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
解读|雾霾再度来袭,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春节假期叠加疫情因素,不少工厂停工,人们宅在家中,路上的车也少了,为什么还是会有雾霾?

雾霾为何又来了?这些成因新说法了解一下

气象监测部门已能够准确地预测雾霾到来的时间和具体影响的范围,但具体成因,仍是众说纷纭。

陶光远:重霾为何重返京城?

如果在11月14日的大气中PM2.5的主要成分是铵盐的话,天然气燃烧的脱硝工艺造成的氨逃逸可能是主犯。

【新知速递】雾霾成本几何?答案超乎预期

若PM2.5浓度减少到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安全水平,那么,全中国人每年在医疗健康方面的开支,将减少420亿美元(2781亿元),相当于2015年全国医疗健康开支总数的近7%,占当年GDP的0.4%。

【新知速递】美学者称中国4年治霾战“正取得胜利” 居民寿命有望增加

研究人员预计中国人的寿命有望因此增加。北京居民寿命将增加3.3年,石家庄居民寿命将增加5.3年,保定居民寿命将增加4.5年。

西安单双号限行背后: 关中地区1月内超千家企业违规排污

一轮强雾霾袭击西安,16日,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决定将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级由橙色预警升级为红色预警。1月17日早7点至晚8点,除公共汽车、出租车、新能源汽车等以外,车牌尾号为单数的车辆全部限行。2017年12月1日起,陕西省省环境保护厅对西安、宝鸡、咸阳等8地开展了第一轮巡查执法工作,1月内检查发现超千家企业违规排污。

河北大气质量明显改善 力争未来3年石家庄衡水唐山退出后十

2017年,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相较于2013年下降39.8%,超额完成国家“大气十条”确定的较2013年下降25%的目标任务,大气环境质量取得明显改善。

环保部:将把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作为大气污染治理重要举措

环保部宣教司巡视员刘友宾指出,调整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结构,引导货运由公路走向铁路,减少重型柴油货车使用强度,是改善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关键举措之一。

特别的供暖季:京津冀“最严停工令”来了

2017年11月15日起,堪称史上最严“停工令”开始全面执行,新一轮大规模的环保限产“风暴”随之席卷京津冀及周边“2+26”城。

中国如何在2030年实现PM2.5空气质量全面达标?清华大学的这份报告指出了要怎么做

只有在优化能源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并配合强化末端控制的情况下,全国74个城市才能在2030年实现年均PM2.5浓度降低到35μg/m3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