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性别角色上,中国父亲依然缺乏平等承担育儿责任的观念和系统性的、政策性的支持,男性有选择性地参与育儿反而扩大了性别鸿沟。
父亲在成为父亲之前,他是谁?
海明威认为,如果一个男人放任包括家庭在内的任何事情扰乱工作,那他肯定“是个傻瓜”。
三个离去的女儿,是那个打下了一片江山的神农,选择独自尝百草的起源。神农想尝百草的初心,并不伟大。
与成长过程中父亲参与度不高的家庭相比,父亲的情感投入多,则孩子在幼儿阶段的心理发育更加健全,日后罹患行为问题的可能性也更低。
“你父母身上那么多让人感动的特质,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是温柔。”陆庆屹说。
“在家带娃可比工作累多了,这可是全天候24小时的活。”
“女儿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心肝宝贝。”
上海纽约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李萱,跟界面文化(公众号ID:booksandfun)交流了父亲角色的百年嬗变及中国人的育儿迷思。
父亲从何时起开始失去“神性”和传授价值观的任务,而单纯成为一个“养家糊口者”?既然回家,就给自己一个重新审视父亲的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