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
全球首届AI选美大赛落幕,第171届芥川奖与直木奖公布 | 文化周报

一位来自摩洛哥的社交媒体网红肯扎·莱莉从超过1500位参赛者中胜出,获得“AI小姐”(Miss AI)称号。

女性小说奖作品关注极端主义,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健康状况不佳 | 文化周报

女性非虚构文学奖获奖作品《二重身》被认为是“一个勇敢的、善良的和乐观的号召,它超越了黑白与左右之分,邀请我们拥抱两者之间的空间”。

【专访】袁凌:过分追求体验性,文学写作将变成行业实录

“如果把每个人束缚成非要是快递员写的送快递我才能看,另外一个人写的就不能看,那么最后文学就变成一个行业实录了,就没有那种全局性的、综合性的、超越性的东西了。”

从送快递到开出租,基层非虚构形成出版热潮?| 世界读书日

中国读者的阅读趣味普遍出现了向内转向的趋势,人们对宏大叙事、外部世界的关切正在让位于对当下、对自己的关注,这直接导致了出版选题结构的变化。

首届英国女性非虚构文学奖短名单公布,斯皮尔伯格就巴以冲突发声 | 文化周报

英国女性非虚构文学奖奖项发起人、作家凯特·莫斯曾表示,设立这一奖项“不是为了将聚光灯从才华横溢的男性作家身上挪开,而是要让女性加入进来。”

一个时刻保持干净的超级城市背后,是一群人的过劳

在深圳,保洁员阿姨都是谁?来自哪里?无数个春香肩负的是怎样疲惫的日常和沉重的负担?

在不确定性中呐喊 | 2023年的女性思考

如果我们承认女性憧憬的未来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可能把全体女性放进一个大写的女性主义者,那么我们就会意识到,跨越差异、彼此理解固然充满挑战,但依然是重要的。

【专访】戳破泡泡圈,回望家族史:外国人在上海生活18年是什么感受?

对于生活在上海的外国人来说,他们完全可以只在自己的“泡泡圈”里自给自足,与中国社会保持礼貌距离,但沈恺伟不愿如此。他逐渐发现,食物是他与中国之间的桥梁。

场内欢迎,场外抵制:伍迪·艾伦新片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 | 文化周报

伍迪·艾伦表示自己是反性骚扰运动的支持者,但反对取消文化。

快递、月嫂和保洁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相信体力劳动能够减轻焦虑

上班时适用效率与利益的标准,下班再适用诚实与友谊的标准,这是《难逃单调》一书所指出的当代社会工作特征之一。只是这两套价值体系差距过于巨大,在当中切换会显得有点“精神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