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筱一认为,“身体”这个标签并不能完全覆盖埃尔诺的写作,她也不仅仅是关注自己的身体,没有人能靠写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这些文字并未被压抑、焦躁与绝望的情绪笼罩,更年期女性不再停留于干涸枯萎的妻母形象,她们也可以是探索衰老另一种面貌的观察者、富有生命力的性欲主体、自我身体的主导人。
徐鲁青 · 08/16 10:30
将妇女本身的处境重新置于这一论争的核心位置,超越一切基于意识形态的论辩与博弈,真正走进个体的经验领域,是人们理解堕胎这一文化问题的重要一步。
林柳逸 · 05/14 11:00
当身体和医疗变成了重心,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会发生什么变化?你是否会发现一些过去极少发现的问题?在你看来社会运转的逻辑又会如何改变?
潘文捷 · 05/08 09:22
同意堕胎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场“宗教纷争”——反对堕胎的宗教人士比例远远高于非宗教人士比例——而自1970年代美国“宗教右翼”崛起以来,美国的党派分界线亦逐渐被宗教信仰重塑。
林子人 · 05/06 10:30
爱尔兰作家希内德·格利森把自己身体里的金属称为“人造星星”,将伤疤称为“地图”。对她来说,痛苦的经验是个人的,也是文化的。疾病不仅和生物学有关,也和社会性别、政治、种族、经济、阶级、性和环境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潘文捷 · 11/19 11:00
在新作《我的身体隐藏着你的秘密》中,澳大利亚作家露西亚·奥斯本-克劳利试图揭示女性与非二元性别者是如何被定义,以及为自己的身体而斗争的。
Zoya Patel · 09/22 09:00
就像生活本身无法用二元思维去定义一样,我们对女性运动身体的诠释也无法用简单的“好与坏”、“天生与养成”、“压迫与解放”、“规训与挑战”、“成功与失败”进行二元划分。
陈佳靖 · 08/31 11:0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