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寺库商城总经理郑剑豪:人生需要成功的激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寺库商城总经理郑剑豪:人生需要成功的激励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郑剑豪眼见聚划算从第一天只卖出几千块钱,到年底交易额就突破5亿元,而第二年(2011年)聚划算全年交易额竟然达到了100亿元。

在一些朋友看来,郑剑豪是一个典型而又不太典型的温州人。

说典型是因为他从小就生活在温州高度发达的商业环境中,对各种商业活动都耳濡目染甚至见怪不怪;说不太典型是因为他从小就比较踏实,无论上学还是后来工作中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虽然一直从事商业,但不太像传统意义上商人那样过于精明外露。

不过,郑剑豪恰恰认为在商业环境里面诚信是最重要的因素,他从小见过那些拿钱跑路的人,也听说过欠钱跳楼的人,当然也见证过负债累累又努力挣钱变成富翁的人,他认为最后那种人是英雄,就是因为他们的诚信。

自从从事了奢侈品行业,郑剑豪经常能在欧洲碰到温州老乡。他们都是很早就离开家乡到异国他乡打拼,从餐馆、超市起家,后来转型做了奢侈品贸易。他们互相抱团,互相扶持,正如之前的电视剧《温州一家人》中表现出的那段壮阔的改革历程。

郑剑豪很感谢自己之前在聚划算的经历,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做出过出色的成就。“因为成就感能够帮助你扛过去很多挫折,所以在我后来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都没有选择放弃。当然很多人天生就不怕失败,但最好是有成功让你对自己有信心,信心很重要。

我是温州人

和身边很多同学一样,郑剑豪也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从初中开始,父母陆续从温州本地到外地经商,郑剑豪戏称自己很小就成了“留守儿童”。但他觉得这样也挺好的,“他们完成他们挣钱的任务,我完成我读书的任务,大家分工很明确。”

从小郑剑豪就感受到了家乡浓厚的商业氛围,也见惯了那种起起落落。他经常看到或者听说本来生意做的很好的亲戚邻居,某一天突然厂子关门,老板跑路而下落不明。当然,那些真正用心做企业的人还是会受到大家的尊重,就算赔了也会得到理解。

所以郑剑豪一直对金钱的感觉没有那么强烈,“我觉得有钱没钱都只是一个阶段,不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要羡慕谁特别厉害,也不要打击谁特别落魄,说不定哪天他们就又发达起来。”

虽然有如此深厚的商业氛围,但郑剑豪却没有过早的做商业尝试,他选择认真读书。高中三年他基本上是“小考考的好,大考永远失常”的状态,不过最后的高考他却发挥出色,一举成为全班第一名,考上了浙江人心目中性价比最高的浙大。

上了大学后,郑剑豪反而有一段迷茫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去体制内工作和做传统商业都不是想要的生活。大学期间他最大的财富是结交了很多关系很好的朋友,这在日后也让他受益颇多。“我很看中这种关系,我和我的朋友感情特别好。”

在大三暑假,一位正在阿里巴巴实习的朋友介绍他到淘宝一个新的部门。这个项目在当年3月份刚刚启动,等郑剑豪入职一周后,团队才算正式成立。

这个新的部门叫聚划算。

郑剑豪回忆,聚划算创始团队当时只有五六个人,年纪都比他大,开会的时候连一间小会议室都坐不满。“我是实习生,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干的活也很基础。那时候也不知道自己能待多久,所以心态是比较犹豫的。”

不过,当时年轻的郑剑豪还不知道,他正在亲身经历着一场电商的滚滚洪流。

从搬货小二到“夜场”英雄

进入聚划算后郑剑豪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搬货,这是因为在聚划算刚开始做团购的时候,所有商品上线之前都要商家先寄来样品,由淘宝小二审核后才能上线。

所以当时每天都有不同的商品从全国各地寄到位于阿里园区的小邮局,然后郑剑豪就把那些包裹从邮局搬回来拆包,核对商品和里面的信息单。按照规定,符合要求的商品就留下,不符合要求的商品也不能拿走,都要先存放起来。因为累计的包裹越来越多,郑剑豪专门申请了一间小仓库,后来慢慢变成了大仓库,如何处理这些商品成了一件让他非常头疼的事情。

最后郑剑豪和同事想出了一个主意,和阿里公益部门的同事联系组织义卖,将所得款项再捐献出去。除了义卖,郑剑豪还想出了另外一个办法,那就是把样品作为试用品寄给刚成立的淘宝达人群体,鼓励他们写商品点评来提高流量。

事实上,郑剑豪和聚划算早期的“团长”(品类团购业务负责人)对商品都不是特别了解,因为他们不是零售行业出身,只能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理解货品。例如像“御泥坊”这种从聚划算品牌成长起来的品牌,最早郑剑豪只是觉得这个面膜的包装挺有特点,没想到上线后就一下子卖的特别火,成为了爆款商品。

本来郑剑豪计划是暑假实习两个月就回学校,但因为聚划算的工作特别忙,他就坚持了下来。领导和同事们都对这个踏实的实习生颇有好感,并没有大V所说的那样让他每天帮大家订盒饭、拿外卖,相反还非常照顾他。

最终真正让郑剑豪告别“跟样品斗争到底”的日子,是他大学毕业前夕拿到聚划算的offer的时候。就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郑剑豪眼见聚划算从第一天只卖出几千块钱,到年底交易额就突破5亿元,而第二年(2011年)聚划算全年交易额竟然达到了100亿元。

郑剑豪在聚划算工作期间和马云握手

郑剑豪的实习经历中并不只是搬货,他经历过聚划算两场大型营销活动:卖奔驰汽车和卖世博会圣殿种子,老板和同事们的市场敏锐度和执行力让他颇为佩服。这也促使他快速成长起来,于是也就有了他操盘那次著名的“夜场团购“。

夜场团购是为了利用聚划算每天晚上8点以后的流量高峰,接到任务后郑剑豪开始思考:什么东西适合晚上卖?应用场景是什么?

最后,他想到了情趣用品。

于是,在聚划算第一个夜场团购上,郑剑豪设计的预热页面焦点图的产品被一块布蒙了起来,上面只写着“晚上8点来看我卖什么,绝对惊喜刺激”。但心里并没有底的郑剑豪还在阿里内网发帖拉流量,把自己能用的资源全部都用上了。最终这个夜场团购首秀大获成功,一夜间近50000盒、74万个安全套被一抢而空。外界并不知道,这场引起国内电商界震动的营销事件,是由一个还未转正的实习生策划完成的。

转正之后郑剑豪开始做营销策划,同时继续负责夜场团购。之后他又被陆续安排做男装、品牌团,郑剑豪已经在选品方面有了丰富的经验,在当时机器筛选还没有大规模应用的时候,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可以接手平台上绝大多数品类。

奢侈品操盘手

2012年下半年,郑剑豪离开聚划算也离开了杭州,来到北京寻求发展,他放弃了之前很多合作过的大品牌邀他加盟的机会,还是希望在平台运筹帷幄,发挥自己的运营能力。

郑剑豪加盟了当时还很火爆的团购网站高朋,负责它的电影票业务。为了应对激烈的团购大战,郑剑豪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市场环境,制定了一个“围点打援“的计划,包销了几大院线的电影票,然后同步猛攻最大的销售渠道,结果大获全胜。

郑剑豪总结自己谈合作的经验就是真诚和换位思考,“能够帮助别人完成他的目的,再达到你自己的目的,这是最好的双赢。一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他要什么,这样合作才有可能谈的下去。”

2013年初,郑剑豪加入寺库,除了是因为老同事的介绍,他还仔细考虑了奢侈品这个行业。“我那时自认为已经在实物商品、虚拟类商品上证明了自己,但还不太清楚高端行业该怎么做,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所以我想挑战一下自己。”

郑剑豪(中)在第四届1217奢侈品节与同事合影

在郑剑豪当时的经验里,牛仔裤就应该卖40块钱,T恤就应该卖30块钱,怎么会有人花几千甚至上万块钱在网上买包买衣服?那是郑剑豪第一次管理比较大的团队,面对包、首饰、腕表这些不熟悉的品类,郑剑豪也不太清楚要招什么样的人,那段时间他的压力很大。而且他自己都觉得自己不像在做奢侈品,每天穿着短裤拖鞋上班,感觉很不搭。

2014年初,郑剑豪被安排负责公司的营销,这是他的老本行,在顺利完成两次公司大的促销活动后,他觉得自己能够静下心做一些事情了。

与此同时,他也从同事身上学到了不少,包括作为一个奢侈品行业从业者应该树立的形象,这个行业背后的规则玩法,以及整个供应链的结构等等。郑剑豪改变了自己的造型,上班坚持穿西装,梳着合适的发型,同时对奢侈品行业各个品类的了解也越来越深。

这时寺库开始尝试做闪购模式,郑剑豪主动接了这个任务。因为这个模式非常像他原来做过的品牌团,于是他自己做产品方案、做产品原型,找技术开发,也开始重新招团队,他认为自己那段时间的成长非常快。随着线上业务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到了2015年底,郑剑豪陆续负责整个寺库的APP端、PC端,后来又接手了线下门店业务。

虽然现在职位已经很高,负责的业务也越来越多,但郑剑豪没有把自己当成职业经理人,而更多是一名创业者。当年在聚划算的经历给了他很大帮助,不断的加压,不断的学习,也不断获得回报。这让他很有自信,不管是只有1个人的孤军奋战,还是管理着超过300人团队时的运筹帷幄,他都能够保持着平静。

“人生道路自有宽窄,走窄路时不妄自菲薄,走宽路时不逞强妄傲,胸有惊雷心如止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是郑剑豪为自己撰写的一句座右铭,他也经常用它来鼓励其他同事。

郑剑豪在巴黎街头

来源:华创资本

文中配图由郑剑豪提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寺库商城总经理郑剑豪:人生需要成功的激励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郑剑豪眼见聚划算从第一天只卖出几千块钱,到年底交易额就突破5亿元,而第二年(2011年)聚划算全年交易额竟然达到了100亿元。

在一些朋友看来,郑剑豪是一个典型而又不太典型的温州人。

说典型是因为他从小就生活在温州高度发达的商业环境中,对各种商业活动都耳濡目染甚至见怪不怪;说不太典型是因为他从小就比较踏实,无论上学还是后来工作中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虽然一直从事商业,但不太像传统意义上商人那样过于精明外露。

不过,郑剑豪恰恰认为在商业环境里面诚信是最重要的因素,他从小见过那些拿钱跑路的人,也听说过欠钱跳楼的人,当然也见证过负债累累又努力挣钱变成富翁的人,他认为最后那种人是英雄,就是因为他们的诚信。

自从从事了奢侈品行业,郑剑豪经常能在欧洲碰到温州老乡。他们都是很早就离开家乡到异国他乡打拼,从餐馆、超市起家,后来转型做了奢侈品贸易。他们互相抱团,互相扶持,正如之前的电视剧《温州一家人》中表现出的那段壮阔的改革历程。

郑剑豪很感谢自己之前在聚划算的经历,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做出过出色的成就。“因为成就感能够帮助你扛过去很多挫折,所以在我后来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都没有选择放弃。当然很多人天生就不怕失败,但最好是有成功让你对自己有信心,信心很重要。

我是温州人

和身边很多同学一样,郑剑豪也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从初中开始,父母陆续从温州本地到外地经商,郑剑豪戏称自己很小就成了“留守儿童”。但他觉得这样也挺好的,“他们完成他们挣钱的任务,我完成我读书的任务,大家分工很明确。”

从小郑剑豪就感受到了家乡浓厚的商业氛围,也见惯了那种起起落落。他经常看到或者听说本来生意做的很好的亲戚邻居,某一天突然厂子关门,老板跑路而下落不明。当然,那些真正用心做企业的人还是会受到大家的尊重,就算赔了也会得到理解。

所以郑剑豪一直对金钱的感觉没有那么强烈,“我觉得有钱没钱都只是一个阶段,不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要羡慕谁特别厉害,也不要打击谁特别落魄,说不定哪天他们就又发达起来。”

虽然有如此深厚的商业氛围,但郑剑豪却没有过早的做商业尝试,他选择认真读书。高中三年他基本上是“小考考的好,大考永远失常”的状态,不过最后的高考他却发挥出色,一举成为全班第一名,考上了浙江人心目中性价比最高的浙大。

上了大学后,郑剑豪反而有一段迷茫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去体制内工作和做传统商业都不是想要的生活。大学期间他最大的财富是结交了很多关系很好的朋友,这在日后也让他受益颇多。“我很看中这种关系,我和我的朋友感情特别好。”

在大三暑假,一位正在阿里巴巴实习的朋友介绍他到淘宝一个新的部门。这个项目在当年3月份刚刚启动,等郑剑豪入职一周后,团队才算正式成立。

这个新的部门叫聚划算。

郑剑豪回忆,聚划算创始团队当时只有五六个人,年纪都比他大,开会的时候连一间小会议室都坐不满。“我是实习生,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干的活也很基础。那时候也不知道自己能待多久,所以心态是比较犹豫的。”

不过,当时年轻的郑剑豪还不知道,他正在亲身经历着一场电商的滚滚洪流。

从搬货小二到“夜场”英雄

进入聚划算后郑剑豪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搬货,这是因为在聚划算刚开始做团购的时候,所有商品上线之前都要商家先寄来样品,由淘宝小二审核后才能上线。

所以当时每天都有不同的商品从全国各地寄到位于阿里园区的小邮局,然后郑剑豪就把那些包裹从邮局搬回来拆包,核对商品和里面的信息单。按照规定,符合要求的商品就留下,不符合要求的商品也不能拿走,都要先存放起来。因为累计的包裹越来越多,郑剑豪专门申请了一间小仓库,后来慢慢变成了大仓库,如何处理这些商品成了一件让他非常头疼的事情。

最后郑剑豪和同事想出了一个主意,和阿里公益部门的同事联系组织义卖,将所得款项再捐献出去。除了义卖,郑剑豪还想出了另外一个办法,那就是把样品作为试用品寄给刚成立的淘宝达人群体,鼓励他们写商品点评来提高流量。

事实上,郑剑豪和聚划算早期的“团长”(品类团购业务负责人)对商品都不是特别了解,因为他们不是零售行业出身,只能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理解货品。例如像“御泥坊”这种从聚划算品牌成长起来的品牌,最早郑剑豪只是觉得这个面膜的包装挺有特点,没想到上线后就一下子卖的特别火,成为了爆款商品。

本来郑剑豪计划是暑假实习两个月就回学校,但因为聚划算的工作特别忙,他就坚持了下来。领导和同事们都对这个踏实的实习生颇有好感,并没有大V所说的那样让他每天帮大家订盒饭、拿外卖,相反还非常照顾他。

最终真正让郑剑豪告别“跟样品斗争到底”的日子,是他大学毕业前夕拿到聚划算的offer的时候。就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郑剑豪眼见聚划算从第一天只卖出几千块钱,到年底交易额就突破5亿元,而第二年(2011年)聚划算全年交易额竟然达到了100亿元。

郑剑豪在聚划算工作期间和马云握手

郑剑豪的实习经历中并不只是搬货,他经历过聚划算两场大型营销活动:卖奔驰汽车和卖世博会圣殿种子,老板和同事们的市场敏锐度和执行力让他颇为佩服。这也促使他快速成长起来,于是也就有了他操盘那次著名的“夜场团购“。

夜场团购是为了利用聚划算每天晚上8点以后的流量高峰,接到任务后郑剑豪开始思考:什么东西适合晚上卖?应用场景是什么?

最后,他想到了情趣用品。

于是,在聚划算第一个夜场团购上,郑剑豪设计的预热页面焦点图的产品被一块布蒙了起来,上面只写着“晚上8点来看我卖什么,绝对惊喜刺激”。但心里并没有底的郑剑豪还在阿里内网发帖拉流量,把自己能用的资源全部都用上了。最终这个夜场团购首秀大获成功,一夜间近50000盒、74万个安全套被一抢而空。外界并不知道,这场引起国内电商界震动的营销事件,是由一个还未转正的实习生策划完成的。

转正之后郑剑豪开始做营销策划,同时继续负责夜场团购。之后他又被陆续安排做男装、品牌团,郑剑豪已经在选品方面有了丰富的经验,在当时机器筛选还没有大规模应用的时候,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可以接手平台上绝大多数品类。

奢侈品操盘手

2012年下半年,郑剑豪离开聚划算也离开了杭州,来到北京寻求发展,他放弃了之前很多合作过的大品牌邀他加盟的机会,还是希望在平台运筹帷幄,发挥自己的运营能力。

郑剑豪加盟了当时还很火爆的团购网站高朋,负责它的电影票业务。为了应对激烈的团购大战,郑剑豪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市场环境,制定了一个“围点打援“的计划,包销了几大院线的电影票,然后同步猛攻最大的销售渠道,结果大获全胜。

郑剑豪总结自己谈合作的经验就是真诚和换位思考,“能够帮助别人完成他的目的,再达到你自己的目的,这是最好的双赢。一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他要什么,这样合作才有可能谈的下去。”

2013年初,郑剑豪加入寺库,除了是因为老同事的介绍,他还仔细考虑了奢侈品这个行业。“我那时自认为已经在实物商品、虚拟类商品上证明了自己,但还不太清楚高端行业该怎么做,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所以我想挑战一下自己。”

郑剑豪(中)在第四届1217奢侈品节与同事合影

在郑剑豪当时的经验里,牛仔裤就应该卖40块钱,T恤就应该卖30块钱,怎么会有人花几千甚至上万块钱在网上买包买衣服?那是郑剑豪第一次管理比较大的团队,面对包、首饰、腕表这些不熟悉的品类,郑剑豪也不太清楚要招什么样的人,那段时间他的压力很大。而且他自己都觉得自己不像在做奢侈品,每天穿着短裤拖鞋上班,感觉很不搭。

2014年初,郑剑豪被安排负责公司的营销,这是他的老本行,在顺利完成两次公司大的促销活动后,他觉得自己能够静下心做一些事情了。

与此同时,他也从同事身上学到了不少,包括作为一个奢侈品行业从业者应该树立的形象,这个行业背后的规则玩法,以及整个供应链的结构等等。郑剑豪改变了自己的造型,上班坚持穿西装,梳着合适的发型,同时对奢侈品行业各个品类的了解也越来越深。

这时寺库开始尝试做闪购模式,郑剑豪主动接了这个任务。因为这个模式非常像他原来做过的品牌团,于是他自己做产品方案、做产品原型,找技术开发,也开始重新招团队,他认为自己那段时间的成长非常快。随着线上业务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到了2015年底,郑剑豪陆续负责整个寺库的APP端、PC端,后来又接手了线下门店业务。

虽然现在职位已经很高,负责的业务也越来越多,但郑剑豪没有把自己当成职业经理人,而更多是一名创业者。当年在聚划算的经历给了他很大帮助,不断的加压,不断的学习,也不断获得回报。这让他很有自信,不管是只有1个人的孤军奋战,还是管理着超过300人团队时的运筹帷幄,他都能够保持着平静。

“人生道路自有宽窄,走窄路时不妄自菲薄,走宽路时不逞强妄傲,胸有惊雷心如止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是郑剑豪为自己撰写的一句座右铭,他也经常用它来鼓励其他同事。

郑剑豪在巴黎街头

来源:华创资本

文中配图由郑剑豪提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