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猫那人那城》出版后,我们再次采访了朱天心。从对待流浪动物的恶劣态度说起,她认为台湾地区大量中产阶级觉得“对我无益的就不该存活在这里”,那么,如果“没用”的有一天变成是老人、残疾人或者乞丐呢?
董子琪 · 09/28 11:00
“今天大陆的网络小说写作者写的都是兰博基尼和各种超跑,财富的诱惑和知识在现代社会里完全炸开。”
董子琪 · 03/27 11:00
“我的故乡罗东是不断被外来政权剥削的地方,当地的人民要填饱肚子要繁荣、要现代化建设、要经济起飞,这个城市不可能像欧洲城市那样优雅地成长。”
董子琪 · 09/18 13:00
在“华盛顿大楼”系列中,陈映真书写了华盛顿大楼里工作的高级主管,也书写了远离家乡、疲乏不堪的女工——他的文学是关于“后街”的生活。
董子琪 · 07/10 11:40
“朱天文会写《荒人手记》和《巫言》,张大春会写《公寓导游》,这个大陆作家是写不出的。但反过来,台湾怎么可能会去写莫言的高密、迟子建的东北、李锐的吕梁山呢?”
董子琪 · 09/11 11:45
朱天文说,大学生的位置是“一个对声誉、财富、权势没兴趣,无利益,不参与的位置”,他们评选出的奖项让我感到“格外新鲜难得”。
台湾作家朱西甯的小说简体版日前首度与大陆读者见面,界面文化采访了他的女儿、同是作家的朱天文和朱天心。她们认为,张爱玲对于朱西甯的影响比鲁迅更大,而张爱玲之难得,正在于所谓“不与世人谈同调”。除了父亲的话题,她们还分享了对于彼此的文学生活的看法。
傅适野 · 11/07 12:00
作为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的评委之一,唐诺显得格外严格,在下面这篇访谈中,他对每一部终选作品的问题和缺憾直言不讳,并延伸谈及了中国大陆作家整体面临的共同难题与未来可能。
潘文捷 · 09/28 14:00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戴小华的《忽如归》不止是一本个人回忆录,更是一部反映大时代变迁和两岸复杂关系的家族史。
周小飏 · 09/05 14:0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