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
“基地组织瞄准的目标是美国,但它却击中了全人类” | “9·11”二十周年

这起发生在新千年之初的事件至今仍在提醒我们,即使人类总是自诩为理性的动物,情绪与情感依然能够在一些历史时刻左右集体命运的走向。

王炎:寻访巴勒斯坦

在一次从以色列前往伯利恒的旅程中,学者王炎发现了四张绘有“消失的巴勒斯坦”的地图。由这四张地图入手,王炎讲述了如今已几乎被符号化的巴以冲突的真正源起、巴解组织的复杂变化以及现代恐怖主义是如何被塑造的。

面纱之下,中东女孩在符合“教法”的应用上约会

约会软件正在打入穆斯林世界。对年轻人来说,这是爱情与传统的结合。

思想界 |“内卷”一词为何赢得共鸣?

本周的『思想界』,我们关注“内卷”一词的流行和法国教师惨遭斩首背后的历史背景。

哥特风格原属阿拉伯世界?建筑文化战争的历史秘密

本文的研究有理有据地指出,北欧赫赫有名的哥特式风格建筑其实起源于阿拉伯世界。

印尼,伊斯兰激进派的崛起

印尼在法律上并不是一个典型的伊斯兰国家,因为建国后不同立场的政治强人努力维持着一个世俗化的印尼。

西方社会对穆斯林面罩的敌意会因疫情而消失吗?

疫情发生前,在公共场所穿戴面罩的女性常常会招到侮辱或攻击,可突然之间,这些女性变得和其他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伊斯兰帝国》:潜台词是伊斯兰的旧日荣耀还是西方的浅薄优越?

在新作《伊斯兰帝国》中,贾斯汀·马洛齐讲述了跨越15个世纪的伊斯兰历史中15座阿拉伯主要城市的简明历史,但他对数据的采用和考据未免太过随意。

社交网络如何影响了自由派伊斯兰?

《跟我来,哥们儿》一书向我们证明了,在追求智慧和自由的过程中,宗教和网络民主也是可以共存的。

茶、辣椒和外卖:口味偏好与英国穆斯林的身份认同

人们的审美或艺术偏好在相当程度上受到社会因素的决定,其味蕾的癖好也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