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跨境并购火热。不过,在一些投资人看来,未来一年跨境并购或面临降温。
中信资本董事长张懿宸表示,无论是并购数量和交易金额,中国近几年的跨境并购都创下历史新高,跨境并购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为主,并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现在处于中企海外并购最活跃的时候,未来可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市场冷却期。这本身并不是坏事,可以让市场更趋于理性。
据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统计,截止至10月31日,中国海外并购交易额超过2000亿美元,远超去年全年1031亿美元的规模。其中,今年单笔交易额超过100亿美元以上的交易近40个。
进入11月份,根据晨哨网的监测,按交易宗数统计,2016年11月中资海外并购交易共有71宗,继前几个月连续回落之后有所反弹,环比增长22.41%,较2015年11月同比增长24.56%;按交易金额统计,2016年11月的交易中有49宗披露了金额,总计约254.54亿美元,较2016年10月环比减少66.05%,较2015年11月同比减少35.08%。并且,在往月统计的交易中,有12宗在2016年11月份有了新的进展。
国际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黑石集团大中华区主席张利平预测,明年国内跨境并购额将相比今年减少一半,跨境并购或将处于停滞状态。
据张利平的观察,VC/PE跨境投资已经出现3个发展趋势,一是内地企业去海外追求的是行业协同效应,做大做强主营业务;二是资产配置要求,寻求更稳健的回报;三是追求投资回报率,参与小股,不参与经营。
“在并购项目上,与私募股权联合投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中国并购者优势。国际大牌PE拥有国际化资源、广泛人脉以及对行业的深入判断,这是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所急需的。”张利平说。
麦星投资创始合伙人崔文立认为目前跨境并购呈现两大形式:一是引进外国技术,如医疗通过机构合作,在中国市场运营;二是走出去,中国成熟的商业模式、产业链和制造优势在海外非发达国家再创造。中国制造在海外非发达国家进行创业,也有很多投资机会,风险在于发展阶段相对早期和技术不成熟的风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