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勇气与局限

“他的改革是真诚的,尽管这些改革产生了他没有预料到的后果。”

娜塔莎·沃丁的寻根之路:“我一生都过着浮萍一般的生活”

父亲是如何做到在德国找到他弟弟住址的?他怎么可能在前苏联首都庞大的蜂窝房系统中精确定位到一扇具体的家门?为什么我从来不知道这扇门的存在?

切尔诺贝利如何影响了乌克兰的对外关系?

苏联解体后,人们用了九年时间才关闭了切尔诺贝利电站,用了整整四分之一个世纪才在受损核反应堆上建好新的掩体。

【专访】《她来自马里乌波尔》作者娜塔莎·沃丁:每一部家族史都是国家政治的样本

娜塔莎在《她来自马里乌波尔》里写道,尝试理清家族的关系网让她第一次明白“我并非身处人类历史之外,而是在历史之中”。

苏联的外宾商店如何深刻影响了历史与普通人的生活?

《外宾商店》是个案,它所揭示的只是苏联“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方面,所讲述的正是黄金作为“工业化”资金以及与之密切相连的苏联“民心、民情、民况”的那个部分。

双面马雅可夫斯基:情人、革命者与先锋诗人

马雅可夫斯基有两个主要面向,一个是作为未来主义者和宣传鼓动家的马雅可夫斯基,一个则是作为情人的、被爱所困的马雅可夫斯基。这两个面向如此矛盾反差如此之大,仿佛是被强行扭结在一起,并最终崩裂。

苏联超级工程,北冰洋大坝

要在海峡上建大坝,苏联人是怎么想的?

思想界 | 单向空间众筹求助:情怀之后,实体书店何去何从?

本周的『思想界』,我们关注单向空间众筹求助事件和电影《列夫·朗道:娜塔莎》(DAU. Natasha)引发的争议。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人民的合唱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治下的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这是人类史上最惨烈的技术悲剧之一。S.A.阿列克谢耶维奇访问了上百位受到核灾影响的平民,并以口述的方式书写,每一页呈现的都是残酷、荒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