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广角
“抢人大战”不止中国有,美国、德国、日本“抢人”更专业

美国和德国明确表达了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人才的偏爱。同时,拥有重商传统的美国对高净值人士也青眼有加,老龄化严重的德国和日本近年来向更多没有高学历、但拥有一技之长的“蓝领”人士打开大门。

【专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中国经济韧性的六大来源

陈文玲强调,我国需要重新确立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刻地认识到制造业是大国之要、强国之基、大国之重器,必须不断发展壮大。

【中国经济观察】下半年稳增长靠什么?

展望下半年,分析师认为,稳投资、促消费依然是稳增长的关键着力点,政府在坚持逆周期调节的同时,一系列制度性改革也将加快推出。

【深度】除了延迟退休,破解养老金困境我们还能做什么?

专家指出,延迟退休年龄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应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同时扩大养老保险的缴费来源,比如扩大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等等。

【深度】风口上的猪和纠结的养殖户

猪价上涨让小规模的散户在利益驱动下重新燃起养猪热情,但大多数的养殖户仍对去年的猪瘟疫情心有余悸。

金融危机十周年⑰| “四万亿”启示录:宏观调控究竟要怎么“调”?

当前留给政策的容错空间持续收窄,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反思宏观调控,继续完善调控,以降低调控出现偏差的概率。

【深度】“社会融资”再扩容引争议

分析师对于社会融资究竟应该囊括哪些范围莫衷一是,背后的原因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调控界线正在变得模糊。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时,由于货币传导机制不够通畅,财政政策对经济的作用可能更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更显重要。

金融危机十周年⑥|管涛:预案比预测更重要

预测有可能对,有可能不对。预案是在做情景分析、压力测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情形,有不同的政策工具组合,做到有备无患,提高政策响应能力。

金融危机十周年②|孙明春:雷曼破产很可惜 下轮危机或在2020年

原雷曼兄弟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孙明春认为,一旦减税效应过去,美国经济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下滑,而新兴市场和欧洲都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这一时间节点大概率在2020年。

减税还有戏吗?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而中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却是一个U字形,由降转升的转折点是在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