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要表达,这种表达的需求在陈嘉映看来,并不尽然是从人的内在自行生发的,而是很大程度上被技术塑造与引导的。数字让图像变得“更便宜”,更廉价的表达成本催生了更丰沛的表达欲。我们因而进入了昆德拉所谓的,人人都是作者却没有听众的时代。
林柳逸 · 04/16 11:00
意见不同可能会引发争吵,令人不快,但分歧是推动人类思想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争论,我们可能依然活在黑暗之中。
Ian Leslie · 09/03 11:00
在许纪霖看来,《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在中国能引起一些反响,“大概和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的一些东西有关。”
林子人 · 08/20 13:00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马凌认为,《观看之道》的主旨是为了“破”,这在那个时代是有其意义的,但对她而言,伯格走出了七十年代最激进的那一步后,时代的钟摆就会往反方向走。
林子人 · 08/20 11:00
一方面,人人生而平等、社会民主的观念不容许少数人凭借知识凌驾于众人之上,进而引发反智思潮。另一方面,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又采取由上而下的反智措施来打压民众的反叛。
赵蕴娴 · 03/30 14:02
陈寅恪既指出所有人皆生活在“一时间一地域”之中,但也强调一个“超越时间地域之理性”的存在,而且世人可以经由理性,超出自身所在的局限,突破“彼此所是非”的困局,达到与另一时空中的人物心通意会的境界的。
王东杰 · 02/05 13:00
作为海外新一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林毓生沿着其老师殷海光的思考继续前行,对五四出现的激烈的全盘反传统主义进行了思考,并进而对20世纪中国出现的激进反传统主义思潮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罗小虎 · 02/02 11:0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