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
【专访】学者金雯:年轻人对爱的幻灭,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政治的一部分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金雯研究兴起于18世纪的情感小说,也关注当下年轻人的情感恐惧。

董宇辉直播间拯救文学出版?| 编辑部聊天室

将纯文学销售给大众,把诺贝尔文学奖总结为金句,董宇辉的直播结合了教学、怀旧、亲密关系等多重元素。

格非对谈古尔纳:今天抒情很难,日常奔忙的人没有那么多感情要谈

“今天见到一个感情浓郁的人,他通常会被认为有问题。真正在日常奔忙的人,没有时间跟你谈感情。”作家格非说。

《人到中年》作者谌容昨辞世,享年88岁

1980年,谌容在《收获》杂志上发表中篇小说《人到中年》。作品一经发表,即在读者间和评论界引起巨大反响。有评论称,这部小说反映了中年人的生活现实。

陈平原:中文系的使命、困境与出路

从网络时代担忧的“写作与编辑的界限变得十分模糊”,到ChatGPT的直接生成各类你想要的文本,而不需要经过长期的文学教育或学术训练,这对人文学来说,绝对是巨大的灾难。

新人出书困难,编辑卖书不易:新兴出版可能撼动文学生态吗?

单向空间出版总监罗丹妮认为,目前出版“以人为中心”的天平已经越来越偏向读者,而非作者和编辑,而“以读者为中心”又常常被简化为“以市场为中心”。

“有选择,就代表要放弃一些东西”:来自五四女性的婚恋一课

学者孔慧怡的《五四婚姻》一书将五四女性置于聚光灯下,观察并分析了她们的婚姻选择以及婚后的相处故事。这些故事虽发生于一百年前,对于今天亦有启发意义。

晒图时代令人焦虑,消极感受力拯救我们 | 专访

在今年的上海书展期间,界面文化专访了学者唐小兵,从他的译诗谈到了快手诗歌,以及疫情时代诗歌对于普通人来说的情感意义。

【专访】作家曹寇:我不觉得非得捧着一本纸质书才叫热爱文化

因为小说集《鸭镇往事》的出版,曹寇接受了界面文化的专访。他表示阅读就是获取信息,纸质书也好、短视频也好都只是载体。

戴锦华:萧红让我们反思被窄化的性别议题

“当我们再次把萧红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来讨论,这也可以成为一面反思的镜子——那些真正在承受却没有言说的广大女性,她们和我们的生命关联到底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