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4部20亿+,暑期档开启“群雄割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4部20亿+,暑期档开启“群雄割据”

在这个不断创造新的历史纪录的暑期档背后,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文|犀牛娱乐  小福

编辑|朴芳

今年暑期档的第4部20亿级电影诞生了。

伴随《孤注一掷》票房的一路蹿升,2023年暑期档凭借《消失的她》《八角笼中》《封神第一部》《孤注一掷》四部20亿级影片,顺利成为影史上第一个诞生四部20亿+项目的暑期档。

而在此之前,这个成绩还是由2018年暑期档创造的《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两部20亿+影片。

在这个不断创造新的历史纪录的暑期档背后,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超大体量项目消失

今年暑期档之所以罕见,其实主要源于暑期档整体格局的转变。

过往暑期档大多呈现出一种“一超多强”的模式,由一部票房产出超强的项目撑起大半个档期,这也催生出了一批单片票房超高的暑期档影片。

譬如在2017年暑期档,仅《战狼2》一部电影就贡献了超过55亿元的票房成绩,这足足领先第二名《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将近40亿元。

而目前守住票房最高一届暑期档的2019年,档期最大黑马《哪吒之魔童降世》也凭借47亿+的票房成绩稳坐暑期档冠军。即便是市场规模骤减的过去三年,像2020年暑期档的《八佰》和去年暑期档的《独行月球》也都凭借巨大票房优势领跑暑期。唯有2021年暑期档,在不可抗力的干扰下,才呈现出整体性疲惫。

不过到了今年暑期档,这种档期常规格局却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优质项目的涌现和更平均的头部产出。

从在档期打头阵的《消失的她》,到《八角笼中》《封神第一部》,再到后半场领跑的《孤注一掷》,基本上每半个月都能涌现出一部品质、话题兼具的优质头部影片,打造出了这场影史中最罕见的爆款接力跑。

按照目前趋势,今年最终极有可能形成两部30亿+,两部20亿+的史上规模最大暑期档头部阵营。

高口碑成为及格线

从一部超高票房电影领跑全局到若干部电影瓜分头部市场,主要的差异因素在于项目平均品质更高了。

电影市场的好项目评价标准并不唯一,在过往市场中热度高口碑平平的项目不胜枚举,这类影片同样是市场的重要构成。然而在今年的暑期档,高口碑却成了一部好电影的及格线。

这对于苦好电影已久的观众来说,项目口碑普遍上升意味着“踩雷”概率的降低,无疑是个积极的转变方向。

但某种程度上说,口碑的普遍提升也抬高了项目出圈的压力。

事实上,早在今年五一档就已经开始显现出口碑拉不开差距的问题。当时的映前头号种子《长空之王》与二号种子《人生路不熟》口碑反馈相近,每日票房产出也胶着不已。最终,还是《人生路不熟》发挥了喜剧类型的刚需特点才以微弱优势取胜。

而暑期档也延续了这种走势,品质稍差的项目根本无法在激烈的档期中长久存活。在出圈项目中高热度、高话题度项目比比皆是,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当然,相较于五一档的有限市场空间,三个月的超长档期时间,赋予了更多优质项目市场空间,容纳这4部20亿+项目甚至更多项目都不在话下。同时,在旺盛的市场环境下,不同圈层的观众都能够依托于个人兴趣选择自己的观影目标。

甚至把眼光再拉远一些,国庆档也有很大的可能性再度上演这种口碑内卷。张艺谋新片《坚如磐石》,话题续作《前任4》,坐镇档期的献礼大片《志愿军:雄兵出击》,还有备受行业看好的魏翔喜剧新作《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按照暑期档的节奏,靠口碑热度卷出四部10亿+,想来也不是太过虚无缥缈的事。

这种高口碑项目扎堆的新市场状态,一方面可能源于行业近来年的洗牌加剧,大浪淘沙,筛选出了更多优质影片;另一方面,也离不开过去三年的各类不可抗力,导致了很多优质项目被积压下来,被迫集中在今年出库存。

就以上述三个重点档期的重点项目为例。《封神第一部》实际上映时间距离最初计划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年之久。张艺谋导演的《坚如磐石》也是在杀青后悄无声息几年,这才重见天日。

另外,譬如《长空之王》《消失的她》两部备受关注的项目,其实也都是在去年就已经先行亮相过的影片。我们所看到的高品质项目集聚,离不开前三年大量优质项目的扎堆释放。

在短期时间内,这种高口碑的内卷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各个档期影片竞争的激烈程度,高口碑甚至可能成为一部影片在档期内得以存活的及格线。

这样的结果一定是好的吗?不一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像今年暑期档这般超高票房项目的消失,或许不会成为个例。

一家独大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观众重拾观影热情

在背后推动这一切的,正是广大的电影观众群体。透过这些新的市场现象,我们看到了观众的两个变化。

第一,观众更难被取悦了。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口碑发酵速度放缓问题,无论是口碑之作还是话题爆款,今年暑期档的诸多头部项目都离不开慢热。这个现象的本质在于观众对影片质量、话题度的重视程度变高了。

进一步来看,因此今年暑期档的爆款电影大多都具备一个能够引燃广泛受众的社会话题。而不具备此性质的项目,在口碑发酵、热度传播上就占了先天劣势。

像是在业内口碑优异的《热烈》,电影品质无可指摘。没能够再进一步,其实就败在了这个逻辑上。

另一方面,观众仍然愿意支持好电影,甚至更加主动地支持好电影。

正因观众更加注重影片的深层次价值,因此能够满足观众情绪价值或是具备更深层社会价值的项目,才可以获得观众更长效的支持。

电影观众“饭圈化”固然值得警惕,但换个角度来看,也正是因为观众们的“自来水”,《长安三万里》才能上映一个多月还能保持较高的上座率,背水一战的《封神第一部》才被成功抬出“ICU”。

当观众对电影品质更加重视,对电影话题的参与热情提升,市场活力自然也随之上涨。最终反馈到了最直观的档期票房数字上来。“电影市场复苏”这句口号喊了三年,然而直至这个暑期档,我们才真正等到了期待已久的触底反弹。

暑期档的破纪录已经提前成为定局。

但我们仍然需要冷静地意识到,在暑期档乃至国庆档结束后,冷档期依旧会归来。在优质项目扎堆热门档期的现象无法被缓解的当下,暑期档中观众的高度热情与复苏的消费能力能否延续到冷档期阶段,眼下还并不明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4部20亿+,暑期档开启“群雄割据”

在这个不断创造新的历史纪录的暑期档背后,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文|犀牛娱乐  小福

编辑|朴芳

今年暑期档的第4部20亿级电影诞生了。

伴随《孤注一掷》票房的一路蹿升,2023年暑期档凭借《消失的她》《八角笼中》《封神第一部》《孤注一掷》四部20亿级影片,顺利成为影史上第一个诞生四部20亿+项目的暑期档。

而在此之前,这个成绩还是由2018年暑期档创造的《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两部20亿+影片。

在这个不断创造新的历史纪录的暑期档背后,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超大体量项目消失

今年暑期档之所以罕见,其实主要源于暑期档整体格局的转变。

过往暑期档大多呈现出一种“一超多强”的模式,由一部票房产出超强的项目撑起大半个档期,这也催生出了一批单片票房超高的暑期档影片。

譬如在2017年暑期档,仅《战狼2》一部电影就贡献了超过55亿元的票房成绩,这足足领先第二名《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将近40亿元。

而目前守住票房最高一届暑期档的2019年,档期最大黑马《哪吒之魔童降世》也凭借47亿+的票房成绩稳坐暑期档冠军。即便是市场规模骤减的过去三年,像2020年暑期档的《八佰》和去年暑期档的《独行月球》也都凭借巨大票房优势领跑暑期。唯有2021年暑期档,在不可抗力的干扰下,才呈现出整体性疲惫。

不过到了今年暑期档,这种档期常规格局却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优质项目的涌现和更平均的头部产出。

从在档期打头阵的《消失的她》,到《八角笼中》《封神第一部》,再到后半场领跑的《孤注一掷》,基本上每半个月都能涌现出一部品质、话题兼具的优质头部影片,打造出了这场影史中最罕见的爆款接力跑。

按照目前趋势,今年最终极有可能形成两部30亿+,两部20亿+的史上规模最大暑期档头部阵营。

高口碑成为及格线

从一部超高票房电影领跑全局到若干部电影瓜分头部市场,主要的差异因素在于项目平均品质更高了。

电影市场的好项目评价标准并不唯一,在过往市场中热度高口碑平平的项目不胜枚举,这类影片同样是市场的重要构成。然而在今年的暑期档,高口碑却成了一部好电影的及格线。

这对于苦好电影已久的观众来说,项目口碑普遍上升意味着“踩雷”概率的降低,无疑是个积极的转变方向。

但某种程度上说,口碑的普遍提升也抬高了项目出圈的压力。

事实上,早在今年五一档就已经开始显现出口碑拉不开差距的问题。当时的映前头号种子《长空之王》与二号种子《人生路不熟》口碑反馈相近,每日票房产出也胶着不已。最终,还是《人生路不熟》发挥了喜剧类型的刚需特点才以微弱优势取胜。

而暑期档也延续了这种走势,品质稍差的项目根本无法在激烈的档期中长久存活。在出圈项目中高热度、高话题度项目比比皆是,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当然,相较于五一档的有限市场空间,三个月的超长档期时间,赋予了更多优质项目市场空间,容纳这4部20亿+项目甚至更多项目都不在话下。同时,在旺盛的市场环境下,不同圈层的观众都能够依托于个人兴趣选择自己的观影目标。

甚至把眼光再拉远一些,国庆档也有很大的可能性再度上演这种口碑内卷。张艺谋新片《坚如磐石》,话题续作《前任4》,坐镇档期的献礼大片《志愿军:雄兵出击》,还有备受行业看好的魏翔喜剧新作《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按照暑期档的节奏,靠口碑热度卷出四部10亿+,想来也不是太过虚无缥缈的事。

这种高口碑项目扎堆的新市场状态,一方面可能源于行业近来年的洗牌加剧,大浪淘沙,筛选出了更多优质影片;另一方面,也离不开过去三年的各类不可抗力,导致了很多优质项目被积压下来,被迫集中在今年出库存。

就以上述三个重点档期的重点项目为例。《封神第一部》实际上映时间距离最初计划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年之久。张艺谋导演的《坚如磐石》也是在杀青后悄无声息几年,这才重见天日。

另外,譬如《长空之王》《消失的她》两部备受关注的项目,其实也都是在去年就已经先行亮相过的影片。我们所看到的高品质项目集聚,离不开前三年大量优质项目的扎堆释放。

在短期时间内,这种高口碑的内卷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各个档期影片竞争的激烈程度,高口碑甚至可能成为一部影片在档期内得以存活的及格线。

这样的结果一定是好的吗?不一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像今年暑期档这般超高票房项目的消失,或许不会成为个例。

一家独大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观众重拾观影热情

在背后推动这一切的,正是广大的电影观众群体。透过这些新的市场现象,我们看到了观众的两个变化。

第一,观众更难被取悦了。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口碑发酵速度放缓问题,无论是口碑之作还是话题爆款,今年暑期档的诸多头部项目都离不开慢热。这个现象的本质在于观众对影片质量、话题度的重视程度变高了。

进一步来看,因此今年暑期档的爆款电影大多都具备一个能够引燃广泛受众的社会话题。而不具备此性质的项目,在口碑发酵、热度传播上就占了先天劣势。

像是在业内口碑优异的《热烈》,电影品质无可指摘。没能够再进一步,其实就败在了这个逻辑上。

另一方面,观众仍然愿意支持好电影,甚至更加主动地支持好电影。

正因观众更加注重影片的深层次价值,因此能够满足观众情绪价值或是具备更深层社会价值的项目,才可以获得观众更长效的支持。

电影观众“饭圈化”固然值得警惕,但换个角度来看,也正是因为观众们的“自来水”,《长安三万里》才能上映一个多月还能保持较高的上座率,背水一战的《封神第一部》才被成功抬出“ICU”。

当观众对电影品质更加重视,对电影话题的参与热情提升,市场活力自然也随之上涨。最终反馈到了最直观的档期票房数字上来。“电影市场复苏”这句口号喊了三年,然而直至这个暑期档,我们才真正等到了期待已久的触底反弹。

暑期档的破纪录已经提前成为定局。

但我们仍然需要冷静地意识到,在暑期档乃至国庆档结束后,冷档期依旧会归来。在优质项目扎堆热门档期的现象无法被缓解的当下,暑期档中观众的高度热情与复苏的消费能力能否延续到冷档期阶段,眼下还并不明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