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既尝试追溯现代大学的发展历程,也探讨了“文科衰落”的肇因、文科区别于理科的特殊价值,以及文科乃至大学的未来。
C·P·斯诺提出了著名的“文理鸿沟”理论,但文学知识分子和科学家之间的共同点比他认为的要多得多。
单纯讨论理工科和文科生谁的贡献更大,或许遮蔽了这样一个事实——无论一个人是擅长理科工科,还是精通文化艺术,如果缺乏对人本身的关怀,都可能给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
部分高校缩减自主招生名额、提高报名门槛的做法,被视为因政策变化作出的调整。
我们想从教育中得到什么?是一份薪酬颇丰的工作,还是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
你的关键技能不是什么具体的专业知识,而是“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人们倾向于将科技进步视作理所当然,却常对“弗兰肯斯坦”式的道德困境浑然不觉。在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时代,理解人性是应对未来挑战的关键。
在今天的中国甚至全世界,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不再需要文科生去思考和解决,文科沦为太平光景下的小小点缀。
呆板的工科思维只会带来短视的创造,因此所有重视社会道德的科技公司都应该聘用一些具有人类学、心理学和哲学背景的人才。
当机器人开始抢程序员的工作时,文科生的春天终于到来。