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郫都区城镇社区内,以促进社区发展治理和提升社区服务为目的,并经过审核进入社区社会企业库的企业类型被称为社区社会企业,社区居委会作为特别法人全额控股该类企业。

近年来,郫都区致力于为社区社会企业提供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运营支持。在全市率先出台社区社会企业培育扶持办法、操作指南和入库指南等“1+2”政策,着力构建了“一库、一平台、一学院、一中心”的社区社会企业培育发展路径,全区已培育社区社会企业53家,孵化种子社区社会企业20家。
作为新兴事物,社区社会企业为社区治理带来了哪些改变?在政策推动方面,郫都区有哪些重点方向?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实地走访。
社区里的社会企业
让百姓身边有“新益”
70岁的甘华富师傅是一名有56年经验的老裁缝。几年前退休后,他闲下来,总觉得无事可做,而社区里的裁缝服务更少了。如今,在成都市十八匠社区服务有限公司提供的工位上,甘师傅实现了“再就业”,每月可增收近3000元。
成都市十八匠社区服务有限公司由郫都区奎星楼社区创立,社区工作人员王媛告诉我们,成都素有“九佬十八匠”的民间匠人传统,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加快,补鞋、磨刀、裁缝等匠人渐渐减少,然而居民一直有相关需求。社区识别出居民的需求后,成立了“十八匠”队伍开展志愿服务。到2020年,队伍成员已有20人,由社区出资作为志愿服务补贴,在每月8日、18日、28日的“社区公益服务日”巡回开展1元维修护理活动。
2021年,郫都区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区创办社会企业,十八匠公司应运而生,公司由社区居委会以特别法人身份全资成立,由社区两委等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和运营。公司设理发、缝纫、维修3个固定摊位,结合巡回服务提供便民服务。除了服务本社区,十八匠公司还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业务延伸至周边的望丛社区、凉水井社区等。目前,该公司已开展公益服务200余次,收益近3万元,被用于社区公共服务。
社区社会企业提供的物美价廉的服务,正是那些商业领域不提供或高价提供的服务,社区亟需有使命、懂社区、会经营的社会企业。截至目前,郫都区已培育社区社会企业53家,业务涉及就业支持、养老助老、妇幼成长、物业管理等民生公共服务领域,初步呈现创客服务驿站、产区互动、校地共融等场景,社区社会企业行业生态初具雏形。

53家社区社会企业覆盖42个社区
推动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治理
社区社会企业是成都市社会企业以社区为场景的一种重要类型,围绕社区服务提升和社区经济发展的两条主线,郫都区通过健全体系、优化服务和资源利用3条关键路径,联合居民、社会组织、高校及各类经营主体等,有效整合与转化社区各类资源,以达到组织社区化、服务社区化以及权益社区化的治理效能,实现社区自我造血、可持续性发展。
当前,郫都区培育的53家社区社会企业已覆盖了42个社区,在盘活社区闲置资源、实现社区造血、完善社区服务、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程度和水平、改善社区环境和就业情况等方面的成效日益凸显。
蜀都新邨社区成立了社区社会企业“成都市郫都区蜀都新邨社区生活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为业主提供全面的便民服务,包括商超、志愿服务、交通旅行、文娱健身、医药健康等。同时,该社区社会企业还与成都工业学院合作,构建创新创业平台,并联合第三方机构运营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老人提供服务。
红光街道合兴社区成立了“成都市郫都区合壹家综合服务有限公司”,通过聘请职业经理人打造平台,盘活社区的资源,解决公共服务短缺、老旧小区管理等问题。同时,以社区基金为驱动,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畅通诉求通道,满足居民的需求,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治理。
“靖绣缘”是由安靖街道高桥村村委会创办的知名蜀绣品牌,由第三方进行实际运营。公司承诺在利润分配中用于公益事业,并将剩余利润捐赠社区公益基金。公司基于安靖蜀绣文化创意公园内建筑,着力培育蜀绣产业,推进“三城三都”建设,打造蜀绣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提高蜀绣品牌的影响力和国际化程度。
规范引导、扶持和监管
为社区社会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如何为社区社会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如何在发展的视角下监管社区社会企业?郫都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郫都区以城镇社区社会企业为切入口,共建共治共享,致力于社区服务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健全体系、优化服务和资源利用,联合各方资源,实现社区治理效能,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
郫都区制定了国内首个“社区社会企业操作指南”,为社区社会企业提供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运营支持。指南涉及了社区社会企业的设立、运营和监管等方面,推动社区社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指南要求社区社会企业注重自我监督,实现社会目标,促进社区治理效能。此外,指南还开展了社区社会企业的社会属性监管,对存在问题的企业提供预警和改进建议。
当谈及接下来郫都社区社会企业的重点任务和攻坚方向,该负责人透露,郫都社区社会企业的重点任务和攻坚方向将是推动社区社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政策支持、培育机制、入库政策、资源对接、专业运营等问题,围绕“四个一”高质量发展项目展开工作。
“我们将完善社区社会企业法律、政策体系,建立实体化、专业化、可持续运营的综合服务平台和治理学院,做实做强综合服务中心,构建智慧平台,以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经营主体、街道政府和经营主体。”该负责人表示。
来源:推广
最新更新时间:03/21 11:2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