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泰国华人简史,从拉玛一世到新国王拉玛十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泰国华人简史,从拉玛一世到新国王拉玛十世

在轮船出现后的100多年时间里,随着来到泰国的华人数量的增加,三聘华埠也逐渐扩大,后来出现了一条新的路——耀华力路。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耀华力路已发展成为曼谷最大的商业区和最现代化的娱乐场所。

泰国王储哇集拉隆功即将继承王位,成为新一任泰国国王(拉玛十世),我局在泰国的观察员Da 同学今天要为大家讲述一段华人与泰国的故事。

泰国与周边

泰国与周边

自古以来,华人就乘坐帆船来到泰国进行贸易活动并在泰国各地安家落户。吞武里及曼谷便是华人聚居时间较长的城市。啊育他耶王朝时期在湄南河的西岸已出现了福建人聚居点。到了郑信王时期,当这位父亲为潮州人的君主将都城建在吞武里以后,大量的潮州人移居此地,同时在湄南河东岸也形成了一个华人社区。

公元1782年,拉玛一世建立了曼谷王朝并把都城迁往湄南河东岸。

富饶的湄南河三角洲

拉玛一世下诏让原东岸华人社区迁往曼谷城外南部的河边,并将三琫寺河与三聘寺河之间的土地赐与华人建设家园。后来人们便将这个地区叫做“三聘”,这里也逐渐成为都城最大的商业区。

泰国——三聘地区

前三世王时期,由于中泰帆船贸易的不断扩大以及泰国政府允许中国劳动力进入泰国市场,三聘区的华人社区日益壮大。刚到泰国的华人大都分都现在三聘落脚,然后慢慢各自寻找出路迁往别处。

街牌

一世王时期,拉玛一世时期(公元1782年—1809年)

拉玛一世于公元1782年建立起曼谷王朝,下令在华人区附近建造大王宫,作为交换特将三聘地区赐予华人以建立新的社区。随后三聘区华人领袖帕耶拉差西提将女儿献给国王做妃子,即菊芝王妃。这位王妃所生的王子后来成为曼谷王朝的第7位僧王,即功帕巴拉马努琦契诺罗僧王。

这个时期,与中国的帆船贸易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贸易依然延续了吞武里时期的朝贡制度,曼谷也逐渐成为东南亚帆船贸易的中心。泰国政府制定政策支持擅长帆船贸易的华人前来曼谷安家落户,包括水手、商人以及造船业者。有记载显示,到了拉玛一世晚期,在曼谷的华人达25000人。

曼谷的拉玛一世雕像

二世王时期,拉玛二世时期(公元1809年—1824年)

二世王时期,曼谷已成为重要的帆船制造基地,泰中帆船贸易空前繁荣,为泰国带来巨大的财政收入。于1821年来到泰国的英国驻泰使臣约翰 科洛夫德记载到:“泰国贸易船队年承载量为24562吨,雇华人达4912人”、“随着泰中贸易船队来到泰国的华人每年约达7000人”。这一时期泰国政府制定政策雇佣华人做苦力劳动代替徭役。在泰华人也开始以联合商号的形式联合互助。

拉玛二世

拉玛二世娶三聘区富商帕耶因陀罗阿贡(道噶他座山)之女为妃,即安葩王妃。安葩王妃所生子女中有两位重要的王子,分别是泰国伽弼达拓家族与把莫家族的始祖。

中泰贸易中的帆船

三世王时期,拉玛三世时期(公元1824年—1850年)

当拉玛三世还是王子的时候便已精通帆船贸易,在拉玛二世时期组织王室商船与中国的贸易,为国库带来了巨大的收入。拉玛三世非常喜爱中国艺术,使中国艺术渐渐在泰国得以广泛传播。

在拉玛三世初期,公元1825年,英国派遣陆军上尉亨利 本尼与泰国签订了贸易协定。泰国政府取消了国外贸易的垄断,使华人有机会取得商品出口的专利权。拉玛三世为增加财政收入,实施税收管制度,38类税收官职位采取私人竞标方式获得,最后竞标成功者大多为华人富商,更显示了华人对泰国经济的重要性。这一时期由于居住在泰国华人人数众多,泰国政府便设立了华人县长一职以便管理各地华人。

拉玛三世

中国帆船在一月至四月间到达曼谷。距离京城最近的码头位于京城南部的三聘区。在这一带的河面上停靠这许多商船,商品直接摆在甲板上进行交易。一部分商品被运到三聘的各个商铺里销售。三聘成为曼谷最大的市场,华人商店十分密集,沿河也排列着许多华裔的浮层式商铺。

来到泰国的华人大多在此下船。由于初来乍到,一般会有亲友或同村的人帮助他们在陌生的国土开始新的生活。部分人会在三聘找到工作,开始时做搬运工或挑货担卖东西,逐渐过渡到其他职业。

拉玛三世后期,帆船贸易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轮船。这个新事物使海上运输比以前方便快捷得多,也标志着西方列强在全世界扩展势力范围时代的开始。

在轮船航运的繁荣时期,泰国转向西方展开贸易为主,将大米、柚木、锡矿出口到世界市场,为国家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巨大财政收入。在与中国贸易逐渐下降的时期,乘坐轮船来到泰国寻找工作的华人反而是以前的好几倍。这一时期泰国出现了许多新兴产业,如碾米厂、锯木厂、采矿业等等。

唐人街遗址中心所还原的19世纪湄南河边的泰国华人苦力

自公元1857年起,便有轮船往返于曼谷与中国南部,运送商品和乘客。同时开辟了好几条航线,航运时间只需7-10天,并且全年都可航行,使得来到泰国的华人数量飞速增加,特别是汕头人和海南人。新一轮华人移民潮的来到代替了老一辈华人,对泰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湄南河下游与珠江三角洲

泰国华人的主要来源省份

在轮船出现后的100多年时间里,随着来到泰国的华人数量的增加,三聘华埠也逐渐扩大,后来出现了一条新的路——耀华力路。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耀华力路已发展成为曼谷最大的商业区和最现代化的娱乐场所。“耀华力”这个名字已成为曼谷华埠的总称。

三聘地区——耀华力路

耀华力之所以如此繁荣,除了泰国政府为大力发展西方文化的社会经济而在此地区修建了多条道路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华人能够及时调整自己,以适应随着西方轮船一起进入的自由经济模式。华裔抓住了这个新机遇,坚韧顽强的意志开展业务,并又一次取得成功。华裔从当时泰国第一出口产品大米贸易开始,逐渐扩展到其他业务,带来了泰国经济的全面繁荣,成为泰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而其中心则位于耀华力一带。

白天与夜晚的耀华力路

四世王时期,拉玛四世时期(公元1850年—1868年)

拉玛三世时期泰国打开国门接受西方文明。公元1855年英国派遣史约翰 鲍林与泰国签署《鲍林条约》后,泰国彻底取消了贸易垄断,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为了补充财政收入,由华人负责的税收官制度更加兴盛。同时华人在快速增长的对外贸易中的中间人角色也愈显重要。自由贸易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生产商品,于是华人又一次大量涌入,为了争抢劳工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小商号,也就是后来的帮会前身。这些商号之间摩擦不断,泰国政府为了加强对他们的管理,设立了华人长官一职,帮助审判华人的案件。

这个时期曼谷城向东扩展,开挖了帕敦格隆格撒河作为外城河,三聘于是成为京城内城的社区,这一时期还修建了曼谷第一条现代化的马路石龙军路,这条路经过三聘区,使这个华人商业区也随之扩大。

扩城之前的曼谷

如今的曼谷市区卫星图

由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中国国内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反对清政府的统治。在1850年至1860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到全国多个省市,清政府也进行残酷镇压,大量华人便逃往国外躲避战乱。1856年至1860年中国与西方列强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开放多个港口城市,同时取消禁止国人移居国外的规定,劳动力输出便成为合法之事。在1868年,正式开放汕头为港口,促使大量潮州人迁往包括泰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

1841年鸦片战争虎门之战期间,英国复仇女神号(最右后方)战舰击毁一艘清朝戎克船。

肆虐南中国的太平天国

五世王时期,拉玛五世时期(公元1868年—1910年)

这个时期,西方列强积极向外扩张势力范围,拉玛五世带领泰国度过难关保持了国家的主权独立。拉玛五世还进行一系列改革,学习西方,发展国家,其中包括取消了税收官制度。但华商们能够适时而变,转而从事新兴行业如大米贸易,依旧创造了事业上的辉煌。这一时期,原先的帮会组织被取缔,华人便以其他形式联合起来,如依方言区设立的会馆、公共慈善机构等。在五世王后期,泰国政府取消了华人的税牌制度,规定华人与当地泰国人一样,若免除徭役需每年向国家缴纳6铢的费用。

泰国中华会馆

三聘华埠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发展,修筑了多条马路,包括耀华力路。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华人寺庙、华人医院、华人银行、华文报纸和华校。拉玛五世还经常前往三聘区的寺庙施布法衣,使当地华人得以近距离觐见国王。

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使中国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国内出现了孙中山领导的以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为目标的革命团体。孙中山走访了多个国家的华人社区宣传其革命思想并寻求帮助,他曾四次来到泰国,在泰国华人中掀起了一股爱国热潮。同时清政府也开始重视海外华人,取消了禁止国人出国及回国的规定,并为此支持清政府的人加官进爵,除此之外还于1909年出台了第一部国籍法,规定父亲为华人者本人无论在哪出生都自动获得中国国籍。

六世王时期,拉玛六世时期(公元1910年—1925年)

国内华人的爱国热潮,使拉玛六世开始制定一系列泰化政策培养人们热爱泰国的思想。首先规定在泰居住时间达5年以上并表现良好的外国人可以获得泰国国籍。接着在1913年宣传实施国际法,规定在泰国出生者可获泰籍、父亲是泰籍本人无论出生地可获泰籍、与泰国人结婚者、申请加入泰籍的外国人有可能获得泰国国籍。在教育方面,泰国政府规定,以前只教授华文课程的华校必须开设泰语课程以及泰国历史,以便让华校的学生了解泰国更好地融入泰国社会。

拉玛六世时期泰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处于战胜国地位,使得西方势力在泰国的影响有所减弱,也为华人大米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机会,因此这一时期在三聘的松瓦路出现了泰国大米出口基地,耀华力路也开始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区。

泰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国。泰国一半的劳动力雇于农业。

泰国至今依然是大米出口重要国家

公元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成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政府。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使泰国华人运动也随之变化。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留下的遗嘱“团结、奋斗、救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泰国华校学生的座右铭。

国民政府大门

七世王时期,拉玛七世时期(公元1925年—193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泰国和其他国家一样遭遇了经济衰退,同时华人又一次大量涌入泰国,致使泰国政府开始限制华人入泰。中国国内尖锐的矛盾以及日本入侵中国使泰国华人的政治运动更加频繁,尤其在泰国的几百所华校内。泰国政府极为重视华校的情况,拉玛七世曾去曼谷四所遵纪守法的华校视察,为学校管理者带来信心,也促进了华人与当地人的友好关系。拉玛七世强调了长久以来中泰两国间亲密友好的关系,并要求华校除了教育学生热爱中国以外,也要教育他们热爱泰国。

在这一时期,公元1932年泰国政体变为君主立宪制。

拉玛七世

八世王时期,拉玛八世时期(公元1934年—1946年)

拉玛八世登上王位之时还很年轻,大部分时间在国外求学,其间只有两次短暂的回国经历,但他依然是泰国人民敬重和爱戴的国王。拉玛八世初期,为了进一步增进中泰两国人民间的了解于1936年成立了中泰协会。此后銮披汶政府时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华人的泰化进程。但是在二战期间,日本进入泰国后欲借道泰国扩张侵略,泰国政府为其提供了一系列帮助,由此和积极反日的泰国华人之间产生了矛盾。

公元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入中国南部几乎控制了所有沿海城市。同时还占领了几个重要城镇,包括南京。国民党政府只能迁都内地,与共产党合作一致抗日。这次战争使泰国华人掀起了抗日热潮,政治态度不同的双方都在积极宣传自己的政治理念。

极盛时期的日本军国主义

二战结束后,拉玛八世和王弟(即后来的普密蓬阿杜德国王)于1946年前往三聘看望当地华人,三聘华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欢欣鼓舞。这次三聘之行很快修补了华人泰人之间的裂痕使之重归于好。

当二战结束,中国抗日战争入的全面胜利后,国共之间又一次爆发了战争。

1946年国共内战期间,南方大饥荒

普密蓬阿杜德国王时期,拉玛九世时期(公元1946年至今)

普密蓬阿杜德国王是当今世界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他全身心投入国家的发展事业,遍访全国,为了提高全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做了许多工作。普密蓬国王是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让大家感到作为一个人人平等的泰国人而团结在一起。

已经离世的拉玛九世国王

拉玛九世初期世界处于冷战格局,分为东西两阵营。泰国属于西方阵营,而中国是共产主义阵营,两国停止了交往,华人移居泰国的脚步也就此停止。而耀华力的华人社区在1947年至1957年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曼谷引领潮流的商业和娱乐中心。

1975年周恩来总理会见泰国总理

直到1975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人民才开始自由来往,国家间的友好关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中国在邓小平的领导下进行了改革开放,恢复了与各国的外交关系,中国经济得到极大发展,逐步迈入现代化并发展至今。

可能有很多人已经知道泰国立法议会宣布新国王的事情了,王储哇集拉隆功即将继承王位,成为新一任泰国国王(拉玛十世),本人在此祝新国王万寿无疆。

END

本文为地球知识局作者原创,转载需经作者同意,请勿私自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泰国华人简史,从拉玛一世到新国王拉玛十世

在轮船出现后的100多年时间里,随着来到泰国的华人数量的增加,三聘华埠也逐渐扩大,后来出现了一条新的路——耀华力路。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耀华力路已发展成为曼谷最大的商业区和最现代化的娱乐场所。

泰国王储哇集拉隆功即将继承王位,成为新一任泰国国王(拉玛十世),我局在泰国的观察员Da 同学今天要为大家讲述一段华人与泰国的故事。

泰国与周边

泰国与周边

自古以来,华人就乘坐帆船来到泰国进行贸易活动并在泰国各地安家落户。吞武里及曼谷便是华人聚居时间较长的城市。啊育他耶王朝时期在湄南河的西岸已出现了福建人聚居点。到了郑信王时期,当这位父亲为潮州人的君主将都城建在吞武里以后,大量的潮州人移居此地,同时在湄南河东岸也形成了一个华人社区。

公元1782年,拉玛一世建立了曼谷王朝并把都城迁往湄南河东岸。

富饶的湄南河三角洲

拉玛一世下诏让原东岸华人社区迁往曼谷城外南部的河边,并将三琫寺河与三聘寺河之间的土地赐与华人建设家园。后来人们便将这个地区叫做“三聘”,这里也逐渐成为都城最大的商业区。

泰国——三聘地区

前三世王时期,由于中泰帆船贸易的不断扩大以及泰国政府允许中国劳动力进入泰国市场,三聘区的华人社区日益壮大。刚到泰国的华人大都分都现在三聘落脚,然后慢慢各自寻找出路迁往别处。

街牌

一世王时期,拉玛一世时期(公元1782年—1809年)

拉玛一世于公元1782年建立起曼谷王朝,下令在华人区附近建造大王宫,作为交换特将三聘地区赐予华人以建立新的社区。随后三聘区华人领袖帕耶拉差西提将女儿献给国王做妃子,即菊芝王妃。这位王妃所生的王子后来成为曼谷王朝的第7位僧王,即功帕巴拉马努琦契诺罗僧王。

这个时期,与中国的帆船贸易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贸易依然延续了吞武里时期的朝贡制度,曼谷也逐渐成为东南亚帆船贸易的中心。泰国政府制定政策支持擅长帆船贸易的华人前来曼谷安家落户,包括水手、商人以及造船业者。有记载显示,到了拉玛一世晚期,在曼谷的华人达25000人。

曼谷的拉玛一世雕像

二世王时期,拉玛二世时期(公元1809年—1824年)

二世王时期,曼谷已成为重要的帆船制造基地,泰中帆船贸易空前繁荣,为泰国带来巨大的财政收入。于1821年来到泰国的英国驻泰使臣约翰 科洛夫德记载到:“泰国贸易船队年承载量为24562吨,雇华人达4912人”、“随着泰中贸易船队来到泰国的华人每年约达7000人”。这一时期泰国政府制定政策雇佣华人做苦力劳动代替徭役。在泰华人也开始以联合商号的形式联合互助。

拉玛二世

拉玛二世娶三聘区富商帕耶因陀罗阿贡(道噶他座山)之女为妃,即安葩王妃。安葩王妃所生子女中有两位重要的王子,分别是泰国伽弼达拓家族与把莫家族的始祖。

中泰贸易中的帆船

三世王时期,拉玛三世时期(公元1824年—1850年)

当拉玛三世还是王子的时候便已精通帆船贸易,在拉玛二世时期组织王室商船与中国的贸易,为国库带来了巨大的收入。拉玛三世非常喜爱中国艺术,使中国艺术渐渐在泰国得以广泛传播。

在拉玛三世初期,公元1825年,英国派遣陆军上尉亨利 本尼与泰国签订了贸易协定。泰国政府取消了国外贸易的垄断,使华人有机会取得商品出口的专利权。拉玛三世为增加财政收入,实施税收管制度,38类税收官职位采取私人竞标方式获得,最后竞标成功者大多为华人富商,更显示了华人对泰国经济的重要性。这一时期由于居住在泰国华人人数众多,泰国政府便设立了华人县长一职以便管理各地华人。

拉玛三世

中国帆船在一月至四月间到达曼谷。距离京城最近的码头位于京城南部的三聘区。在这一带的河面上停靠这许多商船,商品直接摆在甲板上进行交易。一部分商品被运到三聘的各个商铺里销售。三聘成为曼谷最大的市场,华人商店十分密集,沿河也排列着许多华裔的浮层式商铺。

来到泰国的华人大多在此下船。由于初来乍到,一般会有亲友或同村的人帮助他们在陌生的国土开始新的生活。部分人会在三聘找到工作,开始时做搬运工或挑货担卖东西,逐渐过渡到其他职业。

拉玛三世后期,帆船贸易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轮船。这个新事物使海上运输比以前方便快捷得多,也标志着西方列强在全世界扩展势力范围时代的开始。

在轮船航运的繁荣时期,泰国转向西方展开贸易为主,将大米、柚木、锡矿出口到世界市场,为国家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巨大财政收入。在与中国贸易逐渐下降的时期,乘坐轮船来到泰国寻找工作的华人反而是以前的好几倍。这一时期泰国出现了许多新兴产业,如碾米厂、锯木厂、采矿业等等。

唐人街遗址中心所还原的19世纪湄南河边的泰国华人苦力

自公元1857年起,便有轮船往返于曼谷与中国南部,运送商品和乘客。同时开辟了好几条航线,航运时间只需7-10天,并且全年都可航行,使得来到泰国的华人数量飞速增加,特别是汕头人和海南人。新一轮华人移民潮的来到代替了老一辈华人,对泰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湄南河下游与珠江三角洲

泰国华人的主要来源省份

在轮船出现后的100多年时间里,随着来到泰国的华人数量的增加,三聘华埠也逐渐扩大,后来出现了一条新的路——耀华力路。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耀华力路已发展成为曼谷最大的商业区和最现代化的娱乐场所。“耀华力”这个名字已成为曼谷华埠的总称。

三聘地区——耀华力路

耀华力之所以如此繁荣,除了泰国政府为大力发展西方文化的社会经济而在此地区修建了多条道路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华人能够及时调整自己,以适应随着西方轮船一起进入的自由经济模式。华裔抓住了这个新机遇,坚韧顽强的意志开展业务,并又一次取得成功。华裔从当时泰国第一出口产品大米贸易开始,逐渐扩展到其他业务,带来了泰国经济的全面繁荣,成为泰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而其中心则位于耀华力一带。

白天与夜晚的耀华力路

四世王时期,拉玛四世时期(公元1850年—1868年)

拉玛三世时期泰国打开国门接受西方文明。公元1855年英国派遣史约翰 鲍林与泰国签署《鲍林条约》后,泰国彻底取消了贸易垄断,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为了补充财政收入,由华人负责的税收官制度更加兴盛。同时华人在快速增长的对外贸易中的中间人角色也愈显重要。自由贸易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生产商品,于是华人又一次大量涌入,为了争抢劳工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小商号,也就是后来的帮会前身。这些商号之间摩擦不断,泰国政府为了加强对他们的管理,设立了华人长官一职,帮助审判华人的案件。

这个时期曼谷城向东扩展,开挖了帕敦格隆格撒河作为外城河,三聘于是成为京城内城的社区,这一时期还修建了曼谷第一条现代化的马路石龙军路,这条路经过三聘区,使这个华人商业区也随之扩大。

扩城之前的曼谷

如今的曼谷市区卫星图

由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中国国内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反对清政府的统治。在1850年至1860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到全国多个省市,清政府也进行残酷镇压,大量华人便逃往国外躲避战乱。1856年至1860年中国与西方列强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开放多个港口城市,同时取消禁止国人移居国外的规定,劳动力输出便成为合法之事。在1868年,正式开放汕头为港口,促使大量潮州人迁往包括泰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

1841年鸦片战争虎门之战期间,英国复仇女神号(最右后方)战舰击毁一艘清朝戎克船。

肆虐南中国的太平天国

五世王时期,拉玛五世时期(公元1868年—1910年)

这个时期,西方列强积极向外扩张势力范围,拉玛五世带领泰国度过难关保持了国家的主权独立。拉玛五世还进行一系列改革,学习西方,发展国家,其中包括取消了税收官制度。但华商们能够适时而变,转而从事新兴行业如大米贸易,依旧创造了事业上的辉煌。这一时期,原先的帮会组织被取缔,华人便以其他形式联合起来,如依方言区设立的会馆、公共慈善机构等。在五世王后期,泰国政府取消了华人的税牌制度,规定华人与当地泰国人一样,若免除徭役需每年向国家缴纳6铢的费用。

泰国中华会馆

三聘华埠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发展,修筑了多条马路,包括耀华力路。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华人寺庙、华人医院、华人银行、华文报纸和华校。拉玛五世还经常前往三聘区的寺庙施布法衣,使当地华人得以近距离觐见国王。

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使中国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国内出现了孙中山领导的以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为目标的革命团体。孙中山走访了多个国家的华人社区宣传其革命思想并寻求帮助,他曾四次来到泰国,在泰国华人中掀起了一股爱国热潮。同时清政府也开始重视海外华人,取消了禁止国人出国及回国的规定,并为此支持清政府的人加官进爵,除此之外还于1909年出台了第一部国籍法,规定父亲为华人者本人无论在哪出生都自动获得中国国籍。

六世王时期,拉玛六世时期(公元1910年—1925年)

国内华人的爱国热潮,使拉玛六世开始制定一系列泰化政策培养人们热爱泰国的思想。首先规定在泰居住时间达5年以上并表现良好的外国人可以获得泰国国籍。接着在1913年宣传实施国际法,规定在泰国出生者可获泰籍、父亲是泰籍本人无论出生地可获泰籍、与泰国人结婚者、申请加入泰籍的外国人有可能获得泰国国籍。在教育方面,泰国政府规定,以前只教授华文课程的华校必须开设泰语课程以及泰国历史,以便让华校的学生了解泰国更好地融入泰国社会。

拉玛六世时期泰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处于战胜国地位,使得西方势力在泰国的影响有所减弱,也为华人大米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机会,因此这一时期在三聘的松瓦路出现了泰国大米出口基地,耀华力路也开始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区。

泰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国。泰国一半的劳动力雇于农业。

泰国至今依然是大米出口重要国家

公元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成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政府。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使泰国华人运动也随之变化。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留下的遗嘱“团结、奋斗、救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泰国华校学生的座右铭。

国民政府大门

七世王时期,拉玛七世时期(公元1925年—193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泰国和其他国家一样遭遇了经济衰退,同时华人又一次大量涌入泰国,致使泰国政府开始限制华人入泰。中国国内尖锐的矛盾以及日本入侵中国使泰国华人的政治运动更加频繁,尤其在泰国的几百所华校内。泰国政府极为重视华校的情况,拉玛七世曾去曼谷四所遵纪守法的华校视察,为学校管理者带来信心,也促进了华人与当地人的友好关系。拉玛七世强调了长久以来中泰两国间亲密友好的关系,并要求华校除了教育学生热爱中国以外,也要教育他们热爱泰国。

在这一时期,公元1932年泰国政体变为君主立宪制。

拉玛七世

八世王时期,拉玛八世时期(公元1934年—1946年)

拉玛八世登上王位之时还很年轻,大部分时间在国外求学,其间只有两次短暂的回国经历,但他依然是泰国人民敬重和爱戴的国王。拉玛八世初期,为了进一步增进中泰两国人民间的了解于1936年成立了中泰协会。此后銮披汶政府时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华人的泰化进程。但是在二战期间,日本进入泰国后欲借道泰国扩张侵略,泰国政府为其提供了一系列帮助,由此和积极反日的泰国华人之间产生了矛盾。

公元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入中国南部几乎控制了所有沿海城市。同时还占领了几个重要城镇,包括南京。国民党政府只能迁都内地,与共产党合作一致抗日。这次战争使泰国华人掀起了抗日热潮,政治态度不同的双方都在积极宣传自己的政治理念。

极盛时期的日本军国主义

二战结束后,拉玛八世和王弟(即后来的普密蓬阿杜德国王)于1946年前往三聘看望当地华人,三聘华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欢欣鼓舞。这次三聘之行很快修补了华人泰人之间的裂痕使之重归于好。

当二战结束,中国抗日战争入的全面胜利后,国共之间又一次爆发了战争。

1946年国共内战期间,南方大饥荒

普密蓬阿杜德国王时期,拉玛九世时期(公元1946年至今)

普密蓬阿杜德国王是当今世界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他全身心投入国家的发展事业,遍访全国,为了提高全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做了许多工作。普密蓬国王是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让大家感到作为一个人人平等的泰国人而团结在一起。

已经离世的拉玛九世国王

拉玛九世初期世界处于冷战格局,分为东西两阵营。泰国属于西方阵营,而中国是共产主义阵营,两国停止了交往,华人移居泰国的脚步也就此停止。而耀华力的华人社区在1947年至1957年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曼谷引领潮流的商业和娱乐中心。

1975年周恩来总理会见泰国总理

直到1975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人民才开始自由来往,国家间的友好关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中国在邓小平的领导下进行了改革开放,恢复了与各国的外交关系,中国经济得到极大发展,逐步迈入现代化并发展至今。

可能有很多人已经知道泰国立法议会宣布新国王的事情了,王储哇集拉隆功即将继承王位,成为新一任泰国国王(拉玛十世),本人在此祝新国王万寿无疆。

END

本文为地球知识局作者原创,转载需经作者同意,请勿私自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