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她们经过风暴:对话秦海燕、佟丽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她们经过风暴:对话秦海燕、佟丽娅

关于她们的,勇敢的故事。

文|毒眸

“我向往的女性她们选择成为作家、艺术家、科学家,以这些身份挖掘 、塑造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类各种伟大的可能性。她们每一次面临她们可以躲在性别的洞穴里就可以逃避风暴的时候,她们没有选择逃避,她们挺身而出,对自己赌咒发誓,我要做得更出色,更完美。这一次真付出行动,这一次我竭尽所能。”

作家蒋方舟曾在演讲中提到过的这段话,在《我经过风暴》上映的时间节点显得非常贴切。这是一部不止于家暴、女性困境的影片,在导演、编剧秦海燕和演员佟丽娅的感知里,它有关成长和勇气,充满了对他人和现实的关照。

从电影到创作者,在每一次的暴风雨来临前,她们都没有选择逃跑,而是勇敢面对。影片上映前,毒眸与秦海燕和佟丽娅聊了聊电影、女性和勇气的故事。

必须要拍的电影

2019年,秦海燕的朋友遭遇了家暴,这件事震惊了她。原本以为家暴是很遥远的事,没想到距离这么近,更何况,朋友和其丈夫都是高知的、有独立经济能力的人,但在处理这样的问题时还是非常无力。作为创作者,秦海燕的表达欲在受触动后涌现,她想把它拍成电影。

做了近二十年编剧,秦海燕第一次有自己做导演、把这件事拍出来的欲望。“可能因为我很早地进入婚姻、生养小孩,没有那么早地把导演的身份赋予自己,觉得编剧这个身份是能够让我去兼顾很多事情的,没有想过一定要做导演。”而对这个题材无法按捺的表达欲,产生在她做了大量的采访之后。

除了一二线城市,秦海燕还去了县城和农村,采访了受害者、反家暴组织、基层干警和律师等,积累了数百个真实案例之后,产生了一种使命感,她形容那是一种“感其所感,伤其所伤,痛其所痛”的情绪。“我设想过可能会有很多声音说这是蹭女性主义的话题,讨论被带偏到男女对立或者恐婚恐育,但我的初心就很坚定,就是想要让这个问题被看到、被解决,想让大家倾听和了解家暴的受害者们,理性地探讨这个问题。”

《我经过风暴》的女主角徐敏的经历代表了采访中很多女性的真实经历,律师李小萌也来自真实事件:一位年轻的助手律师在好不容易帮助受害人离婚后,受害人又自己回到了家庭,助手律师崩溃了,辞职了。考虑到现实情况,旁观者总是质疑受害者在离婚与不离婚中的反复,不理解她们的处境,但以律师的视角进入故事、了解徐敏的心路历程,这样的处理方式更加柔和,也完成了两个女孩成长和相互救赎的叙事。

对于故事中的施暴者、男主角陈均,秦海燕不想塑造出一个纯粹的恶魔或者渣男。“家暴其实是有模型的,会有施暴和施暴后的求饶,‘甜蜜期’和瓶颈期,然后才是下一次的施暴。”她希望角色是有血有肉有根基的,所以她也不想找一个看起来就很凶的演员,反而希望他有一定的欺骗性。

因为真实情况就是如此——很多施暴者总是看似温顺、好脾气,带着受害者进入了一段有欺骗性的婚姻,这也让演员的表演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而陈均的饰演者吴昱翰的表演很好地实现了这种反差感。

女主角徐敏的扮演者是最先确定下来的。秦海燕直接去横店找到了正在拍戏的佟丽娅,一起吃了顿外卖、聊了剧本,就定了下来。“可能就是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当时并没有其他人选,也没有想过丫丫拒绝后的方案,她也一刻都没有犹豫,就好像是在那个剧本的前提下,同呼吸共命运了。”秦海燕说道。

然而编剧是对剧本和文字负责,有过《找到你》《刺杀小说家》《万里归途》等多部作品经验的秦海燕已经熟练于此,但当导演还是第一次,难免紧张。她只能在前期准备上下足功夫,跟摄影师、分镜师把每一个镜头都画好了,所有准备都足够充分了,才敢开拍。

或许是因为所有参与《我经过风暴》的工作人员都背负着关照现实的使命感,影片的前期准备和拍摄都算得上顺利,但真到了后期和上映阶段,困难和阻碍远超想象。“我们所有人又经历了一次风暴,连环风暴。”

她们经过风暴

秦海燕选择先拍一些温馨的场景。第一场戏是徐敏与陈均还有两个孩子恩爱的戏,一家人一起唱K、玩耍、做游戏,先把原本温暖的家庭氛围营造出来。只有先“甜”过,再把这些美好的东西撕碎的时候,演员和观众的痛感才会更强烈。

在片场的时候,吴昱翰不跟佟丽娅说话,故意疏远她,怕演员之间的熟悉感会影响角色的准确性,连前期的恩爱也是表演出来的,与影片的故事更为贴合。而在佟丽娅的视角里,一开始拿到剧本还没有产生很强的使命感,只是觉得自己柔弱的外表下的力量与勇敢被导演看到了,也希望自己能够在这部电影里突破以往的银幕角色。

在看了大量资料、做了功课、走进了角色之后,佟丽娅才真正有了被点燃的表达欲。“暴力并不只是挨打,语言上的暴力、精神上的控制等等,都属于暴力,很多我自己的困惑,在表演过程中解开了。”

影片中一场法庭上的重场戏,佟丽娅主动找秦海燕商量,把这场戏连着演下来,秦海燕理解演员需要非常连贯、饱满的情绪,就调整了分镜,连拍了四天。场景是真实的法庭,群众演员们在旁边,佟丽娅就像站在话剧舞台的中间表演,被眼泪和汗水浸透。那个镜头仅一条就演了接近半个小时,所有在场的群众演员都哭了,像话剧谢幕一样,掌声响了起来。

佟丽娅一开始还在收着演,直到两个孩子进来,张开口说话的时候,佟丽娅的脑海出现了很多画面,那些画面组成了她经历的徐敏的一生。“在说所有的台词时,像在过电影一样,讲述自己发生的事情,那种感觉太强烈了,我被撕开,觉得很痛。”佟丽娅说道。那些观众的现场反应,也都再次把她推进了徐敏这个角色里。

为了演出角色的恍惚和疲惫,佟丽娅熬了几天不睡觉不吃东西,表演的时候天天哭,哭到大脑缺氧,眼神才算对了。那段时间她感觉到非常窒息,一条镜头拍过了,会到外面站一会儿。五六月份的南京阳光很好,空气里还有桂花的香味,她和秦海燕一起站着感受着。“等拍完了能不能带我喝场大酒,放松一下,不然那个东西憋在心里,太难受了。”

而当时的秦海燕,也在导演和“自己”的平行身份里挣扎着。以创作者的身份来看待这部影片,需要理性地把握,但以“自己”的身份去看,又非常感同身受——虽然自己哭崩了,但回到具体的工作里,还是该删的删,该拿掉的还是要拿掉——秦海燕也在《我经过风暴》里学会了如何平衡自己的多重身份。

佟丽娅在看到成片的时候已经觉得不认识自己了。“我们演员都是精心打扮好展示给别人看的,所有人看到的佟丽娅都是化妆师几个小时给化妆造型后,盛装打扮好的样子,但这部戏我很感谢导演没有让我漂亮着。”

所有女性都有很崩溃的、狼狈的时刻,看到影片里自己的样子,佟丽娅觉得那才是这个年纪的女性遇到了困难时该有的样子,也是观众没有见过的佟丽娅的样子。能够完全投入完成这样一个角色,佟丽娅觉得很幸运。神奇的地方是,徐敏和她演过的很多角色,都在平行时空影响着她的生活、价值观,甚至改变了她的选择。

不再害怕,不会停下

“我本身就经历过各种各样的风暴,但现在的我变得勇敢了。”佟丽娅说,演过多少角色,就有多少个人生轨迹,这些东西会映照她自己身上。而在《我经过风暴》的平行时空里,徐敏给了佟丽娅很多能量。她不再惧怕风暴,决定用自己的方式走出来。 “这就是我的人生,我就是经历了这些,不怕给大家展现,也不怕大家去相互比较,这就是我的角色,我是一个演员,应该去有多种的体验,把我身上的能量发挥出来,为了怕引火烧身就演一点普通的、柔弱的、安全的角色,演员的意义何在?在家什么都不干岂不是更舒服?”

风暴之后,佟丽娅对演员的身份也有了更多的感受。在对话中她提到,有一段时间很流行小白兔的角色,有一段时间又很流行“霸总”的角色,再过一段时间可能很流行的大女主“爽文”,演员可能会根据流行来决定自己合适什么,“但我现在觉得我们不应该跟着潮流走,不要被带跑,要做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以前拿到那些“小白兔”的角色,不是演员不想演,是那些角色可能力量给不到,她们也没有表达的出口;没有这么血淋淋的现实主义题材,就没有机会表达。在佟丽娅看来,现在越来越多的剧本创作过程中就已经敢表达了。

“如果以后有更多有力量的创作者能够把自己的力量展示出来,对我们这个年纪的女演员也很友好,因为有更多的角色可以去演,也因为经历得更多,心理上的阅历更能担得住这样的角色。”她想要继续尝试更多有挑战性的角色,时常停下来思考、充电,赋予角色和自己新的生命力。

秦海燕则找到了一个路径——进行真实的采访、扎根生活,通过创作来真实地反映当下的女性的困境,让她们的情感与生活能有更多的机会被写出来、拍出来。入行至今,她没有觉得因为女性的身份在职业发展上受到太多的限制,更相信这是一个凭真本事的行业。

“编剧写不好就没用,写好了其实是有机会的。”这些年看到行业里很多女性电影人在各个工种上闪闪发光,在电影节的创投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的女性创作者,秦海燕觉得她们的表达和技法都非常成熟,新生的女性的创作者的力量特别强大。

而她自己,也不会停止写作。“我在写剧本的时候,体会到的那种快乐的阈值可能大于生活中所有一切的东西,这是会上瘾的,所以我不可能放弃快乐,一定还会继续写下去。”

当她们不再逃跑,竭尽所能地走下去,电影落幕后,关于她们的、勇敢的故事,也不会停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她们经过风暴:对话秦海燕、佟丽娅

关于她们的,勇敢的故事。

文|毒眸

“我向往的女性她们选择成为作家、艺术家、科学家,以这些身份挖掘 、塑造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类各种伟大的可能性。她们每一次面临她们可以躲在性别的洞穴里就可以逃避风暴的时候,她们没有选择逃避,她们挺身而出,对自己赌咒发誓,我要做得更出色,更完美。这一次真付出行动,这一次我竭尽所能。”

作家蒋方舟曾在演讲中提到过的这段话,在《我经过风暴》上映的时间节点显得非常贴切。这是一部不止于家暴、女性困境的影片,在导演、编剧秦海燕和演员佟丽娅的感知里,它有关成长和勇气,充满了对他人和现实的关照。

从电影到创作者,在每一次的暴风雨来临前,她们都没有选择逃跑,而是勇敢面对。影片上映前,毒眸与秦海燕和佟丽娅聊了聊电影、女性和勇气的故事。

必须要拍的电影

2019年,秦海燕的朋友遭遇了家暴,这件事震惊了她。原本以为家暴是很遥远的事,没想到距离这么近,更何况,朋友和其丈夫都是高知的、有独立经济能力的人,但在处理这样的问题时还是非常无力。作为创作者,秦海燕的表达欲在受触动后涌现,她想把它拍成电影。

做了近二十年编剧,秦海燕第一次有自己做导演、把这件事拍出来的欲望。“可能因为我很早地进入婚姻、生养小孩,没有那么早地把导演的身份赋予自己,觉得编剧这个身份是能够让我去兼顾很多事情的,没有想过一定要做导演。”而对这个题材无法按捺的表达欲,产生在她做了大量的采访之后。

除了一二线城市,秦海燕还去了县城和农村,采访了受害者、反家暴组织、基层干警和律师等,积累了数百个真实案例之后,产生了一种使命感,她形容那是一种“感其所感,伤其所伤,痛其所痛”的情绪。“我设想过可能会有很多声音说这是蹭女性主义的话题,讨论被带偏到男女对立或者恐婚恐育,但我的初心就很坚定,就是想要让这个问题被看到、被解决,想让大家倾听和了解家暴的受害者们,理性地探讨这个问题。”

《我经过风暴》的女主角徐敏的经历代表了采访中很多女性的真实经历,律师李小萌也来自真实事件:一位年轻的助手律师在好不容易帮助受害人离婚后,受害人又自己回到了家庭,助手律师崩溃了,辞职了。考虑到现实情况,旁观者总是质疑受害者在离婚与不离婚中的反复,不理解她们的处境,但以律师的视角进入故事、了解徐敏的心路历程,这样的处理方式更加柔和,也完成了两个女孩成长和相互救赎的叙事。

对于故事中的施暴者、男主角陈均,秦海燕不想塑造出一个纯粹的恶魔或者渣男。“家暴其实是有模型的,会有施暴和施暴后的求饶,‘甜蜜期’和瓶颈期,然后才是下一次的施暴。”她希望角色是有血有肉有根基的,所以她也不想找一个看起来就很凶的演员,反而希望他有一定的欺骗性。

因为真实情况就是如此——很多施暴者总是看似温顺、好脾气,带着受害者进入了一段有欺骗性的婚姻,这也让演员的表演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而陈均的饰演者吴昱翰的表演很好地实现了这种反差感。

女主角徐敏的扮演者是最先确定下来的。秦海燕直接去横店找到了正在拍戏的佟丽娅,一起吃了顿外卖、聊了剧本,就定了下来。“可能就是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当时并没有其他人选,也没有想过丫丫拒绝后的方案,她也一刻都没有犹豫,就好像是在那个剧本的前提下,同呼吸共命运了。”秦海燕说道。

然而编剧是对剧本和文字负责,有过《找到你》《刺杀小说家》《万里归途》等多部作品经验的秦海燕已经熟练于此,但当导演还是第一次,难免紧张。她只能在前期准备上下足功夫,跟摄影师、分镜师把每一个镜头都画好了,所有准备都足够充分了,才敢开拍。

或许是因为所有参与《我经过风暴》的工作人员都背负着关照现实的使命感,影片的前期准备和拍摄都算得上顺利,但真到了后期和上映阶段,困难和阻碍远超想象。“我们所有人又经历了一次风暴,连环风暴。”

她们经过风暴

秦海燕选择先拍一些温馨的场景。第一场戏是徐敏与陈均还有两个孩子恩爱的戏,一家人一起唱K、玩耍、做游戏,先把原本温暖的家庭氛围营造出来。只有先“甜”过,再把这些美好的东西撕碎的时候,演员和观众的痛感才会更强烈。

在片场的时候,吴昱翰不跟佟丽娅说话,故意疏远她,怕演员之间的熟悉感会影响角色的准确性,连前期的恩爱也是表演出来的,与影片的故事更为贴合。而在佟丽娅的视角里,一开始拿到剧本还没有产生很强的使命感,只是觉得自己柔弱的外表下的力量与勇敢被导演看到了,也希望自己能够在这部电影里突破以往的银幕角色。

在看了大量资料、做了功课、走进了角色之后,佟丽娅才真正有了被点燃的表达欲。“暴力并不只是挨打,语言上的暴力、精神上的控制等等,都属于暴力,很多我自己的困惑,在表演过程中解开了。”

影片中一场法庭上的重场戏,佟丽娅主动找秦海燕商量,把这场戏连着演下来,秦海燕理解演员需要非常连贯、饱满的情绪,就调整了分镜,连拍了四天。场景是真实的法庭,群众演员们在旁边,佟丽娅就像站在话剧舞台的中间表演,被眼泪和汗水浸透。那个镜头仅一条就演了接近半个小时,所有在场的群众演员都哭了,像话剧谢幕一样,掌声响了起来。

佟丽娅一开始还在收着演,直到两个孩子进来,张开口说话的时候,佟丽娅的脑海出现了很多画面,那些画面组成了她经历的徐敏的一生。“在说所有的台词时,像在过电影一样,讲述自己发生的事情,那种感觉太强烈了,我被撕开,觉得很痛。”佟丽娅说道。那些观众的现场反应,也都再次把她推进了徐敏这个角色里。

为了演出角色的恍惚和疲惫,佟丽娅熬了几天不睡觉不吃东西,表演的时候天天哭,哭到大脑缺氧,眼神才算对了。那段时间她感觉到非常窒息,一条镜头拍过了,会到外面站一会儿。五六月份的南京阳光很好,空气里还有桂花的香味,她和秦海燕一起站着感受着。“等拍完了能不能带我喝场大酒,放松一下,不然那个东西憋在心里,太难受了。”

而当时的秦海燕,也在导演和“自己”的平行身份里挣扎着。以创作者的身份来看待这部影片,需要理性地把握,但以“自己”的身份去看,又非常感同身受——虽然自己哭崩了,但回到具体的工作里,还是该删的删,该拿掉的还是要拿掉——秦海燕也在《我经过风暴》里学会了如何平衡自己的多重身份。

佟丽娅在看到成片的时候已经觉得不认识自己了。“我们演员都是精心打扮好展示给别人看的,所有人看到的佟丽娅都是化妆师几个小时给化妆造型后,盛装打扮好的样子,但这部戏我很感谢导演没有让我漂亮着。”

所有女性都有很崩溃的、狼狈的时刻,看到影片里自己的样子,佟丽娅觉得那才是这个年纪的女性遇到了困难时该有的样子,也是观众没有见过的佟丽娅的样子。能够完全投入完成这样一个角色,佟丽娅觉得很幸运。神奇的地方是,徐敏和她演过的很多角色,都在平行时空影响着她的生活、价值观,甚至改变了她的选择。

不再害怕,不会停下

“我本身就经历过各种各样的风暴,但现在的我变得勇敢了。”佟丽娅说,演过多少角色,就有多少个人生轨迹,这些东西会映照她自己身上。而在《我经过风暴》的平行时空里,徐敏给了佟丽娅很多能量。她不再惧怕风暴,决定用自己的方式走出来。 “这就是我的人生,我就是经历了这些,不怕给大家展现,也不怕大家去相互比较,这就是我的角色,我是一个演员,应该去有多种的体验,把我身上的能量发挥出来,为了怕引火烧身就演一点普通的、柔弱的、安全的角色,演员的意义何在?在家什么都不干岂不是更舒服?”

风暴之后,佟丽娅对演员的身份也有了更多的感受。在对话中她提到,有一段时间很流行小白兔的角色,有一段时间又很流行“霸总”的角色,再过一段时间可能很流行的大女主“爽文”,演员可能会根据流行来决定自己合适什么,“但我现在觉得我们不应该跟着潮流走,不要被带跑,要做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以前拿到那些“小白兔”的角色,不是演员不想演,是那些角色可能力量给不到,她们也没有表达的出口;没有这么血淋淋的现实主义题材,就没有机会表达。在佟丽娅看来,现在越来越多的剧本创作过程中就已经敢表达了。

“如果以后有更多有力量的创作者能够把自己的力量展示出来,对我们这个年纪的女演员也很友好,因为有更多的角色可以去演,也因为经历得更多,心理上的阅历更能担得住这样的角色。”她想要继续尝试更多有挑战性的角色,时常停下来思考、充电,赋予角色和自己新的生命力。

秦海燕则找到了一个路径——进行真实的采访、扎根生活,通过创作来真实地反映当下的女性的困境,让她们的情感与生活能有更多的机会被写出来、拍出来。入行至今,她没有觉得因为女性的身份在职业发展上受到太多的限制,更相信这是一个凭真本事的行业。

“编剧写不好就没用,写好了其实是有机会的。”这些年看到行业里很多女性电影人在各个工种上闪闪发光,在电影节的创投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的女性创作者,秦海燕觉得她们的表达和技法都非常成熟,新生的女性的创作者的力量特别强大。

而她自己,也不会停止写作。“我在写剧本的时候,体会到的那种快乐的阈值可能大于生活中所有一切的东西,这是会上瘾的,所以我不可能放弃快乐,一定还会继续写下去。”

当她们不再逃跑,竭尽所能地走下去,电影落幕后,关于她们的、勇敢的故事,也不会停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