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荟萃民俗文化精华,江津构筑民俗休闲经济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荟萃民俗文化精华,江津构筑民俗休闲经济带

江津拥有丰富的古镇和民俗文化资源,如何发挥好民俗资源优势,成为当前文旅产业的重要课题。

文|丁怡心 唐浩

江津是重庆市首市级历史文化名城 ,拥有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7个中华传统村落、7个重庆市民间文艺之乡,历史人文厚重。

人文荟萃之地,诗书繁盛之乡。重庆江津民俗文化浓厚,白沙闹元宵民俗文化活动、川渝龙舟文化节、清源宫庙会……乘坐江跳线来到江津,再从江津城区出发,一路往西,这里古镇众多,几乎每到一处,都有别样的民俗文化气息。

白沙古镇 图片来源:重庆市江津区委宣传部 

坐拥民俗文化富矿,江津有着更长远的思考:一方面,做好传统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另一方面,结合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以“休闲体验”为锚点,让民俗文化迸发产业活力,形成民俗文化休闲经济带。

历史回响:在龙舟划行的号子声里

短暂地从现代世界出来,走进来自遥远时光的江津石蟆镇,脚步踏在青石板路上咚咚作响,在这里,古代和现代共振出一首有关时光和民俗文化的奏鸣曲。

清源宫是石蟆镇的标志建筑,始建于公元1510年,占地8000多平方米,这是目前渝西南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明清建筑,是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国家2A级景区。因纪念战国时期治水功臣李冰而建,供奉有李冰神像,为百姓祈求石蟆镇周边地区风调雨顺而闻名。

清源宫每年都要举办庙会和民间文艺演出,川剧座唱、舞狮表演、爬杆表演、楹联撰写等特色节目吸引了川渝交界江津区、合江县等区县数以万计的群众。“清源宫庙会”也从明代传承至今,成为难得的一方民俗。

从石蟆镇往东,就来到了江津区又一历史文化名镇——塘河镇。塘河镇连续举办了11年的“塘河流域川渝龙舟文化节”,一直受到游客的热捧。近几年节日内容更加丰富,民俗文化展演、活动规模、游客体验都进行了全新升级。

这里的塘河流域串联起重庆市江津区石蟆镇、塘河镇、白沙镇、以及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福宝镇、石龙镇、白鹿镇,六镇联合举办川渝龙舟文化节,成为当地重要的传统民俗文化节日。

塘河流域川渝龙舟文化节 苏盛宇摄

在这里,游客可以观赏激烈的传统龙舟竞渡、塘河婚俗水上展演、江津杂耍、川剧变脸、石工号子等非遗展演,体验民俗传统文化;还能尽情享受塘河水上风光,欣赏到极具创意的水上表演秀,水上汉服浆板表演,摩托艇表演,传统龙舟和山歌表演;还有广场美食,包粽子大赛让游客们享受传统美食;同时,游客们还可以参与到水上小龙舟、皮划艇、浆板等水上运动中,放松身心,充分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2023年端午节期间,塘河古镇接待各地游客超过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420万元,有效地拉动了当地经济,极大地提升了江津和塘河的知名度。

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罗兹柏看来,文旅实际就是以旅传文,地域是历史文化的根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旅游为载体,将本地的风土人情传播出去,这就是文旅。

罗兹柏进一步表示,民俗文化休闲特色的文旅,需要具有现代价值,不是对民俗简单搬运,而是要提炼出现代价值;不是让游客被动地接受,而是要反映时代的价值。

模式创新:影视+旅游激活休闲经济

与塘河相距仅10余公里的白沙,民俗文化又是另一道风景。

白沙“闹元宵”是当地最负盛名的民俗文化活动,每年吸引超过10万游客参与活动。一大早,白沙当地的20余支民俗表演队伍就早已摩拳擦掌,民俗巡游精彩纷呈,舞龙舞凤、狮王争霸、炸龙灯、划花船一一呈现,让人眼花缭乱。

到了晚上,绚烂焰火更是令人目不暇接。舞火龙、打铁水、焰火表演……天空中一道道绚烂的焰火绽放,伴随着人群中一声声激动的喝彩,将节日气氛推到最高潮!

打铁水  贺奎拍摄

白沙“闹元宵”不止停留在视觉享受上,更有一系列活动让游客尽情参与其中。猜灯谜、寻宝游戏,可以赢得丰厚奖品,还能随时进入游街队伍,与大家一起载歌载舞。玩累了,还有各种民俗美食等待品尝:鲜香味美的白沙臊子面、香辣爽口的鳝鱼面、晶莹剔透的水晶凉糕,还有香飘万里的美酒,仿佛都在为节日送上庆贺,迎接新的美好的一年。

即使在非假节日,白沙也不乏供游客休闲娱乐的场所,重庆影视城(江津白沙)就是其中之一。

历经百年风雨,白沙镇至今保留着明清时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风貌。从解放初期、改革开放初期,到现代建筑,跨越时间长,建筑风貌保存较好,提供给影视剧的拍摄资源丰富。特别是拥有的朝天咀码头酷似重庆朝天门码头,适合拍摄明清时期到现代的各种年代戏。截至目前,《纸醉金迷》《江姐》《雾都》《开罗宣言》《重庆谈判》《老江湖》等 100 余部影视剧在江津选景拍摄,来重庆的影视剧组 60%以上均要到江津取景拍摄。江津已成为重庆影视剧拍摄最多的区县,也是西部地区著名的老重庆主题影视拍摄基地。

重庆影视城江津白沙糖厂拍摄区 通讯员 钟邹俊逸 供图

“剧组拍摄来了,游客体验也来了。”白沙镇负责人介绍,依托重庆影视城(江津白沙)抗战胜利纪功碑、民国政府大楼、国泰大剧院等主要影视拍摄景观,还将打造艺术馆、图书馆、民宿、游乐场等影视文旅项目,推动影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让游客在民国场景中体验从‘观戏’到‘入戏’的穿越。” 

江津白沙还通过举办中国(白沙)影视工业电影周活动,做实重庆影视城,赋能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影视拍摄外景地和影视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据了解,现阶段白沙已建立“1+N全域影城”模式,依托总部园区,沿朝天咀码头-东华街-影视基地打造影视产业创业园区,搭建摄影棚,整合创业资源,邀约工作室入驻,为影视道具设计等多方面提供多维度创作基地和创业场所;联动周边城镇,把握成渝双城同建契机,做大做强重庆影视城,展示江津副中心城市、文旅融合示范镇名片。

深度挖掘:立足民俗内容,构建民俗休闲经济带

旅游是窥见一个城市的窗口,是文化的载体,以旅游的方式,游客可以感悟到一座城市多彩的人生。与此同时,文旅产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传播城市、地方文化,还提升城市的投资吸引力,让主客双方都有获得感和归属感。

民俗文化资源对地方旅游业的影响巨大,包括民俗旅游、民俗食品、民俗服装、地方民俗节庆等多个门类,但这些资源由于缺乏学科支撑,发展程度不一,有的做得好,有的做得差。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会执行会长郭道荣表示,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旅游与文化的融合趋势不断深化,文化旅游已成为不同于欣赏自然风光的新型旅游形式。他说,在这个阶段,随着社会物质的充实,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观光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体验不同的文化,而民俗文化旅游可以充分满足游客的涉外体验需求。

如何发挥好民俗资源优势,成为当前文旅产业的重要课题。

“江津的古镇文化非常丰富,仅仅一个区就有多个古镇串联,这在全国都是少有的。”在罗兹柏看来,江津的古镇之旅,就好比人生之旅:石蟆求子意味着人生出生,白沙求学意味着个人成长,再到中山恋爱,塘河结婚……一场古镇之旅,恰似人生旅途。

据悉,江津正在规划打造民俗文化休闲经济带,突破原本自然景区、红色旅游、古镇旅游的限制。重设五条旅游精品线路,正是举措之一,让游客不仅能感受到自然风光,还能了解、甚至参与到当地的风土人情体验中去。

在罗兹柏看来,重庆江津本地游更像是一个微度假的载体,具有近郊短时的特点。在文旅全面复苏的大背景下,要想打造好旅游经济带,第一就是要深挖主题的吸引力,使其更加情感化、生活化,能够更加契合游客人生追求;第二是景点情景的设置,要有氛围,注重沉浸式体验,突破枯燥的文字、照片,积极采用科技的力量进行场景的烘托、模拟、复原等;第三是要有互动的设计,引导游客参与,从而增进游客对城市的认识。

“旅游吸引就是眼球经济、体验经济、代客经济。”罗兹柏说,通过构建民俗休闲经济带,把民俗文化这种软实力转变成经济硬实力,通过民俗文化的体验,拉动旅游,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这既是江津的优势,也是未来江津文旅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在罗兹柏看来,挖掘传统民俗文化的价值、构建民俗文化特色的休闲旅游,既要结合现代科技去创新,但也不能全部用科技手段,“万万不能用科技取代人的主体地位,否则就失去了民俗的内核,要重视内容的深刻性,才能引导人们去参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荟萃民俗文化精华,江津构筑民俗休闲经济带

江津拥有丰富的古镇和民俗文化资源,如何发挥好民俗资源优势,成为当前文旅产业的重要课题。

文|丁怡心 唐浩

江津是重庆市首市级历史文化名城 ,拥有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7个中华传统村落、7个重庆市民间文艺之乡,历史人文厚重。

人文荟萃之地,诗书繁盛之乡。重庆江津民俗文化浓厚,白沙闹元宵民俗文化活动、川渝龙舟文化节、清源宫庙会……乘坐江跳线来到江津,再从江津城区出发,一路往西,这里古镇众多,几乎每到一处,都有别样的民俗文化气息。

白沙古镇 图片来源:重庆市江津区委宣传部 

坐拥民俗文化富矿,江津有着更长远的思考:一方面,做好传统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另一方面,结合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以“休闲体验”为锚点,让民俗文化迸发产业活力,形成民俗文化休闲经济带。

历史回响:在龙舟划行的号子声里

短暂地从现代世界出来,走进来自遥远时光的江津石蟆镇,脚步踏在青石板路上咚咚作响,在这里,古代和现代共振出一首有关时光和民俗文化的奏鸣曲。

清源宫是石蟆镇的标志建筑,始建于公元1510年,占地8000多平方米,这是目前渝西南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明清建筑,是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国家2A级景区。因纪念战国时期治水功臣李冰而建,供奉有李冰神像,为百姓祈求石蟆镇周边地区风调雨顺而闻名。

清源宫每年都要举办庙会和民间文艺演出,川剧座唱、舞狮表演、爬杆表演、楹联撰写等特色节目吸引了川渝交界江津区、合江县等区县数以万计的群众。“清源宫庙会”也从明代传承至今,成为难得的一方民俗。

从石蟆镇往东,就来到了江津区又一历史文化名镇——塘河镇。塘河镇连续举办了11年的“塘河流域川渝龙舟文化节”,一直受到游客的热捧。近几年节日内容更加丰富,民俗文化展演、活动规模、游客体验都进行了全新升级。

这里的塘河流域串联起重庆市江津区石蟆镇、塘河镇、白沙镇、以及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福宝镇、石龙镇、白鹿镇,六镇联合举办川渝龙舟文化节,成为当地重要的传统民俗文化节日。

塘河流域川渝龙舟文化节 苏盛宇摄

在这里,游客可以观赏激烈的传统龙舟竞渡、塘河婚俗水上展演、江津杂耍、川剧变脸、石工号子等非遗展演,体验民俗传统文化;还能尽情享受塘河水上风光,欣赏到极具创意的水上表演秀,水上汉服浆板表演,摩托艇表演,传统龙舟和山歌表演;还有广场美食,包粽子大赛让游客们享受传统美食;同时,游客们还可以参与到水上小龙舟、皮划艇、浆板等水上运动中,放松身心,充分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2023年端午节期间,塘河古镇接待各地游客超过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420万元,有效地拉动了当地经济,极大地提升了江津和塘河的知名度。

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罗兹柏看来,文旅实际就是以旅传文,地域是历史文化的根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旅游为载体,将本地的风土人情传播出去,这就是文旅。

罗兹柏进一步表示,民俗文化休闲特色的文旅,需要具有现代价值,不是对民俗简单搬运,而是要提炼出现代价值;不是让游客被动地接受,而是要反映时代的价值。

模式创新:影视+旅游激活休闲经济

与塘河相距仅10余公里的白沙,民俗文化又是另一道风景。

白沙“闹元宵”是当地最负盛名的民俗文化活动,每年吸引超过10万游客参与活动。一大早,白沙当地的20余支民俗表演队伍就早已摩拳擦掌,民俗巡游精彩纷呈,舞龙舞凤、狮王争霸、炸龙灯、划花船一一呈现,让人眼花缭乱。

到了晚上,绚烂焰火更是令人目不暇接。舞火龙、打铁水、焰火表演……天空中一道道绚烂的焰火绽放,伴随着人群中一声声激动的喝彩,将节日气氛推到最高潮!

打铁水  贺奎拍摄

白沙“闹元宵”不止停留在视觉享受上,更有一系列活动让游客尽情参与其中。猜灯谜、寻宝游戏,可以赢得丰厚奖品,还能随时进入游街队伍,与大家一起载歌载舞。玩累了,还有各种民俗美食等待品尝:鲜香味美的白沙臊子面、香辣爽口的鳝鱼面、晶莹剔透的水晶凉糕,还有香飘万里的美酒,仿佛都在为节日送上庆贺,迎接新的美好的一年。

即使在非假节日,白沙也不乏供游客休闲娱乐的场所,重庆影视城(江津白沙)就是其中之一。

历经百年风雨,白沙镇至今保留着明清时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风貌。从解放初期、改革开放初期,到现代建筑,跨越时间长,建筑风貌保存较好,提供给影视剧的拍摄资源丰富。特别是拥有的朝天咀码头酷似重庆朝天门码头,适合拍摄明清时期到现代的各种年代戏。截至目前,《纸醉金迷》《江姐》《雾都》《开罗宣言》《重庆谈判》《老江湖》等 100 余部影视剧在江津选景拍摄,来重庆的影视剧组 60%以上均要到江津取景拍摄。江津已成为重庆影视剧拍摄最多的区县,也是西部地区著名的老重庆主题影视拍摄基地。

重庆影视城江津白沙糖厂拍摄区 通讯员 钟邹俊逸 供图

“剧组拍摄来了,游客体验也来了。”白沙镇负责人介绍,依托重庆影视城(江津白沙)抗战胜利纪功碑、民国政府大楼、国泰大剧院等主要影视拍摄景观,还将打造艺术馆、图书馆、民宿、游乐场等影视文旅项目,推动影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让游客在民国场景中体验从‘观戏’到‘入戏’的穿越。” 

江津白沙还通过举办中国(白沙)影视工业电影周活动,做实重庆影视城,赋能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影视拍摄外景地和影视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据了解,现阶段白沙已建立“1+N全域影城”模式,依托总部园区,沿朝天咀码头-东华街-影视基地打造影视产业创业园区,搭建摄影棚,整合创业资源,邀约工作室入驻,为影视道具设计等多方面提供多维度创作基地和创业场所;联动周边城镇,把握成渝双城同建契机,做大做强重庆影视城,展示江津副中心城市、文旅融合示范镇名片。

深度挖掘:立足民俗内容,构建民俗休闲经济带

旅游是窥见一个城市的窗口,是文化的载体,以旅游的方式,游客可以感悟到一座城市多彩的人生。与此同时,文旅产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传播城市、地方文化,还提升城市的投资吸引力,让主客双方都有获得感和归属感。

民俗文化资源对地方旅游业的影响巨大,包括民俗旅游、民俗食品、民俗服装、地方民俗节庆等多个门类,但这些资源由于缺乏学科支撑,发展程度不一,有的做得好,有的做得差。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会执行会长郭道荣表示,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旅游与文化的融合趋势不断深化,文化旅游已成为不同于欣赏自然风光的新型旅游形式。他说,在这个阶段,随着社会物质的充实,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观光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体验不同的文化,而民俗文化旅游可以充分满足游客的涉外体验需求。

如何发挥好民俗资源优势,成为当前文旅产业的重要课题。

“江津的古镇文化非常丰富,仅仅一个区就有多个古镇串联,这在全国都是少有的。”在罗兹柏看来,江津的古镇之旅,就好比人生之旅:石蟆求子意味着人生出生,白沙求学意味着个人成长,再到中山恋爱,塘河结婚……一场古镇之旅,恰似人生旅途。

据悉,江津正在规划打造民俗文化休闲经济带,突破原本自然景区、红色旅游、古镇旅游的限制。重设五条旅游精品线路,正是举措之一,让游客不仅能感受到自然风光,还能了解、甚至参与到当地的风土人情体验中去。

在罗兹柏看来,重庆江津本地游更像是一个微度假的载体,具有近郊短时的特点。在文旅全面复苏的大背景下,要想打造好旅游经济带,第一就是要深挖主题的吸引力,使其更加情感化、生活化,能够更加契合游客人生追求;第二是景点情景的设置,要有氛围,注重沉浸式体验,突破枯燥的文字、照片,积极采用科技的力量进行场景的烘托、模拟、复原等;第三是要有互动的设计,引导游客参与,从而增进游客对城市的认识。

“旅游吸引就是眼球经济、体验经济、代客经济。”罗兹柏说,通过构建民俗休闲经济带,把民俗文化这种软实力转变成经济硬实力,通过民俗文化的体验,拉动旅游,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这既是江津的优势,也是未来江津文旅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在罗兹柏看来,挖掘传统民俗文化的价值、构建民俗文化特色的休闲旅游,既要结合现代科技去创新,但也不能全部用科技手段,“万万不能用科技取代人的主体地位,否则就失去了民俗的内核,要重视内容的深刻性,才能引导人们去参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