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前线
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二审稿:撂荒地可由发包方组织代耕代种

近年来,国家制定完善相关法律,实施一系列措施,守住了耕地红线,初步遏制了耕地总量持续下滑趋势。但是,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量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

法治面 | 恶犬伤人缘何频发?犬主较少追究刑责,违法成本过低

多年来,各地频发私人豢养犬只伤人事故,此次事件再次引发舆论对于城市养犬乱象以及管理缺失问题的讨论。

最高法:对民企和企业家侵权主要是侵犯名誉权,网络自媒体系多发领域

此类侵权方式多样,包括网络自媒体为蹭热点、博流量,编造散布虚假信息,或者通过标题党形式误导公众、降低企业社会评价等方式。

我国人民调解员达317.6万人,两部门:鼓励为人民调解组织提供捐赠资助

目前,全国有人民调解员317.6万人,但年龄和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专职人民调解员仅占总数的13%,且经费保障长期严重不足。

最高法:对利用自媒体诋毁民营企业等侵权行为,要严厉打击

2017年到2022年,全国法院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纠正涉产权刑事冤错案件256件361人。

法治面 | K435列车命案嫌犯被鉴定为精神病人,为何对其强制医疗?

“强制医疗不是对精神病人的监禁惩罚,而是基于对疾病本身严重性以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考量,建立完善的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

法治面 | 反制网暴,人格权侵害禁令管用吗?

人格权禁令制度旨在强调对侵害人格权行为的损害预防,也是一种防御性请求权。

网友造谣“73岁企业家豪娶29岁美女”:构成诽谤罪,获刑1年

2023年9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

法治面 | 人贩子何种情况会被判死刑?

被拐卖人数、跨越的时间、造成的被害人及其家庭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以及被告人的主观恶性等,都是法官考量犯罪人拐卖儿童情节严重程度的依据。

【专访】北大教授沈岿谈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要避免部门立法,“重罚”应说明理由

被称作“小刑法”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施行17年后迎来首次大修,许多法学专家通过各种渠道对修订草案提出了修改意见。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岿表示,意见采纳与否自己无法决定,但意见表达关乎公民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