洋奇缘》在豆瓣上的评分为7.8,低于《冰雪奇缘》的8.3,《超能陆战队》的8.6以及《疯狂动物城》的9.2。截至11月28日晚间,《海洋奇缘》在全球获得了9741万美元票房,其中中国只贡献了约9155万元票房,首周末两天票房为7062.2万元,还不如《海底总动员2》的票房,后者最终在中国的票房止步2.54亿。

罗恩·克莱蒙兹希望向全球观众展现大洋文化,但中国的观众似乎还没买账。在一些从事电影引进的业内人士看来,《海洋奇缘》有迪士尼的IP,但缺乏爆点。

相比跳出公主系列框架的《疯狂动物城》,以及和漫威合作的《超能陆战队》,《海洋奇缘》的内核仍然是迪士尼公主最惯常的寻找自我,只是这部做得更加极致,连真正意义上的王子也消失了。

可以看出,迪士尼近年的作品一直在试图反套路与自嘲,比如《冰雪奇缘》中对王子公主一见钟情的嘲讽,《海洋奇缘》中主动吐槽动不动唱歌。但故事的核心,要展现女性的勇敢、自我,就很难探索更深层次的主题,否则也失去了公主系列的特色。

但这很难戳到更多中国观众的痛点。《冰雪奇缘》有两位公主的互动,比起公主与王子,姐妹CP更受欢迎,《疯狂动物城》除了故事性,还有狐兔CP在社交媒体大热,就连《超能陆战队》,也因男友了爆破的大白而虏获更多女性与情侣观众。

在中国,通常来说,首周末的票房成绩占据全部票房的一半,但迪士尼似乎总有特例,依靠后期这些更“二次元”的萌点,延续了影片票房的生命力。但现在,《海洋奇缘》遇到了有更多热衷于同人创作,在网站上分享的粉丝的《神奇动物在哪里》,这部作品能否复制《疯狂动物城》乃至《冰雪奇缘》的口碑发酵,似乎有些困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