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任泽平的富勒烯还能治帕金森病?首先你得是只小老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任泽平的富勒烯还能治帕金森病?首先你得是只小老鼠

王春儒团队近期发表了富勒烯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研究。不过,该研究还仅限于小鼠模型阶段,结论的局限性较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黄华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8月17日,知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微信公众号——泽平宏观发文显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王春儒团队在近期发表了题为《口服富勒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机制来减少神经炎症,进而缓解帕金森病》(《Oral fullerene reduces neuroinflammation to alleviate Parkinson’s disease via regulating gut microbiome》)这一文章。

前述文章主要讨论的是富勒烯治疗帕金森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帕金森病是一种与运动症状(动作迟缓、震颤、僵硬和不平衡)和其他并发症(包括认知障碍、精神障碍、睡眠障碍以及疼痛和感觉障碍)相关的大脑退行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归因于帕金森病的残疾和死亡增长速度快于任何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此前,任泽平高调宣布进军医药领域,称其团队研发的富勒烯成分的仁生泽发洗发水有很好的防脱效果,一时备受关注。

王春儒则是任泽平团队的科学家之一,两人正一起开发仁生泽发洗发水。目前,王春儒还是仁生泽发的首席科学家。从专业上来看,王春儒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富勒烯。富勒烯是一种碳材料。

此外,2015年,王春儒技术转移转化企业北京福纳康公司成立。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富勒烯在创新药、化妆品等领域研究及应用的企业。并且,北京福纳康公司持有多个富勒烯相关的技术专利,它也是任泽平做仁生泽发品牌的技术来源。

8月16日,仁生泽发公众号将王春儒的新研究成为“在富勒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但是,这一重大进展实则是基于老鼠模型的研究。也就是,该研究最多代表了它已在动物身上得到初步数据,而这些数据,未来是否能在人体的临床试验中依旧得出同一方向结论,存在不确定性。

并且,该产品能否作为疾病治疗药物进行人体临床试验也是一重不确定性。目前来看,该研究中的研究产品实际是含有富勒烯的橄榄油溶液。

8月17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邬剑军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依照文章结束来看,目前并不能得出富勒烯能治疗帕金森这个结论,只能说,呈现了一种未来治疗的可能性。

邬剑军表示,文章的实验过程大概是,首先让制备的帕金森模型小鼠摄入含有富勒烯的橄榄油以后,发现这种物质能在肠道富集,而未在脑内被检出,相当于说明它仅在消化道发挥作用。随后,检测肠道菌群,发现富勒烯调节紊乱的肠道菌群,增加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降低肠道炎症反应,最终抑制小鼠脑小胶质细胞激活,改善帕金森小鼠的动作迟缓和不协调。继而,实验形成推测,认为此物质可能治疗帕金森,有望发展成为新型的治疗帕金森的临床药物。而能做这样的推测是因为,无论是从现阶段的基础研究还是患者的临床检测情况来看,肠道菌群的变化和帕金森疾病的发生和治疗确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邬剑军也认为,这个实验只是一项基础研究,距离临床应用还很遥远。例如,肠道菌群的构成极为复杂,它与多种因素相关,比如不同的饮食喜好和生活习惯会造成肠道菌群的巨大差异,但在基础研究中选用的实验用小鼠的食物摄入比较单一,肠道菌群差异相对可控,对研究的观察也相对容易。

再如,实验中所用的啮齿类动物模型是通过毒性物质造模而成,而人类帕金森病的致病机制仍是个谜。因此,小鼠的帕金森病无法等同于人类帕金森病,因为简化的模型虽然控制了变量、便于实验开展,但掩盖了帕金森疾病的复杂性,在动物实验的结果并不能直接代表人类的情况。

“以往很多药物研究在小鼠甚至非人灵长类动物都取得很好的疗效,但在人类研究中或者安全性无法保障或者疗效一落千丈,因此一个临床药物的问世建立在巨量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邬剑军提出。

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神经外科医生也向界面新闻提供了类似观点。

他介绍,王春儒团队目前的研究属于基础研究,即从机制上去探索该药在帕金森疾病(PD)中的作用,还没涉及临床试验。该文章格式上应该是投稿状态,还没有通过同行评审。从原理上看,其通过调节免疫(抗炎),抑制多巴胺神经元(DA神经元)的退变,改善帕金森疾病小鼠的运动障碍。

该医生提出,目前,大部分疾病的机制都不明确,尤其包括阿尔兹海默症(AD)和帕金森(PD)。所以,同一个疾病从科学上出发,会出现不同角度的探索或解读,只要能拿出数据;但是,若是希望最终落地到临床转化,还需要证据。同时,基础研究的文章,全球一天可以有多篇发表。其表示,此类文章的“套路”也是一些科研文章的写照,“就是一点,临床前研究不能完全反映临床应用价值。”

不过,王春儒团队的文章中其实也提及,迄今,肠脑轴的生物学机制仍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口服富勒烯治疗帕金森疾病的详细分子生物学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王春儒团队的这一研究也是基于行业内炒作多年的“肠道菌群”相关理论。简单可理解为,干预肠道微生态可减少神经炎症,进而治疗帕金森。不过,关于肠道菌群的研究,海内外近些年实则已经经历了由热变冷的状态。这一现象背后,也意味着肠道菌群的相关机制依旧不够清晰,因果关系难以论证。

2022年7月,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讲席教授赵立平在接受《知识分子》采访时表示,理论上,肠道菌群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其结构被破坏以后可以引起或加重各种疾病,对这方面的认知不应再有争议。但具体到某个领域,是什么菌、造成了哪种特定的疾病,则要通过大规模的测序和合理的数据分析,要把可能的关键菌种找到,然后再回到无菌动物里去验证,做严密的机制分析,才能确定因果关系。

尽管学术研究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但在应用方面,已有公司做了相关专利布局。2022年11月,一家名叫厦门福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申报发明专利——“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在调节肠道菌群中的应用”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号:ZL 2020 1 0149176.9)。而据北京福纳康生物技术官方账号发文,厦门福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王春儒和曾经的厦门小五金电镀企业老板朱常锋共同建立的公司。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任泽平的富勒烯还能治帕金森病?首先你得是只小老鼠

王春儒团队近期发表了富勒烯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研究。不过,该研究还仅限于小鼠模型阶段,结论的局限性较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黄华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8月17日,知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微信公众号——泽平宏观发文显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王春儒团队在近期发表了题为《口服富勒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机制来减少神经炎症,进而缓解帕金森病》(《Oral fullerene reduces neuroinflammation to alleviate Parkinson’s disease via regulating gut microbiome》)这一文章。

前述文章主要讨论的是富勒烯治疗帕金森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帕金森病是一种与运动症状(动作迟缓、震颤、僵硬和不平衡)和其他并发症(包括认知障碍、精神障碍、睡眠障碍以及疼痛和感觉障碍)相关的大脑退行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归因于帕金森病的残疾和死亡增长速度快于任何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此前,任泽平高调宣布进军医药领域,称其团队研发的富勒烯成分的仁生泽发洗发水有很好的防脱效果,一时备受关注。

王春儒则是任泽平团队的科学家之一,两人正一起开发仁生泽发洗发水。目前,王春儒还是仁生泽发的首席科学家。从专业上来看,王春儒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富勒烯。富勒烯是一种碳材料。

此外,2015年,王春儒技术转移转化企业北京福纳康公司成立。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富勒烯在创新药、化妆品等领域研究及应用的企业。并且,北京福纳康公司持有多个富勒烯相关的技术专利,它也是任泽平做仁生泽发品牌的技术来源。

8月16日,仁生泽发公众号将王春儒的新研究成为“在富勒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但是,这一重大进展实则是基于老鼠模型的研究。也就是,该研究最多代表了它已在动物身上得到初步数据,而这些数据,未来是否能在人体的临床试验中依旧得出同一方向结论,存在不确定性。

并且,该产品能否作为疾病治疗药物进行人体临床试验也是一重不确定性。目前来看,该研究中的研究产品实际是含有富勒烯的橄榄油溶液。

8月17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邬剑军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依照文章结束来看,目前并不能得出富勒烯能治疗帕金森这个结论,只能说,呈现了一种未来治疗的可能性。

邬剑军表示,文章的实验过程大概是,首先让制备的帕金森模型小鼠摄入含有富勒烯的橄榄油以后,发现这种物质能在肠道富集,而未在脑内被检出,相当于说明它仅在消化道发挥作用。随后,检测肠道菌群,发现富勒烯调节紊乱的肠道菌群,增加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降低肠道炎症反应,最终抑制小鼠脑小胶质细胞激活,改善帕金森小鼠的动作迟缓和不协调。继而,实验形成推测,认为此物质可能治疗帕金森,有望发展成为新型的治疗帕金森的临床药物。而能做这样的推测是因为,无论是从现阶段的基础研究还是患者的临床检测情况来看,肠道菌群的变化和帕金森疾病的发生和治疗确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邬剑军也认为,这个实验只是一项基础研究,距离临床应用还很遥远。例如,肠道菌群的构成极为复杂,它与多种因素相关,比如不同的饮食喜好和生活习惯会造成肠道菌群的巨大差异,但在基础研究中选用的实验用小鼠的食物摄入比较单一,肠道菌群差异相对可控,对研究的观察也相对容易。

再如,实验中所用的啮齿类动物模型是通过毒性物质造模而成,而人类帕金森病的致病机制仍是个谜。因此,小鼠的帕金森病无法等同于人类帕金森病,因为简化的模型虽然控制了变量、便于实验开展,但掩盖了帕金森疾病的复杂性,在动物实验的结果并不能直接代表人类的情况。

“以往很多药物研究在小鼠甚至非人灵长类动物都取得很好的疗效,但在人类研究中或者安全性无法保障或者疗效一落千丈,因此一个临床药物的问世建立在巨量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邬剑军提出。

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神经外科医生也向界面新闻提供了类似观点。

他介绍,王春儒团队目前的研究属于基础研究,即从机制上去探索该药在帕金森疾病(PD)中的作用,还没涉及临床试验。该文章格式上应该是投稿状态,还没有通过同行评审。从原理上看,其通过调节免疫(抗炎),抑制多巴胺神经元(DA神经元)的退变,改善帕金森疾病小鼠的运动障碍。

该医生提出,目前,大部分疾病的机制都不明确,尤其包括阿尔兹海默症(AD)和帕金森(PD)。所以,同一个疾病从科学上出发,会出现不同角度的探索或解读,只要能拿出数据;但是,若是希望最终落地到临床转化,还需要证据。同时,基础研究的文章,全球一天可以有多篇发表。其表示,此类文章的“套路”也是一些科研文章的写照,“就是一点,临床前研究不能完全反映临床应用价值。”

不过,王春儒团队的文章中其实也提及,迄今,肠脑轴的生物学机制仍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口服富勒烯治疗帕金森疾病的详细分子生物学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王春儒团队的这一研究也是基于行业内炒作多年的“肠道菌群”相关理论。简单可理解为,干预肠道微生态可减少神经炎症,进而治疗帕金森。不过,关于肠道菌群的研究,海内外近些年实则已经经历了由热变冷的状态。这一现象背后,也意味着肠道菌群的相关机制依旧不够清晰,因果关系难以论证。

2022年7月,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讲席教授赵立平在接受《知识分子》采访时表示,理论上,肠道菌群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其结构被破坏以后可以引起或加重各种疾病,对这方面的认知不应再有争议。但具体到某个领域,是什么菌、造成了哪种特定的疾病,则要通过大规模的测序和合理的数据分析,要把可能的关键菌种找到,然后再回到无菌动物里去验证,做严密的机制分析,才能确定因果关系。

尽管学术研究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但在应用方面,已有公司做了相关专利布局。2022年11月,一家名叫厦门福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申报发明专利——“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在调节肠道菌群中的应用”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号:ZL 2020 1 0149176.9)。而据北京福纳康生物技术官方账号发文,厦门福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王春儒和曾经的厦门小五金电镀企业老板朱常锋共同建立的公司。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