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东城市观察| 山东工业强县榜单中的县域经济新风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东城市观察| 山东工业强县榜单中的县域经济新风向

郡县治,天下安。

文 | 初晓萌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山东作为全国唯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依托完备雄厚的工业基础,已经站上了新一轮产业竞速以及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风口。如何发挥其自身优势,打造北方经济战略支点?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的新课题。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是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和“推动器”。

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财政厅联合公布2022年度山东省工业强县名单,确定烟台市龙口市、青岛市胶州市、潍坊市寿光市、威海市荣成市、德州市齐河县、济南市莱芜区、东营市广饶县、临沂市费县、泰安市新泰市、济宁市邹城市10个县(市、区)为2022年度工业强县。

选出县域“尖子生”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发展的基石。山东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事实上,山东省县域经济总体水平一直位列全国第一梯队。今年7月,2023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会上发布了《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在今年的百强县中,山东省表现突出,独占13席。

今天,县域经济是山东统筹推进工业强省建设的基本单元。而县域强不强,关键在产业,尤其是工业。

为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关键性作用,加快推进县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努力破解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此前,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健康发展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作出全面部署安排。

不仅如此,2021年9月,山东省财政厅等8部门发出《关于修订印发山东省工业强县财政激励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调动县域竞相加快发展工业的积极性,提高工业强县评选激励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发挥财政激励政策的引导作用。

根据通知,政策实施期内,山东每年在全省择优选择10个产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工业强县,支持其提升制造业比重,实施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加快打造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对择优确定的工业强县,集成专项资金、专项债券、引导基金、金融等政策,集中支持其率先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全省形成多极引领、多点支撑、协调联动的县域发展新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对2021年度评价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调整了参评范围、编组方式、指标体系,其中,参评范围从以往除城市中心区外的118个县(市、区)增加到全部136个县(市、区),统筹考虑县域发展基础、发展要求、资源禀赋、经济结构等方面差异,将136个县(市、区)分为市辖区、省财政直管县、其余县(市)等三组。

可以看出,山东对工业强县寄予厚望,拿出“真金白银”进行集中支持,就是要树典型,以点带面,用工业强县示范带动县域经济腾飞,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图片来源:摄图网

齐河:谋策“工业强县”

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印发2022年度山东省工业强县名单的通知》,德州市齐河县成为2022年度山东省十个工业强县的一员。

榜上有名,其实在意料之中。去年以来,克服复杂多变的不利因素影响,齐河牢牢把握建设“现代化新型工业强县”主基调不动摇,持之以恒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全县工业经济实现了量质跃升。

今年是齐河“高质量发展暨重点项目突破年”,围绕聚力打造“1+1+5+ 2”千百亿级产业集群,齐河以链条舞动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坚持发展为要、项目为王,依托开发区和高新区两大招商平台,大力开展“双招双引”。2022年,先后举办9次集中签约、开工活动,落地项目56个、总投资461.1亿元,新签项目数、投资总额、亩均税收均创历史新高,其中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领军企业项目24个,为历年之最。同时实施重点项目198个、新落地项目134个,是历年来项目、投资和税收贡献最多的时期。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两年倍增,2022年达到1.6亿美元,成为德州历史上首个突破1亿美元的县市。

加力激发创新活力,齐河开展“工业企业30强”培植行动,实施“百企转型”“百项技改”,2022年全县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新入选省级专精特新、“瞪羚”企业等23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省级创新型企业47家;“四新”、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8%、58%。

 为进一步塑造优营商环境,齐河实行县级干部“四个一”包扶机制,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电子化办理”“帮办导办代办”“一件事一次办”,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深入推进“并联审批、容缺受理”极简审批模式,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20个工作日以内。

良好的机制为工业产业的发展带去了强大的助力。2022年,齐河县工业总产值49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95家,规上工业营收542亿元,获评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县。

龙口:产业潜力持续释放

作为2022年度山东省十个工业强县之一的烟台龙口市,近年来,也着重培育县域高质量发展新兴动能,优良的工业经济成为龙口的一张靓丽名片。

去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形势,龙口市牢牢把握建设“工业强市”主基调不动摇,主动把自己放在更高“坐标系”,按照“以‘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县域现代化强市’为目标定位,以‘各项工作全面领先’为奋斗取向,深入实施‘215’战略,加快推进‘5·10’工程,奋力打造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全国先锋、北方样板、山东龙头”总体发展思路,持之以恒抓工业、强产业,全面拉长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向高质高端高效转型,全市工业经济实现量质齐升、跨越发展。

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 309 家,规上工业产值达到1381.03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6.9%。

当前,龙口市正聚焦“215” 战略、“5·10 ”工程,积极探索践行“以工业为主导,坚持不懈培育实体经济”的发展之路,全力推动包括省“一号工程”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全省新基建重点项目南山科学研究院项目,以及国家管网 LNG 接收站、中石化 LNG 等战略级项目在内“十大重点项目”建设,搭建高端低碳绿色新材料产业园、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华为大数据产业园等六大优质园区载体,大力实施工业技改扩能、产业链提升、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培育、低碳绿色发展等行动,为全市“十四五”时期工业产业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构建四梁八柱,注入强劲动力。

龙口工业发展至今,既存在先天的优势,也离不开后天的投入,强劲的工业实力成为龙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蕴,产业的变革成效初显。

郡县治,天下安。作为全国强县重要集聚省份之一,山东县域新兴动能培育正在提速,逐步成为助推区域经济跃升的重要力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东城市观察| 山东工业强县榜单中的县域经济新风向

郡县治,天下安。

文 | 初晓萌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山东作为全国唯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依托完备雄厚的工业基础,已经站上了新一轮产业竞速以及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风口。如何发挥其自身优势,打造北方经济战略支点?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的新课题。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是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和“推动器”。

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财政厅联合公布2022年度山东省工业强县名单,确定烟台市龙口市、青岛市胶州市、潍坊市寿光市、威海市荣成市、德州市齐河县、济南市莱芜区、东营市广饶县、临沂市费县、泰安市新泰市、济宁市邹城市10个县(市、区)为2022年度工业强县。

选出县域“尖子生”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发展的基石。山东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事实上,山东省县域经济总体水平一直位列全国第一梯队。今年7月,2023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会上发布了《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在今年的百强县中,山东省表现突出,独占13席。

今天,县域经济是山东统筹推进工业强省建设的基本单元。而县域强不强,关键在产业,尤其是工业。

为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关键性作用,加快推进县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努力破解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此前,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健康发展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作出全面部署安排。

不仅如此,2021年9月,山东省财政厅等8部门发出《关于修订印发山东省工业强县财政激励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调动县域竞相加快发展工业的积极性,提高工业强县评选激励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发挥财政激励政策的引导作用。

根据通知,政策实施期内,山东每年在全省择优选择10个产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工业强县,支持其提升制造业比重,实施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加快打造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对择优确定的工业强县,集成专项资金、专项债券、引导基金、金融等政策,集中支持其率先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全省形成多极引领、多点支撑、协调联动的县域发展新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对2021年度评价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调整了参评范围、编组方式、指标体系,其中,参评范围从以往除城市中心区外的118个县(市、区)增加到全部136个县(市、区),统筹考虑县域发展基础、发展要求、资源禀赋、经济结构等方面差异,将136个县(市、区)分为市辖区、省财政直管县、其余县(市)等三组。

可以看出,山东对工业强县寄予厚望,拿出“真金白银”进行集中支持,就是要树典型,以点带面,用工业强县示范带动县域经济腾飞,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图片来源:摄图网

齐河:谋策“工业强县”

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印发2022年度山东省工业强县名单的通知》,德州市齐河县成为2022年度山东省十个工业强县的一员。

榜上有名,其实在意料之中。去年以来,克服复杂多变的不利因素影响,齐河牢牢把握建设“现代化新型工业强县”主基调不动摇,持之以恒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全县工业经济实现了量质跃升。

今年是齐河“高质量发展暨重点项目突破年”,围绕聚力打造“1+1+5+ 2”千百亿级产业集群,齐河以链条舞动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坚持发展为要、项目为王,依托开发区和高新区两大招商平台,大力开展“双招双引”。2022年,先后举办9次集中签约、开工活动,落地项目56个、总投资461.1亿元,新签项目数、投资总额、亩均税收均创历史新高,其中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领军企业项目24个,为历年之最。同时实施重点项目198个、新落地项目134个,是历年来项目、投资和税收贡献最多的时期。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两年倍增,2022年达到1.6亿美元,成为德州历史上首个突破1亿美元的县市。

加力激发创新活力,齐河开展“工业企业30强”培植行动,实施“百企转型”“百项技改”,2022年全县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新入选省级专精特新、“瞪羚”企业等23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省级创新型企业47家;“四新”、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8%、58%。

 为进一步塑造优营商环境,齐河实行县级干部“四个一”包扶机制,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电子化办理”“帮办导办代办”“一件事一次办”,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深入推进“并联审批、容缺受理”极简审批模式,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20个工作日以内。

良好的机制为工业产业的发展带去了强大的助力。2022年,齐河县工业总产值49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95家,规上工业营收542亿元,获评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县。

龙口:产业潜力持续释放

作为2022年度山东省十个工业强县之一的烟台龙口市,近年来,也着重培育县域高质量发展新兴动能,优良的工业经济成为龙口的一张靓丽名片。

去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形势,龙口市牢牢把握建设“工业强市”主基调不动摇,主动把自己放在更高“坐标系”,按照“以‘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县域现代化强市’为目标定位,以‘各项工作全面领先’为奋斗取向,深入实施‘215’战略,加快推进‘5·10’工程,奋力打造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全国先锋、北方样板、山东龙头”总体发展思路,持之以恒抓工业、强产业,全面拉长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向高质高端高效转型,全市工业经济实现量质齐升、跨越发展。

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 309 家,规上工业产值达到1381.03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6.9%。

当前,龙口市正聚焦“215” 战略、“5·10 ”工程,积极探索践行“以工业为主导,坚持不懈培育实体经济”的发展之路,全力推动包括省“一号工程”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全省新基建重点项目南山科学研究院项目,以及国家管网 LNG 接收站、中石化 LNG 等战略级项目在内“十大重点项目”建设,搭建高端低碳绿色新材料产业园、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华为大数据产业园等六大优质园区载体,大力实施工业技改扩能、产业链提升、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培育、低碳绿色发展等行动,为全市“十四五”时期工业产业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构建四梁八柱,注入强劲动力。

龙口工业发展至今,既存在先天的优势,也离不开后天的投入,强劲的工业实力成为龙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蕴,产业的变革成效初显。

郡县治,天下安。作为全国强县重要集聚省份之一,山东县域新兴动能培育正在提速,逐步成为助推区域经济跃升的重要力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