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记录一次关于反种族主义的学生讨论,有意义吗?

唐小兵所记录下的这一次远方的、简单的校内讨论,或许也在提醒着今天的我们,身份政治的存在不仅仅会带来社会的撕裂,如果仍有对话的空间与反思的能力,它也将打开更多可能。

一个人来自哪里,并不能解释或定义他要做什么 |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王安忆、古尔纳、朱利安·巴恩斯、林徽音、科学哲学、鸦片、粒子物理学……

灵韵消逝、迷梦难醒,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本雅明?

本雅明要求每个人都看到他,而他却在隐藏自己。《本雅明传》新书研讨会探讨了这名“不可捉摸之人”的思想脉络,它们都指向同一个关切——“布尔乔亚文明如何终末”。

奥威尔可信吗?

在奥威尔离世后的70余年里,他的形象也在以他本人不曾想到的方向被后人塑造,几乎成为了一尊英国的国宝。

从17世纪至今,人类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 | 书单

我们以下面5本书来介绍17世纪的气候剧变导致的危机、记者在全球各地考察发回的一线气候报道、气候变化问题如何因政治化而难以解决、时尚产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奥地利在替代能源方面的创新实践。

如果只想知道一种文化,将注定与压抑沉闷为伴终生|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王梆、性欲、衰老、巴尔米拉、种族主义、庭园、普拉斯、蘑菇……

疼痛是人体的保卫者,而不是疾病探测仪|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江南、日本房地产、大猫、安史之乱、疼痛、性与法律……

努力成为正常人,该不该成为自闭症患者人生的目标? |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自闭症、世越号、希特勒、运河、雅斯贝尔斯、民俗、现代化、动物的性……

一《喜》激起千层浪:什么样的错误是一本历史书的“硬伤”?

我们采访了当事人与讨论者,试图厘清这样几个问题:如何判定历史研究中的错误是否属于“硬伤”?普通读者可以从哪些角度评价一本历史作品?这场针对《喜》的争议反映了怎样的出版与书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