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
出身法国煊赫世家 他为何选择抵抗纳粹?

在传记《破坏者》中,记者保罗·基克斯为读者介绍了鲜有人知的二战英雄——名门公子罗伯特·德·拉罗什福科。

历史学家格罗斯:纳粹的受难者不仅死于暴力 还死于普通人的冷漠

在一天之内杀害1600位犹太人的,不是德国纳粹部队,而是那些和犹太人生活在一起的邻居街坊们。

德铁路公司拟以犹太人大屠杀受害者名字命名火车引争议

批评家表示,德国国家铁路(Deutsche Bahn)用《安妮日记》的作者来命名火车,会勾起人们对迫害犹太人的惨痛回忆。

美国爆发白人种族主义暴力冲突 华人也是潜在受害者

警钟长鸣时,华人没有置身度外旁观的立场。

“我没见到任何臭纳粹”:几百万英美游客在纳粹德国经历了什么?

《第三帝国的游客》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不再黑白分明的纳粹德国。

热衷于纳粹获胜的历史小说 会让人们忘记当今民主面临的真正威胁​

亚马逊和BBC相继推出了关于英美两国遭纳粹占领的历史幻想剧集,但是这类作品能够让观众对民主制度遭受的威胁保持警醒吗?

《我的奋斗》在德国畅销,希特勒是否又回来了?

这些德国文艺作品对希特勒的塑造究竟是对现实的反讽还是纳粹游魂的回归?

卫报选出的2016年最佳历史书籍 有数本关于德国纳粹的出色之作

纳粹的反犹政策是否是系统性的、连贯的甚至是有预谋的?希特勒是否吸食毒品成瘾?

他曾因书写纳粹罪恶获普利策奖 正为全球右翼民族主义复兴深感忧虑

“在内塔尼亚胡和特朗普二人之中,你不知道谁是更可怕的恶魔。”

为什么“普通人”会变得邪恶?

是他们“本性”如此,还是“环境”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