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界面山东
农旅融合是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兰陵县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放大资源优势、激活发展动能,加快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美文化休闲旅游名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9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6亿元。
党政统筹,构建旅游发展新机制
近年来,兰陵县以体制新、机制活为引领,建立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文旅工作专班、项目建设指挥部等工作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统筹全域规划编制,在县“十四五”规划中,将文化旅游业定位为主导产业,编制《兰陵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兰陵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旅融合多项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制定由县级领导、文旅部门、属地乡镇组成工作专班的机制,深入一线进行定点督导与帮扶纾困。积极探索实施点状供地,村企合作,荒地开发等,有效破解旅游发展用地难题。成立文旅集团,发挥平台优势、投融资优势,有效整合文旅资源,激发市场活力。对接临沂理工学校增设非遗传承、文化旅游专业,定向培养输送专业人才。成立兰陵县旅游行业协会,吸纳会员60余家,引导行业自律,优化服务环境。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以创建促提升,持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和服务品质。
丰富供给,培育旅游发展新动能
在坚持党建引领的同时,兰陵县还以强供给、抓精品为重点,把精品项目建设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牛鼻子、总抓手,开发了全国第一个国家农业公园,代村、压油沟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成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样板。先后引进20余家企业,投资开发兰陵王城、华夏酒城、宝山前野生动物园、大宗山等文旅大项目,其中:投资45亿元的兰陵王城项目被列入文旅部第二十期精品项目、山东省重大项目;投资50亿元的华夏酒城项目,实施工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工业+文旅”新模式;投资15亿元实施兰溪湿地公园、塔山片区改造提升,建设高品质“城市会客厅”。兰陵县通过发展“旅游+”新业态,培育了一批具有兰陵特色的精品旅游项目,现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3A级旅游景区4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旅游强乡镇3个,省级景区化村庄7个,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个。经过多年发展,兰陵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改变了临沂旅游市场“北热南冷”格局,成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要素引领,探索旅游发展新模式
以聚要素、促改革为主线,创新金融信贷服务,帮助压油沟景区、大宗山旅游区等企业贷款12亿元,有效破解了旅游企业融资难题。发挥全国宅基地改革试点优势,探索实施点状供地、荒地开发、村企合作等模式,盘活“沉睡”资源建设旅游民宿25处。注重融合发展、产业联动,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代村“农文旅”融合打造乡村振兴“共同体”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压油沟村旅游扶贫实践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 。注重示范引领、品牌创建,兰陵国家农业公园获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休闲农庄、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沂蒙老街被评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田园新城小镇被评为山东省特色小镇。压油沟景区入选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名单,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愁旅游目的地、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兰陵古村花海乡趣游”“丰收兰陵乡韵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内外联动,塑造旅游品牌新形象
以树品牌、塑龙头为策略,创意策划了“兰香东方·酒香神州·菜香天下”的旅游形象以及“华夏古县、醉美兰陵”特色品牌。连续成功举办十一届兰陵蔬菜产业博览会,打造会展交易、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多元业态融合模式。先后承办山东文旅扶贫带货大会、全国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全市乡村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打造了荀子文化节、萧氏宗亲会、新春贺年会、油菜花节等节事品牌。加强区域联动,开放融合,主动深化与鲁南经济圈的接轨融合,东连日照滨海度假旅游,南通徐州旅游市场,西接台儿庄古城,北融临沂大环线旅游,推进跨区域文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环兰陵200公里旅游圈,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融合互促发展。目前,51家旅行社与县内重点景区签订客源输送协议,与县域外17家景区客源互送、利益共享。
路径明确,底蕴深厚,区位更优
兰陵县和其他县区相比,旅游发展的特色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发展路径明确。兰陵是农业大县,是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南菜园,农业生态条件优越。虽然旅游发展起步较晚,但路径明确、效果明显,打造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兰陵模式,走出了一条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独特路径。以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压油沟为代表的乡村旅游项目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压油沟生态农业旅游入选全国“一县一品”典型案例,景区所在的代村、压油沟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成为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样板标杆。第二,文化底蕴深厚。屈原为兰陵取名,荀子两任兰陵令,诗仙李白畅饮兰陵美酒,千年传承、享誉至今。近年来,兰陵县围绕建设“人文厚重和美新兰陵”,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推进兰陵王城、华夏酒城等项目建设,为推动全域旅游提供了不竭动力。第三,区位优势明显。兰陵处于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带中间位置,是连接南北的重要枢纽,是临沂全面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京沪高铁二通道在兰陵设站,为推动全域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兰陵齐鲁楚文化交融,兰陵人有情有义、开放包容、热情好客、能够让八方来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发挥农业、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兰陵县立足资源优势,探索出以“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兰陵模式。一是政策推动。建立一系列工作推进、督导考核和奖励激励机制,出台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加大扶持力度,营造协同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浓厚氛围。二是项目驱动。引入兰陵新天地、开元置业、世纪福缘等20家公司投资旅游,先后开发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压油沟、兰陵王城、知青村、大宗山、邓王山等文旅重点项目,有效增强产业发展的市场活力。三是就业带动。通过土地参股、租赁经营、成立合作社等方式,吸引农户广泛参与。比如,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实现常年性就业300人,季节性用工每年1500人次;压油沟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吸纳周边3个乡镇、9个村1200多人就业。四是产业联动。注重旅游与农业、文化、体育融合发展,改变农村发展路径单一的局面。比如,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代村,依托乡村旅游,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共同富裕”示范区;《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平台多次报道兰陵县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做法。
旅游产业“百舸争流”,唯有“奋楫者”才能扬帆远航。据悉,下一步,兰陵县将大力实施旅游强县战略,坚持提升品质为宗旨,聚焦游客多元化、个性化、体验化需求,以“精品内容+精细服务”打造一批具有兰陵辨识度的文旅IP;坚持创新开放为内核,持续探索“农文旅+”模式,推动农文旅与教育、体育、康养、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坚持项目建设为支撑,推进兰陵王城、华夏酒城、宝山前二期、兰陵望之森林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动兰陵旅游提质发展;坚持智慧化为引领,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强化内涵创意、提升科技含量,着力打造未来景区、未来园区、未来街区等新场景,构建全域共建、全业共融、全民共享的产业发展格局,努力打造国内知名的生态休闲文化旅游目的地。
来源:推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