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巴斯夫和亨斯迈分家,将独立运营在华聚氨酯业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巴斯夫和亨斯迈分家,将独立运营在华聚氨酯业务

它们的生产运营策略有所不同,共享MDI生产装置会影响各自的灵活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庄键

在华合资生产聚氨酯原料20年后,巴斯夫和亨斯迈计划告别该模式。

巴斯夫和亨斯迈近日发布联合声明称,将对合资企业上海联恒异氰酸酯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联恒)实施拆分,该合资公司在上海化工园拥有MDI生产装置。MDI是生产高分子材料聚氨酯的重要原料,后者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家电等行业。

亨斯迈在8月2日提供给界面新闻的回复中称,各方已于今年7月28日签订资产转让协议,拆分工作正在进行中,新的组织架构尚在准备中,预计今年四季度生效,具体生效时间取决于监管部门的批准、许可和其它例行条件。

成立于2003年的上海联恒为中外合资企业,两家外方股东巴斯夫和亨斯迈各持股35%,共合计持股70%;剩余30%股份由三家中方股东持有,分别为上海华谊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华谊)、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氯碱化工)和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下称高桥石化)。

巴斯夫和亨斯迈原计划各自在中国布局MDI工厂,但当时的政策只允许建立一家MDI工厂,因此相关部门建议巴斯夫和亨斯迈通过合资方式建立上海联恒,共同运营MDI生产装置。

上海联恒在2006年启动第一套MDI生产装置,并于2018年建造第二套MDI生产装置,目前MDI年产能为59万吨。

根据万华化学(600309.SH)的统计,截至去年底,国内共有四家企业拥有MDI生产能力,总产能429万吨,上海联恒是排名第三的生产商。万华化学为全球最大的MDI供应商,占据约三成的市场份额。

巴斯夫和亨斯迈在生产运营策略等方面有所不同,共享MDI生产装置不可避免会影响各自的灵活性,在政策允许以及生产设备成熟的条件下,分拆事宜被两家公司纳入议事日程。

亨斯迈在前述回复中称,在上海联恒两套MDI生产装置同时投入运营的那一刻起,该公司的资产拆分计划就已开始。

“该项拆分让亨斯迈能更好地将生产与目标下游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为产品组合提升和价值创造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亨斯迈称。

巴斯夫在8月2日提供给界面新闻的回复中也提及,2018年第二期MDI装置投产后,上海联恒的重组成为可能。

这家全球营收规模最大的化工集团表示,拆分后,新的组织架构将使巴斯夫与合作伙伴上海华谊和高桥石化进一步发展在上海的MDI业务,同时更有效地服务该地区的客户。

上海联恒所生产的MDI,此前分别提供给上海巴斯夫聚氨酯有限公司和上海亨斯迈聚氨酯有限公司,作为生产原料。前者由巴斯夫、上海华谊和高桥石化合资组建,后者由亨斯迈和氯碱化工共同持股。

根据分拆计划,巴斯夫和亨斯迈将各自独立运营原属于上海联恒的MDI工厂。

其中,巴斯夫、上海华谊和高桥石化将接管2006年开始商业化生产的MDI生产装置,以及2018年新增的氯化氢回收装置。亨斯迈与氯碱化工将拥有并运营2018年新增的MDI生产装置,同时包括用于生产前体苯胺和硝基苯的装置。

金联创聚氨酯分析师蒋翼宇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此次拆分后,上海联恒年产59万吨MDI装置的总产能不变,因此不会对国内MDI整体产能造成影响。

巴斯夫称,在上海联恒重组后,该公司全球范围的MDI产能将达到190万吨左右。巴斯夫在中国重庆、韩国丽水、比利时安特卫普、美国盖斯马设有MDI生产基地。除上海工厂外,亨斯迈在荷兰鹿特丹和美国盖斯马拥有MDI生产装置。

巴斯夫和亨斯迈均为全球化工领域的巨头。亨斯迈成立于1970年,总部位于美国,主营业务包括精细化学品和特种化学品。

2022年,巴斯夫和亨斯迈的营收分别为873亿欧元(约合6894亿元人民币)和80亿美元(约合574亿元人民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亨斯迈

  • 亨斯迈上海MDI生产装置已完成重组
  • 美股收评:三大指数集体收涨,热门科技股多数上涨

巴斯夫

3.8k
  • 巴斯夫高管增持24万欧元股票
  • 巴斯夫:全球首座大型电加热蒸汽裂解炉落成投产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巴斯夫和亨斯迈分家,将独立运营在华聚氨酯业务

它们的生产运营策略有所不同,共享MDI生产装置会影响各自的灵活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庄键

在华合资生产聚氨酯原料20年后,巴斯夫和亨斯迈计划告别该模式。

巴斯夫和亨斯迈近日发布联合声明称,将对合资企业上海联恒异氰酸酯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联恒)实施拆分,该合资公司在上海化工园拥有MDI生产装置。MDI是生产高分子材料聚氨酯的重要原料,后者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家电等行业。

亨斯迈在8月2日提供给界面新闻的回复中称,各方已于今年7月28日签订资产转让协议,拆分工作正在进行中,新的组织架构尚在准备中,预计今年四季度生效,具体生效时间取决于监管部门的批准、许可和其它例行条件。

成立于2003年的上海联恒为中外合资企业,两家外方股东巴斯夫和亨斯迈各持股35%,共合计持股70%;剩余30%股份由三家中方股东持有,分别为上海华谊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华谊)、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氯碱化工)和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下称高桥石化)。

巴斯夫和亨斯迈原计划各自在中国布局MDI工厂,但当时的政策只允许建立一家MDI工厂,因此相关部门建议巴斯夫和亨斯迈通过合资方式建立上海联恒,共同运营MDI生产装置。

上海联恒在2006年启动第一套MDI生产装置,并于2018年建造第二套MDI生产装置,目前MDI年产能为59万吨。

根据万华化学(600309.SH)的统计,截至去年底,国内共有四家企业拥有MDI生产能力,总产能429万吨,上海联恒是排名第三的生产商。万华化学为全球最大的MDI供应商,占据约三成的市场份额。

巴斯夫和亨斯迈在生产运营策略等方面有所不同,共享MDI生产装置不可避免会影响各自的灵活性,在政策允许以及生产设备成熟的条件下,分拆事宜被两家公司纳入议事日程。

亨斯迈在前述回复中称,在上海联恒两套MDI生产装置同时投入运营的那一刻起,该公司的资产拆分计划就已开始。

“该项拆分让亨斯迈能更好地将生产与目标下游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为产品组合提升和价值创造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亨斯迈称。

巴斯夫在8月2日提供给界面新闻的回复中也提及,2018年第二期MDI装置投产后,上海联恒的重组成为可能。

这家全球营收规模最大的化工集团表示,拆分后,新的组织架构将使巴斯夫与合作伙伴上海华谊和高桥石化进一步发展在上海的MDI业务,同时更有效地服务该地区的客户。

上海联恒所生产的MDI,此前分别提供给上海巴斯夫聚氨酯有限公司和上海亨斯迈聚氨酯有限公司,作为生产原料。前者由巴斯夫、上海华谊和高桥石化合资组建,后者由亨斯迈和氯碱化工共同持股。

根据分拆计划,巴斯夫和亨斯迈将各自独立运营原属于上海联恒的MDI工厂。

其中,巴斯夫、上海华谊和高桥石化将接管2006年开始商业化生产的MDI生产装置,以及2018年新增的氯化氢回收装置。亨斯迈与氯碱化工将拥有并运营2018年新增的MDI生产装置,同时包括用于生产前体苯胺和硝基苯的装置。

金联创聚氨酯分析师蒋翼宇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此次拆分后,上海联恒年产59万吨MDI装置的总产能不变,因此不会对国内MDI整体产能造成影响。

巴斯夫称,在上海联恒重组后,该公司全球范围的MDI产能将达到190万吨左右。巴斯夫在中国重庆、韩国丽水、比利时安特卫普、美国盖斯马设有MDI生产基地。除上海工厂外,亨斯迈在荷兰鹿特丹和美国盖斯马拥有MDI生产装置。

巴斯夫和亨斯迈均为全球化工领域的巨头。亨斯迈成立于1970年,总部位于美国,主营业务包括精细化学品和特种化学品。

2022年,巴斯夫和亨斯迈的营收分别为873亿欧元(约合6894亿元人民币)和80亿美元(约合574亿元人民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