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希望地产年销售额仅为15亿元左右,而今年截至11月底,新希望地产销售额已经达到155亿。在房企退出市场的间隙,新希望地产开始了逆市布局的步伐。
通常而言提到新希望,想到的多是其农牧产业,殊不知新希望早已涉足房地产开发,但成立近18年,地产业务长期止步不前。随着新希望集团完成核心管理层新老换届,集团主业务开始转型,地产板块也再次成为发力方向。
错失发展良机
“从前新希望是围绕‘一袋饲料’来做事、卖饲料赚钱,现在则是围绕‘一块肉’来做产业链、卖好肉赚钱。”新希望董事长刘畅曾对媒体这样表达新希望集团的转型,地产板块并不在转型业务中,然而从初期的快速发展到中期的发展停滞,再到近期的逆市布局,新希望地产这一步走了18年。
公开资料显示,新希望于1998年开始涉足地产业务,然而成立18年以来,销售额长期维持在10亿元左右,和同期成立的地产开发公司相比,新希望地产错过了房地产开发突飞猛进的十年。
成立之初到2002年期间,新希望地产也开发了诸如锦官新城、锦官丽城等高端住宅项目。“最早开发的锦官新城等项目,在南二环也属于比较高端的项目,早期多以中高端产品为主。”中成房业总经理罗鸣评价到。
四川中原地产顾问事业部总经理赵忻认为正是早期在南二环开发的中高端项目为新希望地产树立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然而在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间,新希望却突然停止了持续布局的步伐。
而这一切的导火索在于刘永好在一次收购某国企土地时出现了失误,导致2000万元收购款全部亏损。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刘永好认为农产业是未来的机遇,明确提出“打造世界级农牧业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决定减缓在地产领域的扩张步伐,除了开发已拥有的200万平米土地储备外,不再购置土地。随后新希望地产板块的投入逐渐减少,业务陷入长期停滞。
正如外界看到的一样,在1996—2003年期间,新希望地产开发了6个项目后发展陷入停滞。“2008年以后在土地市场就很少看到新希望地产的身影了。”赵忻回忆到,这也是新希望集团的战略布局在土地市场的显现。
2006年到2009年上半年新希望地产在成都仅开发了商鼎国际、新希望大厦、新希望国际三个甲级写字楼项目,期间基本没有拍得新土地,都是依靠存量地在维持开发,由此几乎错过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十年。
重新布局 全国化布局初现成效
但是2009年下半年,新希望地产又开始尝试回归住宅开发。由于长期缺席成都土地市场,新希望地产在成都市场已经逐渐被边缘化。据新希望集团公布的信息显示,到2011年新希望地产在四川省外多个城市的地产销售收入已经接近总收入的70%,全国化布局开始初显效果。
时间来到2012年10月14日,刘永好在新希望集团全球经营管理大师峰会上表示,“未来3年,新希望准备投资30亿元发展房地产”,正式向外界宣布了新希望重回地产开发的道路,新希望地产进入快速变化时期。
彼时,新希望地产的年销售额仅为15亿元左右,而当年排名成都备案金额第20位的中铁建备案金额为14.29亿元,诸如成都本土的蓝光和置信年销售额已经超过新希望地产1—2倍,新希望地产在全国的销量尚不如一家中型房企在一个重点城市的年销售额。
2013年2月,刘永好决定将旗下房地产业务交由职业经理人管理,5亿元以下款项的动用将不需其审批。当年5月23日,刘永好卸任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其女刘畅接任,新希望集团主业务开始转型,地产板块则延续了刘永好再次布局的战略步伐。
2014年2月17日,在新希望房产供职10年的曾德浩离职,年仅32岁的张明贵接任新希望房产事业部总裁一职,“80后”张明贵成为地产界最年轻的公司掌舵人之一。彼时,张明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连工程设计图都不会看”,但正是在这位毫无经验的新帅的带领下,新希望地产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014年底新希望地产全年销售突破46.62亿元,同比实现翻倍上涨。新希望地产以新一线城市为主,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为辅的全国化布局成果开始初步显现。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新希望地产已完成房地产开发面积300多万平方米,在成都、上海、昆明、南宁、大连、沈阳、呼和浩特、温州等城市正在开发和待开发的项目达200多万平方米。
“单纯进行房地产开发的企业,川企中就蓝光发展得较为顺利,新希望地产则通过集团资源的整合,实现了全国化布局,算是走出去的川企之一。”罗鸣讲到。
其中新希望地产实现南宁市的布局便是其中典型。通过新希望集团与南宁市的招商引资协议,新希望地产获得南宁大商汇商贸物流中心开发权,开发建筑面积达到100万㎡,从而实现了南宁市布局。2016年7月8日,新希望地产以总价约15.6亿元摘得南宁一宗可开发面积达到37万㎡的住宅土地,再次布局南宁。
值得一提的是,新希望在温州已经成为销售额前三的开发企业。2015年7月8日,温州鹿城区235.299亩土地上市拍卖,最终新希望地产以总价53.01亿拿下地块,该宗地成为2016年新希望地产销售主力。
来自于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新希望销售额达到80亿,其中温州白麓城项目销售额便超过30亿,加上立体城项目,2016年上半年温州一城便贡献了36亿的销售业绩,预计到年底温州贡献将达到60亿左右,占新希望地产销售额的40%左右。而截至11月底,亿翰智库数据显示,新希望地产销售已经达到155亿,排名全国85位。
全国化布局效果初显,然而成都市场尚未获得突破。
成都贡献占1/4? 项目急需扩容
作为新希望地产“老家”的成都市场,一直以来深受集团的重视。“成都产值大概占1/4。”张明贵曾公开表达对于成都市场的看重。
虽然如同新希望地产整体业绩突飞猛进一样,新希望地产在成都的销售业绩在近5年一年一台阶,但是和整体市场规模以及集团计划相比,成都市场表现并未完全达到预期。
据中指院数据显示,截至到11月底新希望在成都备案销售金额达到14.19亿,备案面积达到15.7万㎡,考虑到2016年还有1个月的时间,预估2016年全年新希望成都公司销售金额为15亿元左右,与2015年的17亿销售额相比,同比下滑约11%。
按照新希望地产销售额为150亿元计算,成都市场贡献大约38亿元才符合预期。然而目前的份额仅为1/10,远未达到1/4的份额。如同赵忻回忆的一样,自2008年之后在成都土地市场便很少见到新希望地产,土地及项目成为其成都市场发展的绊脚石。
据中成房数据显示,2008年至今新希望地产在成都共取得5宗土地,合计357.33亩。目前尚未开发的土地有3宗,其中包括2008年取得的114亩商业地块,以及今年6月29日取得的2宗,合计约230.2亩土地,可开发体量仅为64万㎡。另外,新希望锦官阁项目尚有206套,合计2.8万㎡产品尚未销售。
也即是说,如果不新增土地,依靠目前的土地开发,要达到年销售额38亿,目前的项目及土地储备将无法提供支撑。
另一方面,就产品线而言,新希望地产一直以中高端产品为主,这样的产品线也是较为单一的,刚需产品以及商业产品的缺乏也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新希望地产规模的迅速扩张。近年来的代表产品塔子山壹号为区域少有的改善项目,新希望锦官阁、以及即将亮相的锦悦楠庭均为改善项目。
而像今年6月29日取得的牛王庙地块打造也存在诸多难点。“牛王庙地块打造难度在于地块的高容积率以及30%的商业占比,地块所处的东大路沿线区域内并未有运营成功的商业项目,考虑到新希望地产在成都产品多以住宅为主,商业部分的运营将考验新希望的能力。”赵忻讲到,但是缺少商业的运营经验一定程度上也能促使商业模式的创新,新希望地产可结合其资源优势,打造新的业态。
未来随着新希望集团农牧业转型完成,集团净利润的走高,为新希望地产持续提供资金支持,新希望地产将不会再次错过新的快速发展周期。然而产品线的单一,以及过重依赖某个重点城市业绩,或将为新希望地产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