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观
从“宛瑜文学”谈起:十一年间,我们对“出走女性”的理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爱情公寓》的林宛瑜重回人们视野,开启了时新的“宛瑜文学”。这也呼应正着当下社会对自我发现和女性主义议题的讨论,她的形象呈现出女性追求主体性的意味,传达了个人自决的果断。

海妖呼唤“她综艺”,颠覆的女性形象抑或保守的战争叙事?

《海妖的呼唤》虽然通过不强调性别的方式回避了“为什么没有强大的女性力量者”这一设问的负面暗示,但它仍旧无意识地吞下了这一设问的诱饵。

《小美人鱼》:多元化卡司的激进表象下,是对真正革新的畏手畏脚

更多元化的卡司是一个大胆的选择,但遗憾的是,革新浅尝辄止。真人版《小美人鱼》最终呈现出的,是一个剧情平平的故事。

黄谣为何总能成为攻击女性的利器?从《保你平安》谈起

《保你平安》的局限本身,其实就反应了女性在网络暴力中所处的结构性劣势地位。

“打人无关成长经历,是因不懂得控制冲动或心理不够成熟” | 《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七年

媒体应该如何探讨家暴?对家暴的公共介入到何种程度,才能对受害者提供所需的保护?社会公共话语在讨论家暴时,有哪些有意的或下意识的概念混淆与边界模糊?这些疑问,也是日本社会学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上野千鹤子所关注和好奇的。

寻回触觉,也是寻回自我 | 说书

思考女性触觉与性别差异,就等于跳出孤独的封闭回路,这不仅让女人拥有言说的机会,也意味着返回到肌肤相亲的愉悦之中。

《猿形毕露》作者弗朗斯·德瓦尔:灵长类动物学家眼中的性别问题

即使《不同》没有为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问题提供满意的答案,但它仍然是一本关于我们动物表亲的有趣、温暖、有时令人心碎的轶事集。

当代小说中的残酷母性

母亲题材在当代小说中极为流行。但是忘了婴儿瑜伽和学校门口的八卦吧,本文介绍的这些母亲都是腥牙血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