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自贸区再推新举措,这些有望成为全国首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自贸区再推新举措,这些有望成为全国首创

今年是上海自贸区成立十周年。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方卓然

今年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成立十周年。

近期,国务院印发《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

率先试点再制造产品进口、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金融创新发展推动区域绿色转型……2023年8月10日,界面新闻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获悉,上海自贸试验区提早谋划落实试点任务,其中,部分措施已开始在上海自贸区试点,并有望成为全国首批落地的制度创新举措。

率先试点再制造产品进口

再制造,是指以旧机器为毛坯,采用专门的工艺和技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一次新的制造。与此同时,再制造产业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

此次发布的《若干措施》明确,支持试点地区开展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同时严防以再制造产品的名义进口洋垃圾和旧品。

“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新政策一出台,公司立即到瑞典工厂下了再制造发动机产品进口‘首单’。”沃尔沃建筑设备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董事詹旭兴奋地告诉界面新闻。

沃尔沃集团有超过70年的再制造经验,全球共有8家再制造工厂,总部位于浦东金桥的沃尔沃建筑设备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是其在亚太区的唯一家再制造中心。

国外再制造原料件不能进口,制约了业务的拓展,也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堵点”。在此次试点前,该中心的再制造业务仅限于非道路设备类的小型零部件,发动机等大型部件再制造后无法入境。

詹旭透露,以铰链式卡车的发动机为例,相比生产一台同类产品的新品,再制造只需要花费50%的制造成本、60%的能耗,其中70%的物料可以回收再利用,整个过程的排污可以降低80%。

在新政利好下,沃尔沃有望成为全国首家成功开展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业务的企业。詹旭表示,“首单”产品预计9月能顺利报关进口运到国内。

浦东新区商务委副主任陆启星透露,《若干意见》出台后,上海自贸试验区第一时间对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需求进行了排摸,首批企业名单、商品信息和监管方案已批准实施,“今后,我们将严格按照部署要求,以逐案试点方式稳步推进再制造产品按新品进口业务,促进自贸试验区绿色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率先试点再制造产品进口为缩影,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推动货物贸易自由便利,提升贸易中心功能能级上不断进阶。

浦东新区发改委副主任肖林透露,最新数据显示,通过实施更加开放的通关便利化举措,持续推进“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全面实施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原产地证书签发、经核准出口商培育等便利化措施,促进货物通关提速增效,浦东新区上半年外贸进口总额同比增长17.9%。

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

增资申请在10个工作日内即获批准——瑞士再保险集团旗下瑞再企商保险有限公司今年体验到了一把“自贸区速度”。

此次发布的《若干措施》明确,将对外资金融机构在华开展业务、相关金融服务审批时限、 外国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专家的入境交流等提供便利。 

“出于业务拓展的考虑,公司注册资本由6.69亿元人民币增加至7.7亿元人民币。”瑞再企商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韶辉表示,2023年3月13日,公司就股东增资事项,根据相关规定向原上海银保监局提交了申请,拟增加瑞再企商注册资本1.01亿元人民币,由公司唯一股东瑞再国际财产保险有限公(Swiss Re International SE)全额出资,用于支持公司的业务发展。“整个审批流程高效且透明,企业能以最快的速度把这部分资金投入到中国市场的业务发展中。”

潘韶辉介绍道,增资后,瑞再企商将再关注大型基建项目、新能源、气候风险、高科技创新等领域;同时,瑞再企商将发挥公司全球网络平台和资源优势,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国际企业走进来提供保险保障。比如,去年,瑞再企商自行研发并推出了专门针对全球保单使用场景设计的条款 ONE Form(一站通保),协助客户以更高效合规的方式对其全球保单进行直接管理。

此外,瑞再企商还将加大数字化建设和线上网络平台搭建,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例如通过网络平台为教育、餐饮、小商铺等中小微企业提供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

事实上,作为外资保险企业,10年间,瑞再企商见证了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并受益于一系列的深化改革措施、制度创新以及对外开放为企业所创造的有利的营商环境,为外资企业深耕本土市场提供了“催化剂” 。

潘韶辉认为,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与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将为外资保险机构参与中国保险市场带来更大的机遇,有助于企业释放更多创新发展活力与动力。

如此高效的行政审批服务并非个案,而已成为上海自贸试验区推进制度型开放落地的一条具体举措,有望持续复制推广。

截至目前,首家外商独资券商、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首家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等一大批金融项目已相继落户,80家国际知名资管机构设立了120家各类外资资管公司,而更多金融领域首创性、引领性开放项目也有望加速落地。

肖林介绍道,为了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上海自贸区还将持续推动金融领域首创性、引领性开放项目落地,更好地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开展创新业务。除了瑞再企商,高盛工银QDII额度申请用时1个多月获批,并于今年6月发行了第一款产品;南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申请用时不到3个月获批……

金融创新发展推动区域绿色转型

浦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先行者”“排头兵”,在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过程中,不仅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要求,还要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尤其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方面体现引领作用。

因此,围绕服务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挥浦东金融产业规模优势、金融要素高度集聚的优势、金融开放创新“试验田”的优势,全面推进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这是浦东金融的历史使命,也是建设具有更高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核心区的内在要求。

浦东新区金融局办公室副主任吴进学透露,结合产业特色,浦东正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推出绿色金融三大专项服务计划,即绿色信贷计划、绿色证券计划、绿色租赁计划。

为推动银行信贷资源与浦东绿色产业项目有效对接,推动绿色信贷扩量提质,打造全国绿色信贷最佳实践区。截至去年年底,浦东地区20家主要的中外资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到2214.75亿元,同比增长53.49%。

同时,浦东新区还推进实施绿色证券计划,打造全国绿色证券产品创新、认证评价、推介发行、配置管理的中心枢纽,鼓励基金、资管等金融机构发行挂钩浦东绿色指数的理财、资管产品,引导更多资本投入浦东绿色产业。

吴进学表示,根据绿评机构中诚信统计,浦东企业已累计发行绿色债券规模总额1586亿元,其中,2022年发行规模614亿元,占全市的72%,发行规模较2021年翻了一番。

不仅如此,浦东新区还推进实施绿色租赁计划,从资金需求端和供给端同时发力,支持租赁公司通过信贷、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资金来源,降低实体企业绿色租赁业务成本。

而此次发布的《若干措施》27条明确提及,将试点环境保护新规则,支持企业建立提高环境绩效的自愿性机制。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研究开发部副总经理周夏风透露,目前中证浦东新区绿色50ESG指数、中证浦东新区绿色主题信用债指数正式上线运行,选取ESG评级较高、绿色低碳产业领域的企业作为指数样本,鼓励企业自愿遵循环境领域的企业社会责任。

界面新闻获悉,两个指数均于今年5月8日公告发布,旨在切实发挥绿色金融在双碳落实中的作用,完善绿色基金产品体系。

周夏风介绍道,绿色指数是绿色金融中较有特色的工具。绿色指数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在指数样本选择和权重分配上,体现证券发行人在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中所面临的机遇和风险。

他透露,截至2023年7月底,浦东绿色50 ESG指数涵盖50个注册在浦东的上市公司样本,合计总市值2.3万亿元;浦东绿色主题信用债指数还该169只绿色债券,总市值6300亿元。

其中,浦东绿色50 ESG指数样本公司平均绿色收入总额超出A股总体水平23%,单位温室气体排放量低66%,85%的样本公司具有碳减排措施、实行绿色办公或设立专门的环境管理部门,平均社会贡献值超过A股总体水平49%。

“这将有利于引导资产管理机构发行符合绿色投资理念的基金产品,并进一步引导上市公司提升ESG质效,共同服务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周夏风说。

浦东新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国家和上海市相关工作部署,上海自贸试验区正抓紧贯彻落实《若干措施》试点任务,对于已具备直接实施的措施抓紧推动落地,对于尚需上级部门出台实施细则的措施加强应用场景储备,力争加快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推进“苗圃变森林”,使制度创新成果惠及更多经营主体,同时持续健全完善风险防范制度,以“管得住”确保“放得开”。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自贸区再推新举措,这些有望成为全国首创

今年是上海自贸区成立十周年。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方卓然

今年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成立十周年。

近期,国务院印发《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

率先试点再制造产品进口、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金融创新发展推动区域绿色转型……2023年8月10日,界面新闻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获悉,上海自贸试验区提早谋划落实试点任务,其中,部分措施已开始在上海自贸区试点,并有望成为全国首批落地的制度创新举措。

率先试点再制造产品进口

再制造,是指以旧机器为毛坯,采用专门的工艺和技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一次新的制造。与此同时,再制造产业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

此次发布的《若干措施》明确,支持试点地区开展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同时严防以再制造产品的名义进口洋垃圾和旧品。

“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新政策一出台,公司立即到瑞典工厂下了再制造发动机产品进口‘首单’。”沃尔沃建筑设备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董事詹旭兴奋地告诉界面新闻。

沃尔沃集团有超过70年的再制造经验,全球共有8家再制造工厂,总部位于浦东金桥的沃尔沃建筑设备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是其在亚太区的唯一家再制造中心。

国外再制造原料件不能进口,制约了业务的拓展,也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堵点”。在此次试点前,该中心的再制造业务仅限于非道路设备类的小型零部件,发动机等大型部件再制造后无法入境。

詹旭透露,以铰链式卡车的发动机为例,相比生产一台同类产品的新品,再制造只需要花费50%的制造成本、60%的能耗,其中70%的物料可以回收再利用,整个过程的排污可以降低80%。

在新政利好下,沃尔沃有望成为全国首家成功开展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业务的企业。詹旭表示,“首单”产品预计9月能顺利报关进口运到国内。

浦东新区商务委副主任陆启星透露,《若干意见》出台后,上海自贸试验区第一时间对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需求进行了排摸,首批企业名单、商品信息和监管方案已批准实施,“今后,我们将严格按照部署要求,以逐案试点方式稳步推进再制造产品按新品进口业务,促进自贸试验区绿色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率先试点再制造产品进口为缩影,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推动货物贸易自由便利,提升贸易中心功能能级上不断进阶。

浦东新区发改委副主任肖林透露,最新数据显示,通过实施更加开放的通关便利化举措,持续推进“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全面实施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原产地证书签发、经核准出口商培育等便利化措施,促进货物通关提速增效,浦东新区上半年外贸进口总额同比增长17.9%。

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

增资申请在10个工作日内即获批准——瑞士再保险集团旗下瑞再企商保险有限公司今年体验到了一把“自贸区速度”。

此次发布的《若干措施》明确,将对外资金融机构在华开展业务、相关金融服务审批时限、 外国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专家的入境交流等提供便利。 

“出于业务拓展的考虑,公司注册资本由6.69亿元人民币增加至7.7亿元人民币。”瑞再企商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韶辉表示,2023年3月13日,公司就股东增资事项,根据相关规定向原上海银保监局提交了申请,拟增加瑞再企商注册资本1.01亿元人民币,由公司唯一股东瑞再国际财产保险有限公(Swiss Re International SE)全额出资,用于支持公司的业务发展。“整个审批流程高效且透明,企业能以最快的速度把这部分资金投入到中国市场的业务发展中。”

潘韶辉介绍道,增资后,瑞再企商将再关注大型基建项目、新能源、气候风险、高科技创新等领域;同时,瑞再企商将发挥公司全球网络平台和资源优势,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国际企业走进来提供保险保障。比如,去年,瑞再企商自行研发并推出了专门针对全球保单使用场景设计的条款 ONE Form(一站通保),协助客户以更高效合规的方式对其全球保单进行直接管理。

此外,瑞再企商还将加大数字化建设和线上网络平台搭建,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例如通过网络平台为教育、餐饮、小商铺等中小微企业提供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

事实上,作为外资保险企业,10年间,瑞再企商见证了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并受益于一系列的深化改革措施、制度创新以及对外开放为企业所创造的有利的营商环境,为外资企业深耕本土市场提供了“催化剂” 。

潘韶辉认为,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与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将为外资保险机构参与中国保险市场带来更大的机遇,有助于企业释放更多创新发展活力与动力。

如此高效的行政审批服务并非个案,而已成为上海自贸试验区推进制度型开放落地的一条具体举措,有望持续复制推广。

截至目前,首家外商独资券商、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首家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等一大批金融项目已相继落户,80家国际知名资管机构设立了120家各类外资资管公司,而更多金融领域首创性、引领性开放项目也有望加速落地。

肖林介绍道,为了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上海自贸区还将持续推动金融领域首创性、引领性开放项目落地,更好地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开展创新业务。除了瑞再企商,高盛工银QDII额度申请用时1个多月获批,并于今年6月发行了第一款产品;南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申请用时不到3个月获批……

金融创新发展推动区域绿色转型

浦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先行者”“排头兵”,在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过程中,不仅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要求,还要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尤其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方面体现引领作用。

因此,围绕服务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挥浦东金融产业规模优势、金融要素高度集聚的优势、金融开放创新“试验田”的优势,全面推进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这是浦东金融的历史使命,也是建设具有更高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核心区的内在要求。

浦东新区金融局办公室副主任吴进学透露,结合产业特色,浦东正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推出绿色金融三大专项服务计划,即绿色信贷计划、绿色证券计划、绿色租赁计划。

为推动银行信贷资源与浦东绿色产业项目有效对接,推动绿色信贷扩量提质,打造全国绿色信贷最佳实践区。截至去年年底,浦东地区20家主要的中外资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到2214.75亿元,同比增长53.49%。

同时,浦东新区还推进实施绿色证券计划,打造全国绿色证券产品创新、认证评价、推介发行、配置管理的中心枢纽,鼓励基金、资管等金融机构发行挂钩浦东绿色指数的理财、资管产品,引导更多资本投入浦东绿色产业。

吴进学表示,根据绿评机构中诚信统计,浦东企业已累计发行绿色债券规模总额1586亿元,其中,2022年发行规模614亿元,占全市的72%,发行规模较2021年翻了一番。

不仅如此,浦东新区还推进实施绿色租赁计划,从资金需求端和供给端同时发力,支持租赁公司通过信贷、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资金来源,降低实体企业绿色租赁业务成本。

而此次发布的《若干措施》27条明确提及,将试点环境保护新规则,支持企业建立提高环境绩效的自愿性机制。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研究开发部副总经理周夏风透露,目前中证浦东新区绿色50ESG指数、中证浦东新区绿色主题信用债指数正式上线运行,选取ESG评级较高、绿色低碳产业领域的企业作为指数样本,鼓励企业自愿遵循环境领域的企业社会责任。

界面新闻获悉,两个指数均于今年5月8日公告发布,旨在切实发挥绿色金融在双碳落实中的作用,完善绿色基金产品体系。

周夏风介绍道,绿色指数是绿色金融中较有特色的工具。绿色指数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在指数样本选择和权重分配上,体现证券发行人在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中所面临的机遇和风险。

他透露,截至2023年7月底,浦东绿色50 ESG指数涵盖50个注册在浦东的上市公司样本,合计总市值2.3万亿元;浦东绿色主题信用债指数还该169只绿色债券,总市值6300亿元。

其中,浦东绿色50 ESG指数样本公司平均绿色收入总额超出A股总体水平23%,单位温室气体排放量低66%,85%的样本公司具有碳减排措施、实行绿色办公或设立专门的环境管理部门,平均社会贡献值超过A股总体水平49%。

“这将有利于引导资产管理机构发行符合绿色投资理念的基金产品,并进一步引导上市公司提升ESG质效,共同服务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周夏风说。

浦东新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国家和上海市相关工作部署,上海自贸试验区正抓紧贯彻落实《若干措施》试点任务,对于已具备直接实施的措施抓紧推动落地,对于尚需上级部门出台实施细则的措施加强应用场景储备,力争加快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推进“苗圃变森林”,使制度创新成果惠及更多经营主体,同时持续健全完善风险防范制度,以“管得住”确保“放得开”。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