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成本降至每斤数百元,CellX细胞培养肉距离产业化还有多远?|寻找低碳启明星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成本降至每斤数百元,CellX细胞培养肉距离产业化还有多远?|寻找低碳启明星⑨

面对气候危机和粮食安全,细胞培养肉或许是一种提供蛋白质的补充方案。

CellX千升吨级中试工厂落地活动,参会者试吃培养肉做的肉串。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界面新闻记者 | 赵思棋

界面新闻编辑 | 郑萃颖

上周,CellX(也称为“食未科技 ”)在上海宣布其细胞培养肉的千升吨级中试工厂落地并完成首批试产。在其名为“HELLO百元时代”的发布会上,CellX为现场的参与者提供了第一批中试工厂生产的细胞培养肉试吃:将培养肉以肉块、肉松、肉臊的三种形态,做成了烤肉串、肉松法棍、肉燥麻婆豆腐三道菜。试吃过程中记者了解到,该肉类是由可食用动物细胞经过专业技术培养而成的肉制品。从口感上说,有肉感,肉质较嫩。

细胞培养肉的目标并不是完全替代传统畜牧业,而是在面对蛋白质短缺和气候危机时起到替代蛋白的补充作用。传统养殖业存在诸多问题,如畜牧、养殖过程造成的环境影响和碳排放。“希望细胞培养肉技术可以帮助传统畜牧业实现升级和改善,传统养殖业未来可能会拥抱这项新技术,类似于现在汽车企业既有燃油车也做新能源车。”CellX创始人、CEO杨梓梁向界面新闻表示。

2013年,科学家马克·波斯特首次推出价值32.5万美元的实验室培养肉,过去几年细胞培养肉成本不断下降。据统计,2020年至2023年之间,培养肉生产成本下降了数十万倍。目前CellX的最新生产工厂将成本降低至数百元一斤,并计划在2025年将成本再降十倍。

全球范围内,细胞培养肉赛道的选手正在快速增加。统计显示,到今年,全球已有超过300家公司加入细胞肉领域,自2016年以来,行业总融资达27.8亿美元,产品包括猪肉、牛肉、鱼肉等。2022年,2家美国企业和1家以色列企业都已完成超4亿美元融资。麦肯锡预测,全球细胞肉将在未来十年内达到25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中国的培养肉产业相比于这些国际企业晚起步4年左右,目前国内主要有食未科技CellX、周子未来、Avant Meats、极麋生物、New Day Farm和佰泓生物等公司在培养肉领域探索。其中CellX是国内首家完成千升中试车间建设和运营的公司。

关注新蛋白产业发展的谷孚咨询公司告诉界面新闻,尽管我国在细胞培养肉领域的公司数量还不多,但其在全球融资排名中已进入前十。2019年到2023年间,南京农业大学、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等研究团队和机构已成功研发和展示了多种细胞培养肉产品,如猪肉和3D生物打印培育肉;香港初创Avant Meats研发出细胞培养鱼肚,并与生物技术公司QuaCell合作,进行降本和规模化生产;周子未来也推出了细胞培养五花肉并向规模化生产迈进;今年8月,CellX与东富龙集团合作在上海建立并运营了中试生产线。另有多家公司,如极麋生物和遇见味来,已发布细胞培养肉产品或完成了多轮融资。 

谷孚咨询统计的,细胞培养肉及海鲜投资前10的国家(2016-2022 年)

CellX杨梓梁表示,公司目前的千升吨级中试工厂成功培养了禽类细胞,未来有计划拓展至高价值的和牛、三文鱼等产品。CellX正在同步推动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产品准入,预计今年提交审批,计划2025年实现旗下产品在海外上市。“通过技术、产品、市场、监管等多个维度发力,期望率先实现CellX的产品走向市场。”杨梓梁说到。

谷孚细胞培养肉首席专家梁烨诗指出,细胞培养肉实现量产的过程中,生产逐级放大,因量级跨度大,且多种环境参数对细胞生理影响的不确定性,加大了大规模生产的难度。国内像CellX和周子未来已经实现的悬浮细胞体系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细胞驯化过程。

今年年初,CellX中试工厂开始使用悬浮培养技术、无血清培养基和数字化管理进行规模化量产试验。

CellX千升吨级中试工厂生产线。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国内一位研究动物细胞培养的教授告诉界面新闻,在细胞培养肉研制中,首先要开发低成本无血清培养基,这是一项艰巨任务。

“细胞在体外培养时需要培养基,通常培养基中常含有10%牛血清或胎牛血清,这些血清需要从动物中获取,此举违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需要开发无血清培养基。目前商业化的无血清培养基主要应用于生物医药制品的生产,相对于细胞培养肉制造而言成本较高。”该教授还指出,在开发无血清培养基的同时,还需要建立单个细胞无血清规模化悬浮培养技术,包括细胞系或细胞株的建立、贴壁依赖型细胞适应无血清悬浮培养、无血清培养基优化、大规模细胞培养工艺建立、细胞成脂与成肌分化等题。所有的研发工作都围绕解决这些技术难题而开展。CellX杨梓梁也表示,目前优质细胞株的筛选工作和降低培养基成本,是两大难处。

界面新闻探访中试产线过程中了解到,目前CellX利用高通量平台进行大批量筛选,目的是更快挑选出性能优异的细胞。衡量细胞性能的标准包括其生长速度、细胞密度及产率。以优中选优的方式,提高未来进入规模化量产的可能性。另外,与CellX合作的东富龙是提供培核心医药设备企业;杨梓梁认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为细胞培养肉行业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带来了有力支撑。

传统畜牧业一直存在对环境和资源造成压力、碳排放量过高、使用抗生素等问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显示,全球畜牧业碳排放量占人类总排放量的15%。对此,CellX CEO杨梓梁和研发负责人陈双双回应表示,CellX其中一个优势是不需要用到养殖场的面积,但可以达到差不多的产量。

在政策监管方面,美国、新加坡、欧盟等地区在2020年前后分别宣布了与细胞培养肉相关的食品安全政策。目前,美国Upside Foods和Eat Just公司两款细胞培养肉产品已经完成监管程序,并且可以进入美国市场;新加坡食品局(SFA)分别在2020年和2021年前后批准了GOOD Meat公司的鸡肉细胞培养食品;2021年7月,荷兰政府与当地细胞培养肉制造商和行业代表达成一致,允许在受控环境中对细胞培养的肉类和海鲜进行试吃,并建立了相应的“行为守则”。今年,澳大利亚、英国、瑞士都有陆续开始相关的食品安全审批。

据公开数据整理,中国是全球动物蛋白消费第一大国,肉类消费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市场总额近4万亿元,且供需缺口持续扩大。中国进口肉量已增长至千万吨级。中国在2020年进行了第一次“关于加快细胞培养肉发展战略部署” 的提案。随后2022年5月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再次明确提到 “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探索研发‘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实现食品工业化迭代升级,降低传统养殖业带来的环境资源压力”。CellX两位高管表示,目前我国政府正在完善相关政策,落地还需一些时间。

谷孚公司告诉界面新闻,今年细胞培养肉在全球的商业化进程加速,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起了一项调研项目,谷孚咨询及多家国内外细胞培养食品企业一起合作,就细胞培养食品监管的关键问题及未来的监管“路线图”进行调研,于近期完成了《细胞培养肉生产工艺和安全性调研报告》。此外,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与粮食及农业组织将在今年11月于上海举办细胞培养类食品与精密发酵专家圆桌论坛,探讨行业最新发展与国际食品安全监管。

CellX成立以来已先后获得国内外近2亿元人民币融资,目前总部在上海。CellX计划在2025年建立中国第一个百吨级工厂。CellX CEO杨梓梁表示,目前国内多地接洽,一些地方政府对用创新技术实现农业工业化表示欢迎。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成本降至每斤数百元,CellX细胞培养肉距离产业化还有多远?|寻找低碳启明星⑨

面对气候危机和粮食安全,细胞培养肉或许是一种提供蛋白质的补充方案。

CellX千升吨级中试工厂落地活动,参会者试吃培养肉做的肉串。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界面新闻记者 | 赵思棋

界面新闻编辑 | 郑萃颖

上周,CellX(也称为“食未科技 ”)在上海宣布其细胞培养肉的千升吨级中试工厂落地并完成首批试产。在其名为“HELLO百元时代”的发布会上,CellX为现场的参与者提供了第一批中试工厂生产的细胞培养肉试吃:将培养肉以肉块、肉松、肉臊的三种形态,做成了烤肉串、肉松法棍、肉燥麻婆豆腐三道菜。试吃过程中记者了解到,该肉类是由可食用动物细胞经过专业技术培养而成的肉制品。从口感上说,有肉感,肉质较嫩。

细胞培养肉的目标并不是完全替代传统畜牧业,而是在面对蛋白质短缺和气候危机时起到替代蛋白的补充作用。传统养殖业存在诸多问题,如畜牧、养殖过程造成的环境影响和碳排放。“希望细胞培养肉技术可以帮助传统畜牧业实现升级和改善,传统养殖业未来可能会拥抱这项新技术,类似于现在汽车企业既有燃油车也做新能源车。”CellX创始人、CEO杨梓梁向界面新闻表示。

2013年,科学家马克·波斯特首次推出价值32.5万美元的实验室培养肉,过去几年细胞培养肉成本不断下降。据统计,2020年至2023年之间,培养肉生产成本下降了数十万倍。目前CellX的最新生产工厂将成本降低至数百元一斤,并计划在2025年将成本再降十倍。

全球范围内,细胞培养肉赛道的选手正在快速增加。统计显示,到今年,全球已有超过300家公司加入细胞肉领域,自2016年以来,行业总融资达27.8亿美元,产品包括猪肉、牛肉、鱼肉等。2022年,2家美国企业和1家以色列企业都已完成超4亿美元融资。麦肯锡预测,全球细胞肉将在未来十年内达到25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中国的培养肉产业相比于这些国际企业晚起步4年左右,目前国内主要有食未科技CellX、周子未来、Avant Meats、极麋生物、New Day Farm和佰泓生物等公司在培养肉领域探索。其中CellX是国内首家完成千升中试车间建设和运营的公司。

关注新蛋白产业发展的谷孚咨询公司告诉界面新闻,尽管我国在细胞培养肉领域的公司数量还不多,但其在全球融资排名中已进入前十。2019年到2023年间,南京农业大学、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等研究团队和机构已成功研发和展示了多种细胞培养肉产品,如猪肉和3D生物打印培育肉;香港初创Avant Meats研发出细胞培养鱼肚,并与生物技术公司QuaCell合作,进行降本和规模化生产;周子未来也推出了细胞培养五花肉并向规模化生产迈进;今年8月,CellX与东富龙集团合作在上海建立并运营了中试生产线。另有多家公司,如极麋生物和遇见味来,已发布细胞培养肉产品或完成了多轮融资。 

谷孚咨询统计的,细胞培养肉及海鲜投资前10的国家(2016-2022 年)

CellX杨梓梁表示,公司目前的千升吨级中试工厂成功培养了禽类细胞,未来有计划拓展至高价值的和牛、三文鱼等产品。CellX正在同步推动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产品准入,预计今年提交审批,计划2025年实现旗下产品在海外上市。“通过技术、产品、市场、监管等多个维度发力,期望率先实现CellX的产品走向市场。”杨梓梁说到。

谷孚细胞培养肉首席专家梁烨诗指出,细胞培养肉实现量产的过程中,生产逐级放大,因量级跨度大,且多种环境参数对细胞生理影响的不确定性,加大了大规模生产的难度。国内像CellX和周子未来已经实现的悬浮细胞体系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细胞驯化过程。

今年年初,CellX中试工厂开始使用悬浮培养技术、无血清培养基和数字化管理进行规模化量产试验。

CellX千升吨级中试工厂生产线。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国内一位研究动物细胞培养的教授告诉界面新闻,在细胞培养肉研制中,首先要开发低成本无血清培养基,这是一项艰巨任务。

“细胞在体外培养时需要培养基,通常培养基中常含有10%牛血清或胎牛血清,这些血清需要从动物中获取,此举违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需要开发无血清培养基。目前商业化的无血清培养基主要应用于生物医药制品的生产,相对于细胞培养肉制造而言成本较高。”该教授还指出,在开发无血清培养基的同时,还需要建立单个细胞无血清规模化悬浮培养技术,包括细胞系或细胞株的建立、贴壁依赖型细胞适应无血清悬浮培养、无血清培养基优化、大规模细胞培养工艺建立、细胞成脂与成肌分化等题。所有的研发工作都围绕解决这些技术难题而开展。CellX杨梓梁也表示,目前优质细胞株的筛选工作和降低培养基成本,是两大难处。

界面新闻探访中试产线过程中了解到,目前CellX利用高通量平台进行大批量筛选,目的是更快挑选出性能优异的细胞。衡量细胞性能的标准包括其生长速度、细胞密度及产率。以优中选优的方式,提高未来进入规模化量产的可能性。另外,与CellX合作的东富龙是提供培核心医药设备企业;杨梓梁认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为细胞培养肉行业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带来了有力支撑。

传统畜牧业一直存在对环境和资源造成压力、碳排放量过高、使用抗生素等问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显示,全球畜牧业碳排放量占人类总排放量的15%。对此,CellX CEO杨梓梁和研发负责人陈双双回应表示,CellX其中一个优势是不需要用到养殖场的面积,但可以达到差不多的产量。

在政策监管方面,美国、新加坡、欧盟等地区在2020年前后分别宣布了与细胞培养肉相关的食品安全政策。目前,美国Upside Foods和Eat Just公司两款细胞培养肉产品已经完成监管程序,并且可以进入美国市场;新加坡食品局(SFA)分别在2020年和2021年前后批准了GOOD Meat公司的鸡肉细胞培养食品;2021年7月,荷兰政府与当地细胞培养肉制造商和行业代表达成一致,允许在受控环境中对细胞培养的肉类和海鲜进行试吃,并建立了相应的“行为守则”。今年,澳大利亚、英国、瑞士都有陆续开始相关的食品安全审批。

据公开数据整理,中国是全球动物蛋白消费第一大国,肉类消费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市场总额近4万亿元,且供需缺口持续扩大。中国进口肉量已增长至千万吨级。中国在2020年进行了第一次“关于加快细胞培养肉发展战略部署” 的提案。随后2022年5月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再次明确提到 “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探索研发‘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实现食品工业化迭代升级,降低传统养殖业带来的环境资源压力”。CellX两位高管表示,目前我国政府正在完善相关政策,落地还需一些时间。

谷孚公司告诉界面新闻,今年细胞培养肉在全球的商业化进程加速,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起了一项调研项目,谷孚咨询及多家国内外细胞培养食品企业一起合作,就细胞培养食品监管的关键问题及未来的监管“路线图”进行调研,于近期完成了《细胞培养肉生产工艺和安全性调研报告》。此外,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与粮食及农业组织将在今年11月于上海举办细胞培养类食品与精密发酵专家圆桌论坛,探讨行业最新发展与国际食品安全监管。

CellX成立以来已先后获得国内外近2亿元人民币融资,目前总部在上海。CellX计划在2025年建立中国第一个百吨级工厂。CellX CEO杨梓梁表示,目前国内多地接洽,一些地方政府对用创新技术实现农业工业化表示欢迎。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